① 請問網路創業是真的可以賺到錢嗎
創業和掙錢沒有一個必然的聯系,我們看到身邊有很多人創業賺到了錢,但是,實際上是有更多的人創業虧錢,只是這些人不被人所關注
創業可以從幾個層面上去看
第1個層面,是謀生,擺攤也算創業,靠自己的能力養家糊口。
第2個層面是生意這個時候就簡單的有了組織有了分工,以,利潤為考核成敗的標准
第3個層面是事業,在這個層面上賺不賺錢,不是,衡量成敗的唯一標准,比如京東每年都在虧損,但是,是一個很牛的企業家。這個時候更多的是從多個維度去衡量這一個公司,比如財務維度,比如,營收增長
最簡單的去認為創業等於賺錢,是不合理的。而且創業未必賺錢,賺錢也未必創業,想賺錢有很多種方式手段,比如我自己,一直持續創業少的時候一年幾十萬的利潤;但是,我一個朋友,在高新區買了一套房,一年房子輕松增值幾十萬。
總結來說,創業是一條致富的快速通道,不是唯一途徑,也不是必然的
如果你覺得我講得對你有用,不妨關注我。
② 運營商流量資費降價難在哪兒
長期以來廣為詬病的網速慢、流量資費高等問題又一次站在輿論風口。近日,國務院總理**提出敦促相關部門研究如何把流量費降下來,實現「薄利多銷」。隨後,電信運營商率先下調寬頻固網費用。業界指出,流量資費存在50%的下降空間,不過這並非朝夕就能實現,將伴隨著4G用戶數量增加、基礎設施完善同步進行,這也進一步刺激運營商加快流量經營的轉型和業務模式的創新。
互聯網廠商再度開炮
近日,在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網易董事局**兼CEO丁磊呼籲網速提上去、資費降下來,引起了國務院的關注和重視。之後不久,工信部公開表態,將推動企業加大網路投資,降低手機流量資費,已立即布置相關企業研究落實。
值得一提的是,丁磊並不是第一個炮轟運營商網速慢、資費高問題的人。在此之前,包括阿里巴巴董事局**馬雲、搜狐董事局**張朝陽、當當網CEO李國慶等都曾對流量費用有頗多微詞。其中,張朝陽此前解讀搜狐財報時多次提出,搜狐視頻業務每年要花費大額的帶寬購買費用,成為視頻業務「燒錢」困局難解的一個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經營網路音頻業務的創業型公司喜馬拉雅FM聯席CEO余建軍也曾透露,帶寬購買成本已達數百萬元。
觀察人士指出,無論固網寬頻還是移動寬頻,可以說是承載幾乎所有互聯網應用的底層網路,重要性不言而喻。互聯網廠商希望藉助社會輿論向相關部門和三大運營商施壓,進一步改善網路質量,下調帶寬費用,由此更好地提供各種互聯網應用和服務。事實上,在過去一兩年間,互聯網企業的OTT應用已對運營商的傳統業務造成沖擊,運營商逐漸淪為網路管道,但管道核心資源仍掌握在運營商手中,互聯網企業仍需要向運營商支付一定的帶寬費用,在互聯網應用免費成主流的情況下,降低帶寬成本自然成為普遍性的需求。
國內外差距引爭議
聯網企業的詰責,使一直以來對運營商資費高的社會大眾「討伐」聲音再一次甚囂塵上,而且公眾大多形成了國內資費遠高於國外水平的認知。
獨立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指出,國內無論固網寬頻還是移動寬頻,網速與歐美國家相比有明顯差距。固網寬頻落後美國約五年,移動寬頻落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約四年。
而通信專家項立剛則並不同意國內通信資費高的觀點,他指出,資費被指偏高,與4G網路發展、普及程度及運營商攤平前期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成本有關。實際上,國內三大運營商的競爭是異常慘烈的。北京商報記者從三大運營商官網獲悉,目前4G套餐含1GB流量的價格約在120-150元,還內含400-500分鍾的通話時長。由於日韓、歐美運營商的業務類型及內容不同,雖並沒有直接可比性的數據,但國內的資費水平確實處於中等偏下。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與國外電信業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國內電信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管理體制的束縛,網路經營有著不同的市場主體,但卻有著血緣關系,並未放開拳腳展開實質性的競爭,與此同時,運營商內部的發展驅動力不足,業務模式缺乏創新。
一位不願具名的來自運營商內部的人士叫屈稱,運營商既要保證持續的盈利能力,有著嚴格的KPI考核制度,又要顧及社會公共事業,投入巨大的建設成本,回報卻十分有限,這顯然是一個悖論。
流量經營迫在眉睫
盡管運營商有著自己的委屈,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政府部門重視、社會輿論施壓的情況下,4G流量資費將迎來下降。截至發稿前,北京商報記者分別致電三大運營商,了解到運營商目前還並未公布降資費的政策,但已在內部商討。
流量資費下調,對三大運營商來說,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攤薄盈利。近年來,傳統的營收主力——語音及簡訊業務急劇萎縮,運營商向流量經營轉型,數據業務在三大運營商營收結構中的比重已接近或超過一半,而流量業務盈利空間進一步壓縮,將使運營商的轉型之路再遇變數。
據中國移動最新發布的2015年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報顯示,中國移動總營收為1608.57億元,同比微增3.9%;凈利潤238.3億元,同比出現5.6%的降幅。而在此之前,中國移動在2014年實現6414億元的營收,相比上年微增1.8%,凈利潤為1093億元,盡管這一數字仍很漂亮,但與中國移動自身同比卻出現了10.2%的降幅,成為16年來的最大跌幅。
專家指出,工信部已經表態,三大運營商再度下調4G流量資費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倒逼著電信運營商加快流量經營的步伐。更為重要的是,流量經營不能只局限於單純的流量銷售,還需要通過創新實現流量的多元化模式。不過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太可能出現斷崖式的下降。
③ 2019年了光纖融接還有前景嗎
——原標題:2019年中國光纖光纜行業市場分析:5G將催生海量市場需求,多元化業務助推發展
5G技術不斷拓展 光纖光纜行業市場競爭更激烈
未來,各項服務將生成海量數據,而5G需要藉助光纖來傳輸這些數據。盡管全球各地的運營商都將有自己的部署方法,但是它們都不約而同地將光纖作為首選介質。隨著4G和5G網路無線接入點的不斷拓展,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光纖來滿足這些網路的需求。
光纖在網路基礎設施中占據重要地位。伴隨著5G技術的普及,國內也有眾多光纖領域的技術力量加入,光纖光纜行業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這也令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不過,在5G的部署尚未成熟前,光纖企業還需要經歷一段由4G向5G過渡的陣痛期。
1、5G催生光纖需求激增
1970年,美國康寧公司發明了首款低損耗光纖,如今,康寧已製造出超過十億芯公里的光纖。
康寧公司表示:「未來,各項服務將生成海量數據,而5G需要藉助光纖來傳輸這些數據。盡管全球各地的運營商都將有自己的部署方法,但是它們都不約而同地將光纖作為首選介質。」
在2019世界移動大會·上海(MWC2019上海)上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飛光纖」)也面向全球發布了5G全連接戰略。
長飛光纖執行董事兼總裁庄丹在大會上公開演講時表示:「光纖作為5G智能時代的神經網路,將隨著未來5~10年5G建網周期放量增長。當5G從NSA到SA組網演變後,全球光纖需求將上量。」
5G萬物互聯在帶來數據成倍增長的同時,還將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注入動力。當今企業正面對資源競爭、技術挑戰、供需不平衡等困境,數字化轉型是突破這些瓶頸、實現價值創造的關鍵途徑。
5G網路超高速率、超大帶寬、超低時延等特點將從工業到消費領域,給社會各行各業帶來通信效率的質變,並催生出如無人駕駛、智能工廠、遠程醫療等新型應用場景。
光纖產品也在5G網路傳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當人們在使用無線網路聊天、工作、看電影或者玩游戲時,各個無線節點實際上是通過大量光纖網路相互連接的。
而隨著4G和5G網路無線接入點的不斷拓展,就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光纖來滿足這些網路日益增長的需求。日內瓦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吉森(NicolasGisi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5G意味著更多更加高速的網路通信,也就是需要更多的無線連接,比如自動駕駛和遠程式控制制,這就需要更多的光纖來滿足連接。」
與此同時,5G承載網也對光纖光纜提出新挑戰。針對5G承載網路密集組網架構集中化、雲化大帶寬網路、高網路效率的特點,長飛光纖發布的新戰略,將通過5G高密度及大帶寬接入,提供覆蓋從骨幹網到接入網的全系列光纖產品,形成5G端到端的全場景連接解決方案。
2、光纖市場寒冬尾聲將近
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光纖光纜長度數據顯示,在2013年~2018年之間,接入網光纜長度佔比快速提升,從2013年的47%提升至2018年的66.7%;2013年~2018年,光纖光纜新增長度為2638萬公里,其中接入網光纜佔比為80%。
2013-2018年中國光纖光纜組成結構佔比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今年年初,中國移動啟動了超過1億芯公里的光纜采購招標項目,設置最高投標限價超過百億元人民幣規模,不過單價創下新低。野村證券的報告指出,中移動此次采購是迎合光纖入戶及4G升級的需要,進一步的5G網路需求並未在此次招標上反映。
不過明年起需求端可能開始有所好轉。中信建投的研報顯示,預計中國5G前傳網路將可能累計帶來光纖光纜新增需求約2.45億芯公里,該需求2019年將會有部分釋放。同時預測,2019年、2020年國內整體光纖的需求分別達到3.38億芯公里和3.48億芯公里規模。
傳統光通信龍頭企業中天科技今年4月底披露的財報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自2018第三季度以來,處於連續下滑狀態。與此同時,公司的產品正在從「有線」轉向「無線」,希望轉型成為信息通信產品與方案綜合服務提供商。
中天科技的競爭對手,亨通光電今年一季度的增速也明顯低於去年。財報顯示,2018年,亨通光電實現營收338.66億,同比增長30.50%,歸母凈利潤25.32億,同比增長20.27%。但2019年一季度,亨通光電實現營收67.99億,同比增長僅7.45%,歸母凈利潤4.57億,同比減少5.18%。
3、多元化業務助推發展
長飛光纖預計,2019年全球光纖需求量約在5.2億公里,2023年將增長到6.5億公里。未來五年,全世界要鋪設的光纖長度約30億公里。
在包括長飛光纖、亨通光電、烽火通信、富通集團和中天科技在內的中國五大大光纖廠商中,長飛光纖是唯一一家擁有三種預制棒工藝路線和技術的公司,並實現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2018年長飛光纖財報顯示,光纖和光纖預制棒的毛利率就高達49.43%。
市場研究顯示,在光纖產業鏈中,對光棒生產技術的要求最高,占整個產業鏈成本的
70%。與此同時,由於國內光棒反傾銷政策增加了國外進口光棒的采購價格,因此擁有光棒生產能力且光棒自給率較高的企業將具備一定競爭優勢。
五大光纖廠商中,富通集團是國內唯一擁有光棒全合成法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生產的光纖光纜產品主要供應給三大電信運營商,是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烽火通信在光纖通信技術、數據通信技術、集成電路技術等深度融合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公司正在積極踐行「雲網一體」的轉型戰略。今年的世界移動大會上,烽火通信提出了「泛在、超寬、開放、隨需」的新一代智慧光網(SMART
ON)解決方案。
中天科技是國內光電纜品種最齊全的企業,主營光纖通信和電力傳輸。公司在國內率先建成海底光纜完整生產線,擁有海底光纜製造的核心技術,旗下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纜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底光纜廠商。
亨通光電與中天科技同屬於光通信行業龍頭企業,市值相差不到30億元、規模體量以及業績水平都較為接近。亨通光電於2003年上市,2014年至2017年,亨通光電股價從3元左右漲至33元的最高價,成為一隻「白馬股」。公司的海纜製造產業已初具規模,公司下屬子公司海洋光網主要從事海底光纜的研發製造,公司在國際海洋市場上承接海底光纜訂單已突破了1萬公里。
在光纖需求疲弱,價格下跌的背景下,各家公司都在尋求業務的多元化。
光通信模塊領域是一個潛在的投資機會。包括長飛光纖、亨通光電和中天等企業已經在該領域進行布局,並且已經形成相應的解決方案。近兩年來,長飛光纖推出了一系列應用於數據中心的模塊,亨通光電則戰略性的布局硅光子模塊領域,並且已經具備100G硅光模塊能力,而中天也推出了100G、400G等不同類型的光模塊產品,完成從無源到有源的戰略轉型。
此外,作為承載全球95%以上國際數據的海纜,近年來隨著數據中心以及帶寬流量的飛速增長,全球范圍內開啟了新一輪的新建海纜熱潮,與此同時建設於20世紀初的第一批海纜已經逐漸步入生命周期的晚期,可以說未來幾年海纜市場將迎來巨大機會。
在海纜業務方面,中天和亨通光電較早進入該領域。亨通在2018年就實現了萬公裏海底光纜交付的里程碑,並於上個月宣布尋求收購華為海底光纜業務。長飛光纖也正是看到了這樣的市場機會點,於2018年初與江蘇寶勝科技成立合資公司,正式進軍海纜市場。
不過券商表示,海底光纜的市場容量仍然較小,呈現寡頭壟斷的局面,主要存在於浙江和福建等地部分民營轉型機構的介入,但海底光纜的好處是受周期的影響較小。
④ 關於企業人力成本占公司利潤的多少
勞動分配率是反映一段時期內企業利潤中,人工成本佔了多少比例,可以用於衡量人工成本的高低。
簡化的計算公式為: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毛利潤(包含人工成本)*100%;沒有什麼合理的比例,可以在企業內部做一個同期比較,才有意義;
這個公式也可以理解為企業每創造100元的利潤中,有多少用於人工成本支出。
⑤ 「中國首富」換人了,平均一天掙8個億,賺錢速度比馬雲都快,他是誰
每一年的富豪榜公布之時,大家討論的焦點,都會是哪位企業家,成為中國首富。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當中,馬雲一直憑借自己的豐厚身價,占據著首富的位置。不過,如今的中國首富又換人了,這一位企業家的資產比馬雲多出28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也來到了第三的位置。
新首富誕生,比馬雲多283億
馬雲不僅以2800億元的身價,再次成為中國首富,甚至趕超印度富豪拿下了亞洲首富的寶座。但是沒成想,這個位置還沒有坐熱,就被馬化騰給超越了。根據實時數據顯示,如今馬化騰的身價為458億美元,而馬雲則為418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前者比後者多了約283億元。

總結:隨著國內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這兩年中國富豪榜單一直多有變動。這一次變動之後,排名前三名的中國富豪,已經全部來自互聯網科技行業,甚至將地產大佬許家印排除在外,這足以說明很多問題。說了這么多,你怎麼看待此次的首富易位呢?科技的變革和時代的進步,我將與你同在!
⑥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不再熱衷於在納斯達克上市了
以前互聯網公司去國外上市是因為:
1、大部分互聯網公司上市時還未實現盈利,國內不管是主中小板都要求盈利才能上市,創業板雖說可以不盈利上市,但現實操作還是選擇盈利的上市,沒盈利的公司不得上市。就單單這個要求就把眾多優秀但是急需資金投入研發的互聯網公司攔在門外。
2、許多互聯網公司都是在國外的避稅天堂注冊的,像開曼群島這些可以享受當地稅收優惠。國內監管部門要求股東穿透式調查監管,互聯網公司監管起來有一定難度。
3、因其特殊的股權結構,回來上市要採用VIE模式,而這模式還沒在國內被認可。
現在,中國出了個科創板,上市規則的放寬,允許未盈利的科技公司上市,允許VIE結構公司試點上市。國內A股流動性強,股東更容易觀測股價變動,所以只要後面放開很多規則,估計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會退出美國股市,回A股上市。
⑦ 薇婭回應月賺幾個億,都曝出了哪些內幕
薇婭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算的第一次對月賺幾個億的傳聞進行了正面的回應,雖說在采訪中薇婭並沒有說自己的月收入有多少,但是從回應中我們還是能了解到一些信息。

3.女主外男主內分工合作
其實薇婭從創業到現在,他們夫妻之間一直是形影不離,感情極好。
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薇婭其實參加過選秀節目並且出過一張專輯,如果不是進軍娛樂圈並不順利,現在的薇婭可能已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明星了。
在做服裝生意的時候她認識了老公丁海峰,於是他們夫婦在西安開始做起了線下實體店;生意最好的時候他們一共有七家店,每年的收入也不算個小數目。薇婭之所以做主播還是因為互聯網對線下實體店的沖擊實在是太嚴重了,線下店生意根本做不下去,於是夫妻二人才想著去淘寶試試水,沒想到一不小心就做到了行業頂尖。
現在薇婭是賣貨主力,丁海峰則是負責財務和後勤工作,他們相互配合共同走向了人生巔峰。
現在很多朋友看到網上說薇婭月賺幾億非常眼紅,都想做一位帶貨主播,日後有一天能夠一飛沖天賺得盆滿缽滿。在這里我還是勸大家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全國目前有幾百萬的帶貨主播,但是薇婭卻只有一個。有著做白日夢的功夫還不如想想如果腳踏實地,這樣才更容易成功。
⑧ 虧損「79億」背後,快手上市後首份財報隱藏著「驚喜」嗎
剛去香港一個月的快手,交出了第一份公司財務報告。「短視頻第一股」的稱號剛剛被擱置,但財報披露的數據卻震驚了市場。「有這么大的損失嗎?」但是警報還沒有落地,大眾已經發現快手的財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2020年快手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快手全年總收入達到588億元,比2019年的391億元增長50.2%。其中,第四季度總收入181億元,較2019年同期119億元增長52.7%,創下全年新高。
讓外界震驚的是快手的損失。2020年第四季度快手公司股東應占虧損193億元,比2019年同期凈虧損180億元高出13億元。快手2020年期間歸屬於股東的損失達到1166億元,比2019年的損失197億元增加493.5%。

快手作為基礎盤的短視頻領域,競爭日趨激烈:從短視頻到短劇,PUGC中長視頻等。,各個細分類別的軌跡已經不堪重負。嗶哩嗶哩和西瓜視頻正向綜合視頻平台進發,短視頻列入布局類,知乎和好看視頻則致力於知識視頻。最近微信視頻號日均用戶達到2.8億,直播、電商等功能陸續開通。憑借微信用戶的優勢,視頻號也開始加強其在內容領域的存在。
快手可能也察覺到了內容市場各個領域的風起雲涌,先擴資完成IPO落地是手段之一,但真正重要的是上市後如何升級平台。Tik Tok不是唯一追逐快手的玩家,迅速上市並不意味著勝利。巨人之戰到底誰能坐上真正的寶座還沒有揭曉。
⑨ 騰訊 2021 年第三季度營收 1424 億元,本土市場游戲收入 336 億元,有哪些看點值得關注
騰訊2021 年第三季度營收 1424 億元,同比增長13%,按非國際財報准則,歸母凈利潤318億,同比減少2%,每股基本盈利3.329元。乍一看,收入增長,凈利潤卻同比下降了,按說情況不樂觀,股價要下跌。實際情況恰恰相關,昨天財報公布,騰訊控股股價大漲4.22%,達到了483.6元,目測近期可以突破500元大關。
原因很簡單,業績表現超出了之前投資者預期。眾所周知,騰訊的游戲業務近年面臨的監管壓力一重接一重,廣告大戶如在線教育等自身難保,投放銳減,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穩得住,還能保持增長,說明大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之強。抗得住,讓投資者放心,股價當然會漲。
但不管怎麼說,收入增長放緩,利潤下降是事實,我們還是要分析一下具體原因。
首先收入放緩的主要原因與兩大業務板塊——增值服務(游戲)和網路廣告有關。增值服務收入752億元,同比增長8%低於13%的平均數,其中本土游戲同比增長5%,國際游戲同比增長20%,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很明顯受到了今年出台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新政影響。騰訊表示為積極配合監管,在防範未成年人沉迷游戲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2021年9月,未成年人在其本土市場游戲時長的佔比為0.7%,較2020年9月的6.4%顯著下降。收入方面,於2021年9月,未成年人在其本土市場游戲流水的佔比為1.1%,也比2020年9月的4.8%有顯著下降。(這個我絕對相信,今年和我大侄子就沒打兩場王者,時間實在對不上,再說一個小時管什麼用,可憐他每季都是王者,現在成了白銀)
當然,實現全面合規是要付出成本的,要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就得主動放棄一部分利潤。騰訊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開發各種工具,減少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長和花費,成本增加,收入減少,利潤當然會受影響(當然這種結果各方都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