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預防學生網路成癮
首先要界定是不死成癮,成癮的話可以歸類為疾病,可以通過專業的醫療機構和葯物治療,一般的主要以教育和心理輔導為主,具體方法上要採用「疏」而不是「堵」。總之,隨著年齡的增長,絕大部分小孩能夠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後,自然就不成為一個問題了。
Ⅱ 如何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
在當今信息時代,青少年已成為網路使用的主要群體。然而,過分沉迷網路,已經嚴重影響了一些青少年的正常生活,甚至導致人格扭曲、學業失敗、身心受傷,從而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許多問題。因此,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已刻不容緩。要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路,變堵為疏,發揮網路對青少年成長單的積極作用。例如家長和教師可以引導孩子把網路變成工具,幫助孩子制定網路學習計劃,教孩子通過網路查資料、學習知識、進行小製作等。還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網站,搞一些小競賽,小設計來激勵學生學好用好網路。
建立和完善學校心理輔導非常重要。心理輔導老師要多關注那些交往困難,內心敏感,容易受挫的學生,及時與他們溝通,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學生心理普查可以增加成癮人格的測量,以便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通過講座、展覽等形式說明網路成癮的危害,提高學生的免疫力。通過團體訓練等形式加強學生人際關系的建立與溝通維系技巧的訓練,以防止他們過度依賴網路。
Ⅲ 如何預防大學生網路成癮
1.加強高校學生自控能力
大學生的自控能力處於極不穩定時期,面對隨身攜帶充滿誘惑的手機網路平台,容易沉浸其中。基於愈演愈烈的手機成癮現狀,高校需加強學生的自控能力,成立專門針對大學生手機成癮矯正的部門,定期定向關注在校大學生的手機成癮問題。
此外,通過班級反饋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重點對象進行及時疏導和干預,包括心理咨詢和團體輔導等方式。孟礁的研究結果顯示,手機成癮者往往容易排斥心理咨詢的形式,而採用前期團體輔導配合後期心理咨詢的形式對矯正和預後評估成癮起到積極作用。
2.豐富校園多元文化建設
王凱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干預能夠有效緩解大學生手機成癮程度,能夠作為降低大學生手機成癮的有效手段之一。除了體育運動之外,高校還需加強校園多元文化建設,加大對社團的管理和宣傳,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特別是手機成癮對象)或主動或被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通過面對面交流活動,改變人——機的成癮形式,從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手機的過分依賴,從而也為手機成癮的大學生提供更多人際交往的渠道。
3.創新利用新媒體平台建設
對於碎片化時間,手機關系成癮(微信等)、娛樂成癮(微博等)和信息收集成癮形式的現象較為嚴重,而目前新媒體建設情況良莠不齊,對大學生的思想認識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錯誤引導。高校應採取相關方式倡導,結合學生所需的能力素質以及專業所需和就業能力培養,通過教師推薦或其他有效宣傳形式加強對新媒體利用的創新建設推廣。
4.改變傳統教學形式
大學生手機成癮原因之一在於本身對專業的認同度不夠,導致大學生對自身所學專業缺乏學習興趣,出現態度消極、被動學習等現象,並產生厭倦情緒。
此外,傳統的教學形式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也不能有效引導學生對教授內容的掌握,也是造成上課期間學生手機成癮的重要原因之一。針對此類現象,一方面高校需做好大學生專業學習生涯規劃管理,及時了解學生的專業認同感,靈活管理學生轉專業學習體系;一方面需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你聽我講、你問我答的傳統授課形式。
實踐結果顯示,學生通過工作坊形式中的角色扮演能夠強化自主學習主動性,很大程度改變學生對傳統授課形式的認知,通過新穎的授課形式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和師生間的互動,從而減少大學生在課堂上的「手機成癮」現象。
5.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對於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大學生尤其重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學生涯設計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落地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個性化輔導、大學生涯設計競賽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理念信念與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了解國際、國內發展大勢,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激發學生自主、自覺地學習意識,成長成才意識,自我發展意識。
6.密切家校溝通
研究發現,具有良好親子關系的大學生的網路成癮發生率明顯低於具有不良親子關系的大學生,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關系不良容易導致孩子網路成癮。網路成癮的大學生的父母教育方式大多為冷漠型和專制型的,往往採用不合適的教育方式,往往依靠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與子女一代的沖突和矛盾。這種教育方式在孩子進入大學後通常都會妨礙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學生在學校里或多或少的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如果父母親不及時與他們交流與溝通,發現並解決這些問題,不能使子女感受到家庭氣氛的和諧與親密,就會使他們因缺乏關愛和交流而容易產生困惑,轉而在沉迷於網路上的虛擬世界之中,在網路中尋找精神的刺激和安慰,更容易網路成癮。
家長應配合學校,主動利用網路、電話等方式,盡可能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與溝通,發現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交往中遇到的障礙,及時地把握他們的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想法,給他們提供有益的建議,使遠離家庭的大學生在學校里仍然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關注,從而能更有效地抗拒網路的誘惑。學校應引導家長提高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改善家庭親子關系。
Ⅳ 如何預防網路成癮
孩子不學習不睡覺,反而把更多時間投入到打魔獸、聊QQ中去,相信是每位家長都不願見到的。網路成癮不僅會讓青少年出現失眠、視力減退、運動不足等問題,同時還可能誘發青少年抑鬱症等心理問題。下面就為您介紹一種預防青少年心理疾病網路成癮的絕招。
心理專家表示,預防孩子網路成癮,家庭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父母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這里專家給出了一個防治心理疾病網路成癮的絕招,那就是家長可以不著痕跡地打亂孩子的上網時間。
首先,心理專家建議家長尋找孩子出現心理疾病網路成癮的原因,比如性格內向、成績不如意、人際關系沖突等。將「因迷戀上網而失去的重要的人和事」列表,讓孩子認識到事情的嚴重後果。然後,使出防治青少年心理疾病網路成癮的絕招,逐漸減少並限定孩子的上網時間。具體做法是:將原來的上網時間錯開,打亂原有的心理秩序。規定每天與家人、朋友交流一小時。
接下來,幫助子女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網癮的危害。幫助子女尋求網路之外的替代性興趣。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徵和網路知識,並主動與子女一起使用網路。
Ⅳ 如何克服網路成癮
01
通常有網癮的人,大多在網路上不是來學習或查詢信息,而是玩游戲,看網路小說來消磨時光,這樣下去,很容易心裡空虛,精神萎靡,人也會變得不信心,容易遇到困難就退縮
02
走出家門
離開相對封閉的環境,到外面走一走,大自然的風景、陽光都會讓人的心情舒暢,而熱鬧的生活氣息會讓你脫離網路的世界,回歸現實
03
培養自己的興趣
培養興趣愛好
沉迷網路不僅浪費時間,也會讓人頹廢,不如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每天學習,一點一滴的進步,你會發現,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而有成就的事,比起虛擬的網路,自己變得更好會更有意義
04
交優秀的朋友
優秀的人都是積極向上的,他們的生活理念、學習工作的態度都充滿活力,可以多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不知不覺的就有一種磁場,影響你,讓你也有努力生活的動力
05
多看書
沉迷網路很容易讓人的精神變得空虛,面對現實世界的時候,稍有挫折就會逃避,多看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認清自己還有很多的責任,面對現實
Ⅵ 網路成癮症太可怕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控制自己,避免上網成癮呢
刪除數據,不去回憶,將精力放在讀書、運動、交往等方面。
刪除數據要有儀式感,要徹底刪除,一刀切。不去回憶,忘記它們,
將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感受生活的樂趣,多嘗試一些新事情、去一些新地方,可以每天記錄戒除網癮的天數。
要充分認識網路的危害,它耽誤學業、事業,浪費時間。
Ⅶ 如何防止網路成癮
需要培養自己其他的興趣愛好,分散在網路上的注意力。
Ⅷ 如何避免沉迷於網路
1、用替代方案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家長需要觀察和溝通,了解孩子是哪方面沒有得到滿足,比如父母的愛不夠、學習挫敗感、缺玩伴等,找到原因後,給予補償。對於學習成績差,只有在網路游戲中才能得到成就感的孩子,家長在學習方面可以提出最低要求,比如及格就好,讓他能夠達到,然後給予鼓勵、達到這一要求以後,再逐步提高標准。對於缺乏其他玩耍方式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出去和同伴一起玩耍,或者父母多和孩子呆在一起,邀請其他家庭的孩子到家中做客等。對於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長對著乾的孩子,家長要優先改善親子關系,然後解決上網問題。
2、家人多關懷
網路強迫症患者陷入虛擬世界、脫離現實生活,實際上內心是十分孤獨的。此時,周圍人要給予親情、友情和愛情的關懷,使他們感覺自己並非孤立存在,讓他們自己主動從虛擬情感世界中走出來,找到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屬於自己的位置。
3、發展新的愛好
孩子都喜歡學習新事物,現在社會上為青少年提供的興趣班很多,唱歌、跳舞、畫畫、講故事、學琴、篆刻、武術等等,家長花點時間陪孩子轉轉,選擇一個新的學習項目,培養一個新的愛好。
4、音樂療法
美國「弗里斯」網癮音樂療法是目前眾多網癮治療方法中最安全有效、最健康科學和最深層次的治療方法。它的本質作用在於解除網癮青少年心理的緊張急促,治癒被傷害的身心,達到鎮靜催眠、安撫心理、緩解緊張,消除抑鬱、振奮精神、穩定情緒等作用。從根本上改善網路成癮青少年的情緒波動和社會認知度,幫助他們走出網路成癮,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樹立健康良好的性格心理。
5、父母的積極關注,及時有效的溝通
這個問題我們一直都在談,青少年時期孩子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關愛和關注的。一旦在現實層面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尋找其他方法,由於網游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些。所以,要想把孩子從虛擬層面中「拯救」回來,就要加強他對現實生活的吸引力。這里,父母就要起到這個引導作用,耐心的、及時和孩子溝通,慢慢的他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愛,也就不再沉迷網路游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