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如何看待網路圍觀現象

如何看待網路圍觀現象

發布時間:2022-02-08 08:46:58

A. 網路圍觀有利於解決社會熱點問題。求破題。我是正方有利於。請問大家有什麼論點嗎

網路圍觀的正方論點包括:豐富輿論監督手段、擴大輿論監督范圍、充分反映民意、弘揚正氣、讓齷齪行為無藏身之地,總之有利於解決社會熱點問題。

B. 如何使網路圍觀現象發揮積極效應

C. 網路圍觀是否有助於社會熱點問題的解決

網路圍觀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解決一些社會熱點,通過這種方式很難解決所有的,覆蓋面太小。

D. 網路圍觀會對當事者造成什麼影響

5月27日,吉林省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宣判長春「盜車殺嬰」案,被告人周喜軍一審被判死刑。3月4日,僅兩個月大的嬰兒許皓博隨一輛私家車被盜,長春幾乎全城出動,警察、的哥、好心的市民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尋找孩子的下落。次日晚,嫌犯周喜軍自首,卻已將孩子掐死埋於雪地之中。當時,有不少網友認為這次媒體、社會力量等總動員參與營救的方式,包括網路圍觀對作案者形成壓力而致使其走極端。在當日庭審中,被告人周喜軍的供述證實,網路圍觀「致死」嬰兒的說法不成立。(見5月29日《新民晚報》)
被告人的供詞讓所有擔心網路圍觀被抹黑的人鬆了口氣:當時的網路圍觀並未對罪犯造成心理壓力,與孩子被殺無關。
從某種程度上說,網路圍觀其實是一種關注和表達、一種在場與監督。這是網路帶來的現象,也是媒介改變生活的一個變化。如果沒有網路圍觀,一些事件可能不會成為公共事件。因此,對網路圍觀,不少人寄予厚望,「圍觀改變中國」的理念也廣為傳播。的確,時下,網路圍觀本身就是公共生活的一部分。
可網路圍觀的確容易讓人們陷入一種矛盾中。一方面,網路圍觀的作用可能沒有那麼大,其改變效應也有一些詩意化、理想化的成分。有時,網路圍觀只是一種短暫停留,聚焦熱點事件後,圍觀迅速散去;有時,網路圍觀只是一些情緒化的表達,缺少理性的表述和判斷;有時,網路圍觀甚至會成為一種偏離議題的人肉搜素,將個人隱私公之於眾,讓隱私裸奔。
新聞案例中網路圍觀則是又一種情況,它可能造成一種壓力,或將導致更壞結果的發生。這一點,讓那些本就對網路圍觀持懷疑態度者找到了論據,也讓那些對網路圍觀樂觀贊同者感到心虛。很多時候,建立在客觀理性基礎上的文明圍觀,有助於推動事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甚至可以推動真相盡快浮出水面;而因沖動而生的一窩蜂、湊熱鬧式的圍觀,則可能會推波助瀾,使事件更加撲朔迷離,甚至發展為聚眾起鬨式的煽風點火。網路上,每個人在圍觀某一事件時,都想到圍觀的後果了嗎?是否想到:一次無心的從眾圍觀,可能就讓自己成為了一次公共事件的「參與者」?
如今,當事件塵埃落定,我們不得不承認網路圍觀依然是一種力量,其可能造成的影響也必須被正視。這就需要我們在面對網路圍觀時,保持一種理性的態度。在權利的邊界和利害的考量前,讓圍觀止步。只有這樣,才能讓網路圍觀源源不斷地傳遞出正能量。

E. 網路圍觀和網路參與有什麼不同跪求 還有社會熱點問題 怎麼界定

不同:網路圍觀,可能只是大概在瀏覽網路上的各種信息,並不參與到裡面的話題討論。而網路參與的話,應該是參與到網路上的話題討論。比如說,網上有微博評論,或者說給你一張問卷調查,你提交了自己的想法或答案的時候,這個就算是參與。
社會熱點:經常引起大家對問題或事件的關注,很多人都參與到其中,談他們各自的想法及其各種觀點。或者說一個問題常常引發一系列的不同事件,讓大家時常關注它的動態。比如說,國家制定的一些方針政策給國家帶來哪些影響,這時人們就會不斷地去探討。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僅供參考哈,如果你也有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談談。大家互相討論,共同進步!

F. 網路圍觀的反省

網上圍觀時,可能失去了普通的判斷力
「楊佳殺警」成為英雄,「鄧玉嬌事件」鄧貴大成為網民公敵,在網上和現實中被罵得狗血噴頭,甚至最後影響了司法判決。反省制度、反省公務員群體,同情弱勢群體並沒有錯,但我們並不可以因此而肆意造謠、謾罵,或者盲目冠上英雄、烈女的稱號,忽略另一面的問題而不知反省。
圍觀最年輕市長,從他的家人到日常打傘照
年輕,使周森鋒引起「圍觀」。「周森鋒啥背景?」官員選拔制度的漏洞,事前公示和調查工作的不全面雖然是官方的問題,但我們如此執著於「黑幕」,藉此人肉搜索,騷擾他人,無疑是過界了……
從「躲貓貓」到「壓力差」,網路熱詞光速出現
網民紛紛以玩世不恭、調侃、嘲諷等形式表達態度。固然有很多類似事件處理不當,政府公信力消退,但每一個急於創造流行詞彙的人又豈不是在信任崩塌和社會沉淪中充當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網路圍觀為何一發不可收拾
中國的網路力量從虛擬走向現實,從「打醬油」走向「圍觀」,並非首現,護衛奧運火炬、赴災區當志願者、調查「躲貓貓」等事件都屬於這一類。事件本身沒有偏向性,不是在維護國家利益時就值得稱贊,出現「群體性事件」時就必須批評,但事情的擴大和演化有著共同的原因。
網路平台開放,現實信息封閉
在發生「群體性事件」時,各種流言難以避免,網路也可能進一步加劇流言的傳播,而如果地方政府沒有及時公開真相,其公信力就將大為降低。一些違背常理,有悖常識的信息不斷發布,刺激著社會情緒,網民焦慮、無可奈何等情緒不得不以各種方式展現…
大家的參與之舉非「上網」不能被重視
「鄧玉嬌案的勝利是網路和民眾的勝利!」——網民的歡呼和政府部門的妥協,其實是政府部門行為處事能力的悲哀,是對政府官員現實生活的「真強勢」和網路世界的「真弱勢」的諷刺。社會很多事件除非鬧到「網上」,不然不會受到重視,於是有了「網路圍觀」…
現實場合限制多,只好上網來發泄
株洲高架橋坍塌、杭州飆車案、副校長抄襲等事件中,我們都可以見到潛藏於不當對待與處理背後的憤怒與不滿,當人們在現實中找尋不到解決出路時,現實的境遇與網路事件一拍即合,在咒罵中,在虛擬的行俠中獲得快感,同時也對現實的種種不得意也找尋到了發泄的出口…
或「獵奇」或「從眾」,圍觀心態從未消失
一位網民坦言,隨著網路力量的越來越大,會有許多人發布不實信息,通過誇張、編造等手段吊足大家的胃口,引發無數網友的關注。「石首事件」剛出來時,很多網民連死者的性別都沒弄清楚就起鬨。認同感、關注度的驅使下,一個人爆料,就會有大批人附和…
網路是社會的縮影,「以德之名」的托詞比比皆是
楊佳不該殺人。這是一條起碼的道德和法律標准,可惜有很多人只知道贊賞暴力反抗,而忽視人情與法律。網路哄客以道德正義的名義,無情地圍剿各類大小人物。從章子怡式的電影明星,到銅須式的「第三者」,以及被推上審判台的農民周正龍,都已成為廣大哄客的「公敵」……
「圍觀」殺傷力巨大,必須遏制蔓延
暴戾的心態和行為方式的蔓延、玩世不恭的荒誕人生態度、人們心目中價值觀、是非觀的扭曲,任何一種情況都會引起嚴重後果,連嚴肅的憤怒都不想表達,對真實的追求都不再希望,只剩下無厘頭嬉笑的面具,這會是怎樣的信任崩塌和社會沉淪。
反對魔鬼,不要把自己異化成另一個魔鬼
每個人都需要自律和自省,任何事件、任何個人的問題和錯誤,不能成為在網路上尋找替罪羊和宣洩工具的借口。在集體討伐運動中扭曲了是非觀,把平時在現實生活中積累的一些憤怒、不滿轉移到網路上,轉移到別人身上…
現實問題不解決,圍觀就總會發生
網路的凈化並不是「實名制」、「跨省追捕」等治標不治本的措施就能夠解決的。不可能一朝一夕解決,更不可能靠掩蓋堵塞解決,關注人們的精神層面而不是技術層面,圍觀者才會自行散去…

G. 辯論賽關於「網路圍觀是否有助於解決社會熱點問題」反方應提問些什麼問題

1到底是圍觀可以解決問題還是行動可以解決問題
2如果圍觀可以解決問題的話,那我們大家都去圍觀就好了
3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史觀的角度來看,解決事物的最根本問題在於解決事物的主要矛盾。
4根據毛澤東思想,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要調查才能發現主要矛盾。
5根絕鄧小平在我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精神,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因此要行動,不要圍觀
你這五個問題一問,對方只能認輸

H. 網路圍觀的意義

圍觀的力量正在此。之所以輿論能夠起到監督的作用,不是說輿論本身有什麼強制力,而是誰的心中都有關於公平、正義、常識的底線,超出這個底線的事情通過輿論暴露出來,最怕的就是舉國皆知。圍觀所起到的正是這個效果。
掌握庶政的人知道,民意其實是不可違的。面對「民意不可違」的結果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一種是不讓民意發聲,把將要形成的浪涌消滅於無形;一種是從開始就蓋上蓋子。所有的控制其實都是信息的控制,但信息的控制在這個網路時代基本是不可能的。圍觀這種行為所昭示的,也正是這一點。
其實在「行政透明」的要求下,各級政府已經開始進行一些透明化的工作。在原來的狀態下,圍觀這種行為是不可能發生的。只是很多時候好多機構不是心中還有些傲慢,認為自己即使發布出來也不會有事,就是遲鈍到不知道某些東西荒唐到什麼程度。透明化與圍觀者正好也就應運而生。
有意思的是,這個過程基本是不可逆的。只要開始透明,就必須更加透明下去,而圍觀也是如此,只要開始第一次的圍觀,就會無數次地圍觀下去。這種圍觀的眼睛是無所不在的,任何荒唐事都有可能引發一次大規模的注視行動。圍觀總會發生的,不僅要習慣之,能敬畏並改正之就更好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邵道生作為一個網路事件,我覺得網友中分,因為周久耕的事件,網友覺得這個事和那個類似,而且好玩就發帖了;如果從官員的角度來說,首先是看出了他們想避嫌,畢竟高價煙在開會時出現影響很不好,其次我覺得是他們通過此舉表示對網路監督的不滿,因為他們認為抽煙這個事是比較私人的行為,自己抽煙不應該受約束。最後,我總覺得這個事件壽命不會很長,作秀成分大些,成為不了什麼熱點。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 官員開會把這個裸煙放在桌上是一種掩飾,掩蓋例如周久耕開會時高價煙的問題,避免後來出現一系列對其不利的局面。官員們在現實生活中開始考慮是否會受網路監督,這是網路監督的一個成功。我國的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像抽高價煙和喝高價酒可能是其中最輕的,還有很多更嚴重的,這就需要網路監督的力量,在各個方面對官員們都應該監督。同時,網路監督的力量還是有限的,我們還是應該在源頭上多下功夫,多部門聯合,才能更好地控制腐敗。
鳳凰網友「IANA」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專家說是網路監督的一個成功,我看應該說是自我約束與監督的又一次徹底失敗。

I. 面對網路圍觀,我們更應該做的是什麼

面對網路圍觀,我們更應該做的是保持自己的本性,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一定要睜大自己的眼睛,認清事物的真假。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網路圍觀現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60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485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820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44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211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308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200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78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839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1078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81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140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702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519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522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221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447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650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1038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