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鄭羅茜是哪裡人
鄭羅茜,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01級本科畢業生,曾獲得首屆全國「明日之星」大賽冠軍,獲第十屆華表獎最佳新人提名獎,曾參加演出電視劇《秘密列車》、《家仇》、《搏擊第五空間》、《夏家三千金》、電影《地下的天空》 等多部電視劇和電影。
② 作者簡介(葉永烈)
作家簡介:
葉永烈,現為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一級作家,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1歲起發表詩作,18歲起發表科學小品,20歲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21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此後,多年從事科普創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關心,並對葉永烈作了兩次批示:「調查一下,如屬實,應同上海商量如何改善葉永烈同志的工作條件。」(1979年1月6日)「我看要鼓勵科普創作,這項工作在世界各國都很重視。」(1979年3月4日)
由於方毅同志的關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國科協聯合舉行隆重儀式,授予葉永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
曾先後創作科幻小說、科學童話、科學小品、科普讀物700多萬字。曾任中國科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上海市科協常委、上海市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電影《紅綠燈下》(任導演)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科教片獎,《小靈通漫遊未來》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作品一等獎,《借尾巴》獲全國優秀讀物獎,根據葉永烈長篇科幻童話改編的6集動畫電影《哭鼻子大王》獲1996年「華表獎」(即政府獎)。
後來轉向紀實文學創作。主要新著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葉永烈自選集》;此外,還有《毛澤東的秘書們》、《陳雲全傳》、《葉永烈采訪手記》、《星條旗下的中國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國》、《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戰》、《何智麗風波》等。
即將出版《葉水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1989年被收入美國《世界名人錄》,並被美國傳記研究所聘為顧問。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
③ 起點作家華表
他有四部作品
《蒼穹龍騎》 《龍騎戰機》 《國破山河在》 《天界傳奇》
其中《蒼穹龍騎》 正在更新中
④ 華表的來歷
華表又稱擎天柱,在漢代時稱桓表,是中國古時用以標志或紀念性的建築物。早在堯、舜時期便已有之,傳說帝堯時代,堯為徵集民眾意見而設立,古籍中有「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木也」,也就是在木頭柱上安放一塊橫木,設置在交通要道上,意思是讓老百姓將意見書寫在誹謗木上,體現君王納諫的誠意。漢代時,華表多為木製,頂上立有白鶴,到了明代逐漸用石柱代替了木柱。
華表一般由柱礎、柱身、柱頂組成,明以後柱礎一般為蓮花柱座;柱身以圓形為主,也有八棱形、方形等,柱身一般雕有螭龍、卷草等圖案;柱頂上部橫一雲板,稱為承露盤,盤中蹲坐一怪獸,叫「犼」。
犼的原型螭吻
犼的傳說
古代傳說中,龍生九子,不成龍,而各有所好。九子之中有一形狀類似獅子,喜好守望的犼,常立於華表和房頂上。北京天安門城樓華表上的犼在民間流傳著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傳說。
據說犼是一種極有靈性的動物,它每天蹲在華表上密切關注皇帝的行蹤。兩只面南而座的犼是專門守候皇帝出巡的,每當皇帝久出不歸,荒淫作樂時,它們就會呼喚皇帝:「國君快回來料理國事吧,我們盼望你回來,眼睛都快望穿了。」於是人們稱這兩只犼為「望君歸」。位於城樓後華表上的的兩只面北而座的犼則是監視皇帝在宮中的舉動的,如果皇帝久居宮中,不理政事,它們便會催促皇帝:「國君快出宮體察民情吧,不要總呆在宮中享樂,我們盼望你出來,眼睛都快望穿了。」於是人們稱這兩只犼為「望君出」。
這個生動的傳說故事,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皇帝寄存的美好願望,同時也 流露出對統治階級的不懣情緒。
⑤ 華表的詳細資料
有關華表的由來多數學者認為是源於堯舜時立下的誹謗木原型,其原始造型可能就是在一根柱上橫釘一塊木牌,這種誹謗木就是為了便於百姓在上面書寫不滿情緒、上諫批判朝政而專立的。
2、另一種意見認為,華表起源於遠古時代部落的圖騰標志。現在天安門前的華表上蹲著一頭怪獸,非獅非狗,頭望宮外,名為「犼」,民間傳說這種怪獸性好望,讓它望著宮外,是讓它眺望遠游的皇帝不要迷山戀水,早作歸計,以理朝綱。這種說法本身包含了先人的建造華表時對王權的一種虛幻的期望。
⑥ 華表的來歷
由原始社會在交通要道設立的木柱演化而來。
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志的作用,又有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那時,人們在交通要道設立一個木柱,作為識別道路和標志,後來的郵亭、傳舍也用它作標識,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後來統稱為「桓木」,因為古代的「桓」與「華」音相近,所以慢慢讀成了「華表」。
在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寫意見,因此它又叫「謗木」或「誹謗木」。「誹謗」一詞在古代是議論是非的意思,就是現代的提意見,所以它又具有現代「意見箱」的作用。據史書上記載,堯時的誹謗木以橫木交於柱頭,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門前的華表仍然保持了堯時誹謗木的基本形狀。
(6)網路作家華表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天安門前的一對華表上都有一個蹲獸,頭向宮外;天安門後的一對華表,蹲獸的頭則朝向宮內,傳說,這蹲獸名叫犼,性好望,犼頭向內是希望帝王不要成天呆在宮內吃喝玩樂,希望他經常出去看望他的臣民,它的名字叫「望帝出」,犼頭向外,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戀遊山玩水,快回到皇宮來處理朝政,它的名字叫「望帝歸」。
華表的柱身上雕刻著盤龍,柱頭上立著瑞獸,它們和天安門前的石獅以及兩側的金水橋一起烘托著這座皇城的威嚴氣勢。古樸精美的華表,與巍巍壯麗、金碧輝煌的故宮建築群渾然一體,使人既感到一種藝術上的和諧,又感到歷史的莊重和威嚴。華表實際上已經與中華民族,和中國古老的文化緊密相連,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我們民族的一種標志。
⑦ 「華表」是什麼東東
華表
去過北京的人,幾乎都欣賞過天安門前那對高大的華表。這對用漢啟玉雕刻而成的華表,挺拔筆直的柱身上雕有幡龍流雲紋飾,上部橫插一塊石片,石片上有浮雕的祥雲,彷彿高大的柱身直插雲間。捶頂承露盤中,蹲坐著一頭別致的怪獸。古樸精美的華表,與巍巍壯麗、金碧輝煌的故宮建築群渾然一體,使人既感到一種藝術上的和諧,又感到歷史的莊重和威嚴。華表實際上已經與中華民族,和中國古老的文化緊密相連,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我們民族的一種標志。
除了在天安門,在明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以及盧溝橋等處我們也可以見到華表。那麼為什麼華表要矗立於宮殿、陵墓、橋梁等處?華表究竟在這些建築物中起著什麼作用?至今尚有不同看法。
一般認為,華表又名恆表、表術,是一種在古代建築物中用於紀念、標識的立柱。華表起源於古代的一種立術,相傳在我國堯舜時代,人們就在交通要道豎立木柱,作為行路時識別方向的標志,這就是華表的雛形。
另一種意見認為,華表起源於遠古時代部落的圖騰標志。現在天安門前的華表上蹲著一頭怪獸,非獅非狗,頭望宮外,名為「犼」,民間傳說這種怪獸性好望,讓它望著宮外,是讓它眺望遠游的皇帝不要迷山戀水,早作歸計,以理朝綱。這種說法本身包含了先人的建造華表時對王權的一種虛幻的期望。而遠古時的人們都將本民族崇拜的圖騰標志雕刻其上,對它視如神明,頂禮膜拜,華表校頂的雕飾也因各部落圖騰的標志不同而各異,歷史進入到封建社會,圖騰的標志漸漸在人們心中印象淡薄,華表上雕飾的動物也變成了人們喜愛的吉祥物。如唐朝詩人杜甫有「天寒白鶴歸華表,日落青龍見水中」的詩句,其意就是說華表的校頂上雕飾的是白鶴。觀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華表上確實雕飾有白鶴。據傳這是因為一個名叫丁令威的人,學道成仙,化鶴歸未,立於華表上作歌,故人們以後將白鶴雕刻於華表柱子上,以示吉祥。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華表上古名「謗木」,相傳堯、舜為了納諫,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樹立木柱,讓人在上面書寫諫言。也就是鼓勵人們提意見。晉代崔豹在《古今注·問答釋義》中說:「程雅問曰:『堯設誹謗之木,何也?』答曰:『今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狀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衡悉施焉。或謂之表木,以表工者納諫也,亦以表識腸路也/崔豹所言華表木的形狀與現存的天安門前的華表大致相同。只是華表的『謗木』作用早已消失,上面不再刻以諫言,而為象徵皇權的雲龍紋所代替,成為皇家建築的一種特殊標志。
也有人認為,華表是由一種古代的樂器演變而來。這種樂器名為「木鋒」,是一·種中間細腰,腰上插有手柄的體鳴樂器,先秦時,代天子徵求百姓意見的官員們,奔走於全國各地,敲擊木鋒以引起人們注意。後來,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徵求意見,而是等人找上門來,將這種大型的木鋒矗立於王宮之前,經過演變,就成了華表。
還有人認為,華表原是古代觀天測地的一種儀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種觀察天文的儀器為表,人們立木為竿,以日影長度測定方位、節氣,並以此來測恆星,可觀測恆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築施工前,還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築因施工期較長,立表必須長期留存。為了堅固起見,常改立木為石柱。一一旦工程
完成,石柱也就成了這些建築物的附屬部分,作為一一種型制而保留下來,每每成為宮殿、壇廟寢陵等重要建築物的標志。後世華表多經雕飾美化,表柱有圓形。八角形,雕有蟋龍雲紋,柱頭有雲板,校頂置承露盤,華表的實用價值逐漸喪失而成為一項藝術性很強的裝飾品。
以上這些各種各樣的說法,觀點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對華表產生的歷史看法卻是比較一致的。華表在我國由來已久,不論它的原型究竟是什麼,但是它發展到今天的形狀,是隨著歷史的變遷,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我們今天看到精緻壯觀的華表,是我們祖先一代代心血和才智凝成的結晶
⑧ 中國華表是什麼
華表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建築形式。華表一般由底座,蟠龍柱,承露盤和其上的蹲獸組成。華表是一種標志性建築,已經成為中國的象徵之一。華表用於放在宮殿、陵墓外的道路兩旁,也稱為神道柱,石望柱,表,標,碣。
華表通常由漢白玉雕成,華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蓮花座或須彌座,上面雕刻有龍的圖案,蟠龍柱上雕刻一隻蟠龍盤於柱上,並飾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板,稱為誹謗木;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因此對應天圓地方,上面的蹲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或稱為望天、犼。
雲板比較有名的華表有:
天安門城樓內外的兩對華表,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天安門城樓內外各有一對華表,相傳外面的稱為望君出,裡面的稱謂望君歸。
南京梁吳平忠侯墓前的神道柱,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梁的石表。
~~
⑨ 大連華表誰讓扒的
只說是中央。並沒有說明什麼人讓的。
位於大連星海廣場,竣於1997年6月30日,為紀念香港回歸而建。2016年8月5日凌晨0點30分左右,華表被拆除。
主要信息
華表由漢白玉雕刻而成,分為底座、柱身、雲板和望天吼四部分,高19.97米,直徑1.997米,寓意1997年香港回歸,華表底座附有八條龍,柱身雕著一條龍,柱身刻有精美的蟠龍流雲紋飾,九條龍寓意中國九州,也寓意九州華夏兒女都是龍的傳人。
華表頂端坐望天吼,高2.3米。華表周邊還設有5盞高12.34米的大型宮燈,由漢白玉柱托起,光華燦爛,與華表交相輝映。
華表廣場中心仿效北京天壇圜丘的設計,由999塊四川紅大理石鋪成,紅色理石的外圍是黃色大五角星,紅黃兩色象徵著炎黃子孫。大理石上刻著天乾地支、24節氣和12生肖,站在自己的生肖上攝影 ,可以帶來好運。廣場內園直徑199.9米,外圓直徑239.9米,寓意2399年大連將迎來建市500周年。
文化意義
華表及華表廣場的設計顯示了大連人對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景仰,也表達了大連人對中華民族的真摯感情,它的建成為星海廣場增添了濃郁的民族文化色彩。
年夏季都有中國國際啤酒節在星海廣場舉行,而今次拆除華表就是在啤酒節結束,拆除大棚時,一同拆除。
星海廣場是大連的城市標志之一,位於大連南部海濱風景區,原是星海灣的一個廢棄垃圾填埋場。改造工程於1993年7月啟動,竣工於1997年6月,歷時近四年。今晨被拆除的華表也是當時所建,位於廣場中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大連華表、新聞網 「大連華表」凌晨被拆除 系薄熙來主政期間所建(1)
⑩ 安戰軍是哪裡人
安戰軍的名字,近年來隨著他的作品蜚聲影壇。他電影情緣很深,在圈 導演安戰軍
里的人緣也特別好,1996年拍攝電影《紅棉襖紅棉褲》嶄露頭角。 2000年 完成《美麗的家》、《血性山谷》、《六月男孩》、《看車人的七月》、《花兒》等,其中《血性山谷》獲第八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六月男孩》獲第二十五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 2001年 拍攝電視劇《一年又一年》、《警察李酒瓶》 2001年 拍攝電影《血性山谷》講的是老鄉給八路軍帶路,使部隊沖出了日本鬼子的包圍,而老鄉卻壯烈犧牲了,表現了中華民族戰勝日本侵略者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戰爭是殘酷的,是生與死的搏鬥,我就用心去琢磨,怎樣才能使影片拍得極美,又極浪漫,還能表現出人性的多面。」影片確實達到了這種境界。 安戰軍有著孩子般的童心,他的《六月男孩》拍得陽光燦爛,充滿活力,安戰軍說:「男孩和女孩之間有好感,進行健康的交往,是正常現象,是青春活力的證明,影片本身要宣揚的是積極向上的格調。」此片還獲得中國電影童牛獎「最佳故事片獎」。 通過一系列的拍片經歷,安戰軍越來越感覺到中國電影市場的嚴峻,而且大腕的出場價格越來越高,國產影片投資到了請不起大明星的地步。他想到了走商業片的路子,於是就有了影片《看車人的七月》。其實這部片子的內容也很簡單,講的是一個下崗職工被花店老闆娘所衷情的故事。有專 《紅棉襖,紅棉褲》
家認為,這部影片是去年國產片的佼佼者之一。 盡管拍電視劇似乎能賺大錢,拍電影的資金往往捉襟見肘,安戰軍這幾年就是舍不下電影,他笑著說:「因為我不想用書包往家背錢。」笑談歸笑談,電影和電視劇其實各有自己的獨特屬性,但實際上電視劇技術手段簡單,電影技術手段較難,有的人自稱不愛拍電視劇,其實是對自己駕馭長篇電視連續劇沒有信心。「我該拍什麼,就拍什麼,關鍵是自己把握住自己。」 2004年 安戰軍的最新作品是他心儀已久的講警察與毒販子做斗爭的《疑案忠魂》,這部影片和他以往拍的影片不太一樣。有人說驚險懸疑影片主要靠情節、氣氛,不靠大牌演員,但安戰軍還是煞費苦心地挑選主演:在投資有限的前提下,既要考慮票房效益,又要考慮演員表演能否到位。還好安導的知名度引來了合作夥伴:著名演員劉威。據看過這部還沒公映的影片的圈內人說,劉威的表演准確、深刻,給大家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安戰軍想拍出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大片,所以他就嘗試把大片的感覺,用小投資的影片展現給觀眾。《疑案忠魂》中有一場戲就營造出十分驚險的效果。警官馬紅旗和戰友押送逃犯回歸的途中,狂風呼嘯,地勢險惡,逃犯突然撲向吉普車的方向盤。經過激烈的搏鬥,吉普車翻下山,栽倒在一個小平台上,電影效果驚心動魄。為了給影片營造真實的氛圍,安導帶領劇組不畏艱險勞累,從西南古鎮到川藏高原,再轉入西北黃土高原,後又進入蜀南高原,一路艱辛跋涉,從而使《疑案忠魂》的場景新鮮、 《六月男孩》
奇異且真實生動。 已經功成名就的安戰軍,既沒有上過電影學院,也沒有父輩給他奠定下影視方面發展的根基,他是在苦學苦幹中一步步走上來的。一連串優秀的影視作品,證明了安導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至今為了電影藝術還沒結婚的他,「夢中的情人」也許就是電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