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諾獎得主指責中國網路安全

諾獎得主指責中國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2022-05-01 01:56:13

① 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為何會有如此創舉

一、諾貝爾獎簡介

諾貝爾獎是因為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要求設立的,他的遺囑要求設立五個獎項,其中有: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諾貝爾獎已經被認為是獎項領域中的最重要的獎項。而在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為慶祝成立300周年,捐出大量資金給諾貝爾獎基金,增設了“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又被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的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的影響,他評選的標準是成就的大小。諾貝爾獎的提名和評選過程:9月:寄出邀請函。諾貝爾委員會向夠資格提名的人發出邀請提名的信件;次年2月提名截止;2月至3月產生小名單;3月至8月顧問審查小名單;10月產生諾貝爾獎得主;12月諾貝爾獎得主得到獎金。

② 為什麼諾獎得主丁肇中明確支持中國大型對撞機事業,並駁斥高能物理無用論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30多年前得到鄧小平支持,當時建設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在方案確定之前,李政道、丁肇中與吳健雄等人都支持中國發展高能粒子物理實驗,雖然他們心目中的實驗方案也許有所不同。據傳,楊振寧當年認為應該重點發展花錢少的凝聚態物理,高能物理實驗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因為當時的中國剛改革開放,很窮。


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被發現後,依然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粒子物理的標准模型依然不是終極理論,建造大型對撞機有助於這些問題的解決。並且,建造對撞機能夠使中國成為高能物理的一個研究中心,培養、吸引大量的傑出人才到中國。

其實最大的焦點還是錢的問題。反對建造的是因為覺得中國的錢不夠,支持建造的是因為覺得中國不差錢。

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與經濟實力是緊密相關的,沒有國家經濟昌盛這個強大的後盾,科學研究難以得到保障。或許是因為中國走到了經濟實力的分界線上,才有了今天建還是不建的爭論。

③ 2014年諾貝爾獎的諾獎得主

北京時間2014年10月6日17點30分: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約翰·歐基夫、梅-布里特·莫澤、愛德華·莫索爾獲得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約翰·歐基夫(John O'Keefe):美國、英國國籍,英國神經科學家。
梅-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挪威國籍,挪威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
愛德華·莫索爾(Edvard I. Moser):挪威國籍,挪威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
獲獎理由: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的發現。 北京時間2014年10月7日17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赤崎勇(あかさき いさむ):日本國籍,日本工程學、物理學家。
天野浩(あまの ひろし):日本國籍,日本工程學家。
中村修二(なかむら しゅうじ):日裔美籍,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
獲獎理由: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 北京時間2014年10月8日17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埃里克·白茲格、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斯特凡·W·赫爾獲得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埃里克·白茲格(Eric Betzig):美國國籍,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科研小組負責人。
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William E. Moerner):美國國籍,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教授。
斯特凡·W·赫爾(Stefan W. Hell):德國國籍,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
獲獎理由:在超解析度熒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北京時間2014年10月9日19點00分: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得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法國國籍,法國作家。
獲獎理由: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 北京時間2014年10月10日17點00分: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托尓比約恩·亞格蘭宣布凱拉什·薩蒂亞爾希、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凱拉什·薩蒂亞爾希(Kailash Satyarthi):印度國籍,印度兒童權利活動家。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Malālah Yūsafzay):巴基斯坦國籍,女性受教育權利而被塔利班組織槍擊。
獲獎理由:為兒童和年輕人受教育的權利而進行斗爭。 北京時間2014年10月13日19點00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讓·梯若爾獲得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讓·梯若爾(Jean Tirole):法國國籍,法國圖盧茲經濟學院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兼職教授,法國經濟學家。
獲獎理由:對市場力量和管制的研究分析。

④ 關於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創立於1901年,它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因發明硝化甘油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葯和膠狀炸葯等,被譽為「炸葯大王」。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的聖雷莫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瑞典議會通過了《頒發諾貝爾獎金章程》,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遺囑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為紀念諾貝爾,出資增設了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人。該獎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個獎項同時頒發。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全世界為保護環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這項被稱為綠色諾貝爾獎的「聯合國——地球是一體」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由「地球是一體」協會在聯合國的贊助下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其中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20世紀60年代約為7.5萬美元,80年代約為22萬美元,90年代達到1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95萬美元)。2005年每項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美元)。 諾貝爾遺產到底有多少錢

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晚禮服,儀式中所用的鮮花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以表示對知識的尊重。

諾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六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諾貝爾獎特別是和平獎在評選過程中有時仍受政治等因素影響。

諾貝爾獎評選的全過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沒有復議。在發表最後結果時,也只有獲獎人的姓名和簡要理由。有關評選的記錄和候選人材料等,50年內都不得向外界公開。即使過了這一時限,也僅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業人員查閱。諾貝爾獎各頒獎機構都極為強調其嚴格的獨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對評選結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響。 諾貝爾獎的紕漏

2003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音樂廳內,物理學獎得主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左)接受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頒獎。新華社/法新

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1968年又增設了經濟學獎,獎金由瑞典中央銀行提供,委託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負責評定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首建於1786年,是以維護和發展瑞典文學和文字為宗旨的國家學院。18名終身院士組成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每年10月的一個星期四公開宣布當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根據古老的傳統,退出文學院的院士名額將不添加,只有在現任院士去世後才增添新的院士。200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在當日出版的《瑞典日報》上撰文宣布退出瑞典文學院,原因是他對文學獎評委會2004年評選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滿。

諾貝爾獎的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這個委員會三年一屆。其評選過程和原則為:

——評選過程的第一步是推薦候選人。推薦者必須有一定資格,他們必須是:前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協會主席(文學獎)、某些國際性會議和組織的成員(和平獎)、各國議會議員和內閣成員(和平獎)。任何人都不能推薦自己為獲獎者。瑞典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對被推薦的候選人。推薦候選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結束,9月份左右推薦人把推薦報告遞交有關評選機構。評選委員會在對候選人的成就進行討論後,於10月中旬公布評選結果。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對候選人的評審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

2004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到9月份時,各領域的獲獎人已基本內定,然後由評委會召開大會正式決定。

——10月的第二個星期里,選出本年度諾貝爾獎獲得者。選舉結果揭曉,立即通知獲獎者。

——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天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和平獎)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在瑞典,由國王為獲獎者授獎。
諾貝爾獎」對中國,意義何在

據統計,平均一個國家在建國後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中國成立50年了,為何竟沒有一位中國本土科學家戴上這頂科學皇冠?

1999年,毋國光、陳佳洱、楊福家和朱清時四位院士一起提出「中國需要諾貝爾獎」,緊接著經濟學家何煉成就此也談了自己的意見。如今,「中國需要諾貝爾獎」成了中國人共同的呼聲。

諾貝爾獎對中國科學家的意義有多大?趙忠賢院士認為,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得獎的意義在於鼓勵大家在基礎研究方面進行原始創新。諾貝爾獎對人類有重要的影響,在這些方面,中國科學家也應該做出應有的貢獻。

趙忠賢院士強調,諾貝爾獎並不是唯一的科學標准,並不能把它當做科學研究的唯一目標。因為大量工作———探索宇宙規律———必然要進行科學研究,但不是所有的研究取得了成果就能拿到諾貝爾獎。獲獎並不是一個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目的,認為從事科學研究不得諾貝爾獎不行,這就不對了。

■中國科學家為何沒獲「諾貝爾獎」

中國科技館館長、科學史專家王渝生介紹,中國科學傢具有諾貝爾獎水平的研究甚至可追溯到建國前。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有20年代的「康普頓———吳有訓效應」、30年代趙忠堯的正負電子湮滅早期實驗、40年代錢三強、何澤慧夫婦的鈾核三分裂的發現、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島素結晶。

不可否認,我國曾多次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趙忠賢院士認為,從科技史的角度講,中國沒有得到「諾貝爾獎」是有原因的。1901年頒發了第一次「諾貝爾獎」,而在1900年的時候,八國聯軍進北京,從此往後的半個世紀,中國都處於戰亂和列強壓迫之中,總體上說,基礎科學研究沒有什麼重大的發展。解放後,在科技上有了很大發展,但改革之前處於封閉的狀態。對我國來說,有很多問題,經濟、科學、國防,這時主要科技成就是「兩彈一氫」的研究,這一領域集中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在基礎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在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島素結晶,但是,畢竟還很少。改革以後,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政策,特別是近年來,又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對科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趙忠賢院士認為,建國後沒有拿到諾貝爾獎有很多原因,從客觀上講,十年「文革」期間,國際上科技高速發展,而我們對基礎研究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這需要很長時間的恢復和積累;從主觀方面講,我們原始創新型基礎研究比較少,在改革之初,在原始性創新科技強調得不夠。

■百年中國科技史,給人何種啟示

楊振寧教授說,諾貝爾獎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對於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評選的方法和成績,我不認為是正確的。關於物理、化學和醫學這些方面,中國大陸到現在還沒有人獲諾貝爾獎。這個原因非常簡單。第一是沒有足夠多的經費。今天,不論是做生物、物理或化學研究,設備是非常貴的。中國現在漸漸上來了,可是與先進國家最好的設備相比還差一截。第二個原因是學術要有傳統。學術傳統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使年輕人知道哪個問題是值得去做的,哪個問題容易有發展前途。中國科學的傳統一時還發展不上來,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趙忠賢院士說,一個實驗室、研究所的學術積累和學術傳統非常重要。要注意積累,發揚傳統,不斷培養年輕一代。在20年代,索默菲沒有拿到諾貝爾物理獎,但是索默菲實驗室卻有七個學生都拿到該獎,這就是因為索默菲實驗室的學術傳統影響到了下一代。我想,在積累和傳統方面都做到了,不斷有年輕人發展起來,更多的重大的原始性創新科技就會出現,有人獲獎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中國科技與國際水平有差距原因何在

據1996年統計數據,中國科研開發經費只佔GNP的0.5%,相對於發達國家(美國是2.45%,日本是2.9%),不但比例低而且絕對數量少,如果按人均則更少,甚至不如像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這無疑是嚴重製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大因素。

談及產生差距的原因,我國著名科學家趙紅州教授認為有四點:其一,科學知識積累不夠;其二,科學研究時間不足;其三,缺乏科學家群落;其四,缺乏科學人才識別和甄選機制。

楊振寧認為,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原因還是經濟的落後。但他也逐漸樂觀起來,他認為中國科學家做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級工作的條件正在成熟。他說,兩年前,也就是中國大幅度增加科學家薪金之前,我研究了10所最好的大學正教授的年薪,算下來人均還不到2000美元。兩年來我看到政府給他們增加了許多,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我覺得中國人可以做出很多能夠得到諾貝爾獎級的工作。

中國科技與國際水平存在差距,這恐怕已經有300年的歷史,當近代科學興起之後,中國卻出現落後了,而在700年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在世界上一直走在最前列。中國科技的興盛與衰落的原因難道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嗎?

趙忠賢院士在談到中國技術史時說:「在文化上,我認為儒家文化抵禦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盡管儒家文化也有其精華,在培養人的修養、為人處世、修身養性方面是先進的。從總體上看,這種文化機制不利於培養標新立異的科技人才。」

■中國科學家要拿到「諾貝爾獎」,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巴丁教授在同一領域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他在訪問中科院物理所時,曾半開玩笑地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講了獲得諾貝爾獎應該具備的三個條件:第一是努力;第二是機遇;第三是合作精神。

趙忠賢院士說,這些方面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很重要。他所說的「努力」,不僅指勤奮,還指要選准方向,全身心投入,這樣才能做出原始創新成果。他所說的「機遇」,還包含著所選的工作的意義大不大,有的雖然工作完成得很漂亮,但是意義不一定大,也不可能得獎;他所說的「合作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集體主義精神。

中國人的特點也許是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比較中庸,不太允許標新立異,雖然大家都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做起來就困難了。今後我們要學會容忍標新立異,鼓勵不同的學術觀點,同時要有安定、自由的環境和穩定的支持,為科學家創造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的條件。

真正的科學家的快樂是通過解決一個個科學問題來享受的,雖然他的生活條件比較差一些,但他不會要求太奢侈的條件,當前最需要的是穩定的支持。吸引那些熱愛科學、有科研素質的人才從事科技工作。如果能夠貫徹江總書記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的精神,中國科學家做更多更大原始創新工作,得獎的幾率就會增加。

■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得「諾貝爾獎」有什麼有利條件

中國農業科學家生物技術研究所劉德虎研究員說:中國最大的優勢是人才優勢。在國外,幾乎所有著名的研究室里都有華人,甚至一些在國內我都看不上的學生,到了國外,不知怎麼就成了人才了。

中國有人才,這當然是第一要素。楊振寧認為,要說優勢,我認為就是中國具有得這個大獎的人才條件。楊振寧切身感受到,在西方教書的人接收了很多中國學生,大家都認為中國學生質量最好,可以說中國教育工作已成功地供應了大量科技人才。

要想在科技方面大大發展,中國這樣的人才是不成問題的。還有新中國成立以來有一個好傳統,就是政府對教育非常重視,中國的年輕人非常勤奮。楊振寧認為,過去,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是經濟落後,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本土離諾貝爾獎已不是遙遙無期,而僅一步之遙!

■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得「諾貝爾獎」有什麼不利因素

趙忠賢院士認為,對中國來說拿到國際大獎的不利因素是,中國科學家參與國際活動太少。過去不先進,人家有成見,還需要了解我們。作為基礎研究,與國際接觸、交流,尤其是與世界一流實驗室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國際間交流不夠,原因往往是由於經費不足。劉德虎研究員說,一些科學工作者應邀參加國際會議,去前要先寫信給人家,看人家願不願意給你提供來往機票、食宿等經費。這就像「要飯的」一樣,花自己的錢理直氣壯,干嗎不花自己的錢?因為一年一個項目經費只一二十萬元人民幣,你去國外開會,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去一回,科研經費還會有多少呢?按項目進行投資,項目申請必須寫得非常完備,但是作為原始創新科技,又有誰能看得那麼細、看得那麼遠、看得那麼准呢?如果能先寫出結果再進行創新的話,那不任何人都可以創新了嗎?

有專家認為,現在有的項目投入不算太少,但是,還要避免分散,應該把錢集中在真正獻身科學又有科學素養的人身上,鼓勵他們的好奇心。現在的評估體系不是把資金投資給科學家身上,甚至出現了該拿錢的人拿不到錢的現象;申請專利的體系跟不上,對已有科研成果的保護不力;科研的連續性不夠,不斷地申請,科研過程不斷地被打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中國科學家離「諾貝爾獎」究竟有多遠

中國多少年能夠拿到這個獎?楊振寧說,假如經濟增長快,還不止一個中國人會獲「諾貝爾獎」。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快,而且中國領導人對科技發展的速度有很殷切的要求,對研究工作的投資也有大幅度的增長。

諾貝爾獎與中國擦肩而過的機會畢竟太少了。趙忠賢院士說,如果對個別事件做估計這很難。但是從整體水平來說,中國要拿諾貝爾獎,需要更多原始性創新科技。

任何一個原始創新科技都不是憑空出來的,不僅需要前人的研究作為基礎,也要不斷地產生新的觀念,不斷進行總結,才能挖掘出來。真能在前沿問題上做出比較深入的研究,會有重大原始性創新發現。

劉德虎研究員認為,關鍵不在於人聰明不聰明,而在於環境怎麼樣,只要科研環境改變了,中國科學家一定能拿到「諾貝爾獎」。最基本的還是那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真的做出成果了,別人不了解的會了解,有成見的會改變。

■中國哪些科技領域最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

專家認為中國在高能物理、生物科技等領域具有問鼎諾獎的水平。丁肇中說,中國在高能物理方面的成就與貢獻是世界一流的,中國高能研究無論理論還是實驗,其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先進的。他特別談到了他和中科院高能所、電工所以及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合作的探求宇宙暗物質的實驗。這一研究一旦獲得突破進展,當然是具有獲諾獎水平的。該實驗設備已於1998年在美國「發現號」太空梭上飛行,獲得了許多數據和成果,這是世界上公認的。而且參與這一研究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陳和生,正是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培養的博士生。

此外,高能所專家與義大利合作在深岩洞尋找暗物質的研究也備受國際矚目。一旦他們的研究能領先美、日完成,則必獲諾獎。據悉,截至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五次授予粒子物理學領域的科學家。中國是少數建成原子對撞機的國家。在粒子物理學研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科院同志信心十足地介紹,高能物理所有不少科研課題是世界一流的,一旦研究成功,中國科學家將獲得不止一項諾貝爾獎。

在生物科技方面,中國人類基因組工程負責人楊煥明博士不止一次說,基因研究不光拼技術,還拼資源,而中國的生物資源豐富。在這片資源的沃土上,隨時可能結出生物科技的奇葩。

中科院動物所從事的克隆大熊貓胚胎實驗一直令外國科技同行羨慕不已,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這樣的實驗材料。在中國,由於生物資源豐富,中國科學家可以做許多外國科學家想做但沒有條件做的研究。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有望形成中國生物科技的異軍突起。楊煥明說,在基因研究方面,中國已形成了上游基礎性研究與下游功能研究兼備的完整科研隊伍。中國是世界上參加人類基因組計劃僅有的六國之一,發展速度已位於世界前列,從長遠看,中國有追上美、英等國的實力。

⑤ 為什麼諾貝爾獎的地位這么高

首先,諾貝爾獎有輝煌的歷史。諾貝爾獎正好設立於現代科學革命的開端,陪伴了二十世紀現代科學的發展。現代科學的那些偉大的名字,出現在教科書里的名字,多半也出現在諾貝爾獎得主名單里。所以,獲得諾貝爾獎,就有幸與他們排列在一起。對於科學家來說,這是無上的光榮。

第二,諾貝爾獎的評獎比較慎重公正,盡量評選出在過去對本門學科做出最重要的貢獻的科學家。雖然也有失誤,有一些傑出的科學家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是絕大多數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還是實至名歸的。

第三,獎金還是可觀的,特別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歷史內,獎金數目是巨大的。

第四,諾貝爾獎委員會管理有方。他們能夠設法使諾貝爾獎持續下去。事實上,他們也做投資,保證資金充足。

第五,瑞典這個國家一直以來對諾貝爾獎工作的高度重視。諾貝爾獎是瑞典的國家名片,每年都由瑞典國王授獎,頒獎典禮非常隆重。瑞典全國歡度盛大的諾貝爾節和諾貝爾周!。

⑥ 莫言: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克斯」,獲得諾獎後,為何會爭議四起

諾貝爾獎是世界范圍內非常有名的獎項,每年的關注度都是非常高的。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隨著而來的卻是人們對於他的攻擊,那麼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出生平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5年,莫言出生在山東高密的一個普通人家中,在童年時期,他經歷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也為他深刻的影響著他之後的寫作道路。

在小的時候,他就展現出不同於常人的文學水平,在班裡,他的作文經常會被當成範文,讓同學們學習。

但是因為時代和家庭原因,他從小就飽受飢餓,孤獨的痛苦,為了讀書,誰家有書他就會到那裡做工,他做一天活可以借書看一天,在書中他找到了樂趣。

從1981年開始寫作到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31年的時間中,莫言真正寫作的時間也不過只有3年,而在這3年間,他寫出了900萬字。

在《紅高粱》中,他將羅漢這個人物真實的描寫出來,在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一種無力的感覺,在《豐乳肥臀》中,他表達了對母親、生命、歷史的多方位的思考,書中的主人公母親為了能傳承後代,找了很多的男人,經歷了很多悲催的事情,在看後,內心會有很強的壓抑感。

莫言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說明他是有實力的,雖然有很多的爭議,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現實的一面,這些現實的東西會讓我們感覺壓抑,但這也是我們應該勇敢面對的。

⑦ 諾獎得主稱比特幣是會永不消亡的,你認同他的觀點嗎

諾獎得主稱比特幣是會永不消亡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從比特幣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抨擊它。然而,根據他的新推特,他現在已經放棄了比特幣將“立即消亡”的預測。

克魯格曼認為,這種邪教般的數字貨幣總能找到新的信徒,而這些信徒會保證它無限期地存在下去。

與所有貨幣不同的是,比特幣不是由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的,而是由大量的計算按照特定的演算法生成的。比特幣經濟使用由整個P2P網路中的多個節點組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和記錄所有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設計來保證貨幣流通各方面的安全。

2021年2月18日,第一支北美比特幣ETF ——目的比特幣ETF(股票代碼BTCC)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

⑧ 諾貝爾獎很重要嗎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頒獎了,今年好像格外熱鬧。並沒有具體留意誰得了什麼獎項,只曉得網上炒得火熱的有幾個看點:一是認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和平獎受之有愧;二是各界質疑為什麼袁隆平沒有獲獎;三是為華人科學家高錕等三人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高興;四是期盼中國人有朝一日也能分得一瓢羹。誠然,一些人整日嘮叨著中國人需要諾貝爾獎,心情可以理解,他們認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現在各方面在世界之林有地位了,風光起來了,唯獨沒有得一個「最高榮譽」的獎勵,有損大國面子!這是許多人的心結,心有不甘!
諾貝爾獎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其實不然。諾貝爾獎從首次頒獎以來就和中國人無緣,諾貝爾獎的得主也從沒對中國有過任何的貢獻,就算是華裔得主,也好像沒有。不得不承認,在歷史上,諾貝爾獎的確曾起過很大作用,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名列其中,諸如愛因斯坦、門捷列夫等,他們在獲獎之前都對於世界有過重大貢獻。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也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並沒有獲得過諾貝爾,難道我們因此而不認為他們偉大嗎?李四光、錢學森、陳景潤等許多中國科學家,他們心繫祖國,不管祖國多窮,拋棄在國外的舒適生活,毅然回國,為我國的科學事業嘔心嚦血,他們在我們心中豈是一個榮譽可以評價得了的?當代神農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救活了全世界多少人的命,豈是一個諾貝爾可以贊譽得了的?魯迅先生激勵了國人,豈是一個獎項可以銘記得了的?
其實,盡管許多人認為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有說服力的獎項,但是並不完美。一是不全面。有許多重要領域沒有設立獎項,比如就沒有數學獎,數學可是科學之母,很多古希臘時代的數學成就是現代不少科學理論的重要基礎,但是很遺憾,卻沒有數學家的名分。據說諾貝爾先生有個數學家情敵,於是不設此獎了。這只是歷史,我們不能怪諾貝爾先生,可是既然其他獎項後來都增補了,為什麼就不可以再增設一些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項目呢,比如農業獎,袁隆平的貢獻舉世矚目啊!二是不公正。人們對諾貝爾獎評委會的評審會議記錄及細節須到頒獎的50年後才能公布之規定頗有微詞,不少人認為此屬「半黑箱作業」,50年後各評委多半已歸西,誰還負得了責?當1975年,諾貝爾基金會公開那些50年前以上的頒獎文獻時,後人發現評委會對如何界定化學與物理等的范疇也意見相左。比如物理獎,愛因斯坦因相對論而震撼全球,卻因人為因素延後一年補領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促成其美事的卻是當時還屬假設階段的光電效應理論。此外,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貢獻不可謂不大,卻一生與諾貝爾獎無緣。三是不科學。比如評選文學獎,由於評審都是歐洲人,語言文化的不同看不懂或者不解其意,而翻譯往往會失去原有的語言美感。中國文字是世界上最深奧的文字,中國作家要想獲獎,看來任重道遠。同時,沒有合理的評定標准,誰該得這個獎項,理由並不讓人信服,比如和平獎的設立,本來應該授予為世界安全穩定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可是評定出來的最終人選,非常令人失望。今年的和平獎為什麼許多人嗤之以鼻,無需說更多了。這樣的「大獎」不要也罷。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深度和高度的民族。諾貝爾獎是一個獎勵做出卓越貢獻者的獎項,當初設立這個獎項的目的是什麼?為了促進科技的進步。發展進步,靠的是什麼?難道依靠一部分或者幾個尖端的科學家嗎?想想建國初的兩彈一星,這不是僅僅靠著幾位留學歸來的科學家搞出來的,如果沒有那麼多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與,恐怕是做不到的。比榮譽重要的是發展,比獎項更重要的是人才,只有培育一大批各類人才,才會搞出科研成果,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⑨ 明明前幾天頻繁上熱搜,為何如今發現諾獎得主並沒有中國熱搜降低了

因為中國人人數龐大,關心諾貝爾得獎的人自然也多,發現沒有中國自然沒有興趣。

閱讀全文

與諾獎得主指責中國網路安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614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491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831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45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216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316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208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84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846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1084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91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146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70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529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528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229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45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660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104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