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中國農業農村部網路安全

中國農業農村部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2022-08-09 12:58:12

㈠ 為什麼要建立農業物聯網示範基地,建立這個有什麼必要

肯定是有必要的!

㈡ 高產農業發展給農產品造成的三多一少一恐怖是什麼

農業生態系統原本平衡的狀態被打亂後,人類為了果腹,只好吞下更多的有害化學物質,導致了日益增多的不曾出現的怪病。當一種農業模式的發展使得人類生存都出現困難時,我們不得不反思資本控制下的農業技術發明是否都「科學」。
作者簡介
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生態學會副秘書長,現任《植物生態學報》副主編、《生態學報》編委,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生態學專業委員、北京植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治沙學會會員、國家氣象局氣候委員會委員等。
正文
今天農業生態系統已經嚴重失衡,為了生產食物、儲存與加工食物,人類發明了數萬種化學物質(初步查明農葯種類3萬種,食品添加劑3萬多種),這些物質中除極少數是必要的外,大多數所發揮的作用,是弊端嚴重超過其好處,並給農資商人創造了賺錢機會。並通過污染食物鏈,製造大量病人,為醫療系統帶來滾滾利潤。
害蟲除了傷害莊稼,但會對對蟲媒花植物起到傳花授粉作用。有人見了蟲子就殺,為此發明了高達3萬種以上的農葯。雖暫時控制了蟲害,但同時消滅了天敵,消滅了蜜蜂,導致一些蔬菜或瓜果不能傳粉。
沒有了昆蟲授粉,有人又發明了催熟激素,使得某些蔬菜如西紅柿、黃瓜、草莓、西瓜等單性結實(相對於女性沒有和男性發生關系就生下孩子)。不經授粉就膨大的蔬菜與水果對人體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至今沒有人認真研究過。
雜草會與莊稼爭營養、水分和空間,於是有人發明了除草劑而生生滅活。這樣做,雖然暫時控制了雜草,但也促進了雜草進化,變得更難對付。更糟糕的是,除草劑也消滅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一些原本具有固氮能力的固氮菌,乃至將多餘氮素還原為大氣中的氮氣的反硝化細菌也遭到了傷害。沒有雜草呵護,農田變成光板地,雨季非常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尤其那些固氮、解鉀、解磷的微生物被消滅後,缺乏的養分單純依靠使用氮、磷、鉀為主的化肥補充,這加重了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後,原本存在的一些重金屬物質溶解出來,再加上飼料、農葯、化肥中重金屬,使得重金屬進入食物鏈。一些重金屬本身具有致癌作用,進入人體後很難排出體外。
於是,烏克蘭人體清理專家在死亡的病人體中可以清除平均每人3-5公斤毒垢垃圾,相當於體重的4%-6%;其中鉛、汞等重金屬,氯、硝酸鹽,葯毒垢等約0.52公斤。
那些不能回到空氣氮庫(N2)的含氧化合物,如NO, N2O, N2O5搖身一變成為霧霾的前身物質,污染了大氣環境,造成了霧霾肆虐。
半個多世紀以前,人類發明了地膜技術,但這一技術放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已出現了其相反的效果:加重植物病害,並造成農產品嚴重滯銷。莊稼生病與地膜覆蓋(尤其高溫多雨的夏季)和反季節種植有非常大的關系。
植物病了,於是有人發明了給種莊稼治病的各種農葯,還是以滅殺對抗為主,針對的對象為病毒、細菌與真菌。
植物病可能暫時控制了,但殺菌葯物殘留到了食物中,進入了食物鏈。
反季節種植,搶季節上市,都有地膜和反季節農膜的貢獻。但集中上市,造成了農產品價格低迷,西紅柿0.5元/斤,蒜薹0.2元/斤,芹菜0.05元/斤還沒有人要。農民白費了勞動力不說,投入的農資成本都收不回來,但造成的水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是非常嚴重的。
人類為了讓植物長得更快,泛濫實用各類激素,作物長得更快了,水果和西瓜也越來越大了,越來越光鮮了,可口感卻沒有了。
沒有了甜味,人類繼續用增甜劑使之有甜味,但這樣的水果與瓜類,可能含有了不健康的成分。這樣的水果或瓜類,已經降低了消費者的食慾,很多原本喜歡用西瓜消暑的家庭,十幾年不吃西瓜了,西瓜產出來賣給誰。具有同樣的命運還有獼猴桃、柑橘、蘋果、香蕉、火龍果等等。
自有化肥工業以來,作物產量大幅度提升了,然而連年持續高頻率使用化肥,造成了土地板結、土壤酸化、食物質量下降。很多有益元素已嚴重低於歷史的最好水平。比如鈣質,根據我們的研究,用化肥生產出來的小麥麵粉,比用有機農業模式生產的麵粉缺鈣76%,其餘蔬菜、水果缺鈣現象也是非常普通的。
麵粉和食物缺鈣,人類就發明補鈣的方法,但那些無機鈣很難被人體吸收。消費者忘了一個最樸素的道理:食物補鈣才是王道。
植物有蟲害、有病害、不抗除草劑、不耐寒、不耐旱、不耐運輸和儲存,怎麼辦?一些人更聰明,發明了轉基因辦法,讓植物實現上述功能。但這樣的食物出現了另外的問題——原本不帶毒的食物帶毒了,營養成分更下降了。
「吃種子,留種子」,農民天生就是育種專家;「餓死爹娘不吃種子糧」,有了種子就有了農業的自主權,農民對於種子是高度重視的。但自從有了雜交技術,有了轉基因技術,有了資本為主導的種子公司,這一切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農民每年種地都要買種子,還經常買到假種子。商業種子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減少種子量,提高單價,搞種子包衣。種子外麵包裹了農葯,騙農民說是為了保障出苗率,其實是為減少種子量,好賣高價。
種子外包農葯,地下害蟲不吃了,連老鼠都不吃了,或者老鼠被毒死了。農田裡沒有了老鼠,以老鼠為食的蛇、貓頭鷹、黃鼠狼也基本絕跡。由此引發了更高級別的的生態失衡,從種子,到害蟲,到鳥類,直到哺乳動物,人類也難以倖免。
目標害蟲不吃被轉基因技術保護的莊稼了,改吃別的,原本處於次要地位的害蟲成功上位,變成主要害蟲,還得依賴農葯來治;轉基因作物能夠防除草劑了,但雜草也進化了,變得更加高大難以控制,除草劑用少了都不管用;莊稼、水果、蔬菜甚至中草葯抗病了,但食物或中草葯本身可能也增加了抗生素含量,營養與中葯治療功能下降。轉基因不能讓農民留種,否則農民就不願意買他的種子。人類馴化並保留了上萬年的多種多樣的種子,就這樣無情地消失了。
還有動物飼料、人類食物的食品添加劑,由於篇幅限制,不再一一列舉。總之,農業生態系統原本平衡的狀態打亂了,人類為了果腹,就不得不去吞下更多的有害化學物質。因食物鏈中充斥了大量的非食物成分的化學物質,以前不曾經出現的怪病多了,突出表現在兒童性早熟、抑鬱病、多動症、男女不孕不育症、肥胖症、白血病、各種癌症等集中爆發。當一種農業模式發展到可導致人類生殖都出現困難時,我們不得不反思第一次綠色革命是否真綠色。
一些企業試圖發明能夠洗凈農葯殘留的裝置;制葯廠繼續生產天文數字的西葯;中草葯用種莊稼的辦法生產,葯效下降就加大用量;醫院為病人准備了更多的病床,醫院大樓越蓋越高;墓地每平米價格超過活人住房的好幾倍!好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當有人告訴你,人類食物鏈原本是健康的,是不需要那麼多有害物質的,病人也沒有那麼多的,馬上就會有人攻擊你是倒退,是反科學、反人類的,是要將人類帶回到原始社會去的。他們沾沾自喜的理由是:上述人類的各項農業技術發明都是科學家發明的。
因為科學,所以可放心地食用;因為科學,可以沒有智慧。
中國農業
生物多樣性危機的主要表現
1、農業生境萎縮,結構單一化
近些年來,伴隨著GDP持續、高速和粗放式增長,我國以耕地、林地、草地和淡水為代表的農業自然資源數量與質量呈現持續大幅下降趨向。資料顯示,自1958年開始,全國耕地總面積呈現持續減少態勢[3-4]。近50年來,國內主要天然內陸湖泊以年均約20個的速度減少,湖泊湖面湖容呈同步萎縮;林地面積較20世紀50年代初減縮近1/2;約1/4天然草原已經沙化;自然濕地面積近10年間減少近10%;以長江、黃河等為代表的主要江河流量銳減,諸多河流已成季節性河流或出現常年斷流現象,農業用水缺口日益擴大,旱象日趨嚴重或頻發;西部地區冰川與凍土層加速萎縮[5-6]。
同時,全國耕地40%以上出現退化現象,1.05 億hm2草場不同程度退化;天然林比重日益縮減,林種日趨幼齡化、單一化[5],林地生態功能退化;農業淡水資源環境質量快速下降,濕地破碎化、人工化傾向凸顯。以農田生態為核心的農業生態環境多樣性正不斷喪失,一些重要特殊的農業生態景觀或生態類型面臨瀕危或永遠消失,農業生態系統總體呈現萎縮退化和先天脆弱性強化,並不斷向結構單一化或簡單化、破碎化方向演進。
濕地退化
2、作物(品種)多樣性加速喪失
據FAO估計,20世紀以來,全球農作物(品種)多樣性不斷喪失,3/4農作物遺傳性已經喪失[7];美國97%曾經栽培的蔬菜品種已經消失;近15年間,印尼有1500個地方水稻品種已經消亡,3/4水稻品種來自單一的母體後代。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1/4的物種將陷入絕境。而一種植物的消失必將導致某一食物鏈斷裂,或進一步誘致或加劇其他10~30種生物的生存危機。
1903-1983年美國作物多樣性統計
在中國,近半個世紀以來,有200多種高等植物已經滅絕,約4600種高等植物處於瀕危狀態;全國生物物種數量正以平均每天新增一個瀕危甚至走向滅絕的速度減少,農作物栽培品種正以每年15%的速度遞減;相當數量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只能存活於實驗室或種子庫,很多種類尤其是野生種、半野生種、地方種或傳統農家品種等早已在野外難覓蹤跡或永遠消逝,作物種質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威脅或危機。
3、農業動物(品種)多樣性銳減
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約有41%的兩棲動物物種和26%的哺乳類動物物種正面臨滅絕威脅,脊椎動物滅絕速度較一個世紀前加速了100多倍[8];3/4漁場已枯竭、廢棄或面臨減產的危險;在7600多種家畜禽遺傳資源中,190種已滅絕,1500種瀕臨滅絕;2012年,全球瀕危家畜禽品種則增至22%左右[9-10]。以家養畜禽為代表的農業動物(品種)多樣性業已遭受嚴重破壞,大量的傳統養殖畜禽品種正被現代農業單一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的高產新品種快速替代。
中國是全球畜禽品種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但新近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國426個傳統地方品種中,橫涇豬等15個品種已不見蹤影,55個品種處於瀕危狀態,成華豬等22個品種瀕臨滅絕;瀕危和瀕絕品種佔地方畜禽品種總量的 14%,約85%的地方豬群體數量呈持續下降趨勢[11-12]。
以魚類為代表的水產養殖生物多樣性亦遭受重創,全國近岸海域及主要江河、湖泊、庫塘或濕地中的水生、濕生或沼生生物種類、種群數量或結構等均發生顯著變化,種類或數量銳減、種群結構日趨單一化。例如,「全球200 佳」生態區域之一的環渤海地區,90%的漁業資源已經商業滅絕;長江主要經濟魚類「四大家魚」的種苗產量由最高年份的300億尾降至4 億尾,捕撈產量不到最高年份的1/4;雲南省淡水魚類中1/3種類瀕臨滅絕,湖泊魚類中2/3種類已銷聲匿跡;高原明珠洱海湖中螺貝類大型底棲動物與大理弓魚等諸多土著魚類已經絕跡或瀕危[5,13]。
生物多樣性受到挑戰
4、農田物種多樣性受創
除主要農作物及其栽培品種多樣性的加速喪失,以農田或土壤環境為核心、與農業密切相關的動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多樣性同樣遭受損害,許多有益動物、沼生濕生或水生植物、昆蟲、害蟲天敵、真菌、細菌等種類或種群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數量明顯減少或永遠消失;一些有害生物種類及種群數量則驟增,農田生物多樣性豐度顯著下降。聯合國的報告指出,近年來,與作物授粉及產量密切相關的蜜蜂種群正以驚人的速度消亡,尤以北半球為甚[14]。
近20年間,美國和歐洲的蜜蜂數量分別下降了30%和10%~30%,中東地區蜜蜂種群規模則縮減85%以上。在國內,諸多研究及大量實證均表明,以鳥類、蛇類、昆蟲、蚯蚓、線蟲和蟻類等為代表的有益生物或害蟲天敵種群數量正快速縮減,而以鼠類為典型的有害生物種群密度飆升,一些農林重大病蟲害此起彼伏,危害加重;南方稻田生態系統中水生動物、昆蟲類、蛙類、蚯蚓、藻類、雜草及土壤生物等種類或數量明顯減少,多樣性逐漸喪失。
5、外來生物入侵肆虐
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以及氣候變化加劇,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外來生物入侵危害度日趨加重,國際公認的最具威脅性外來入侵生物達100種以上。目前,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數量達544種,其中,100種危害較為嚴重,50種以上為國際公認的最具威脅性的入侵生物。全國每年因煙粉虱、紫莖澤蘭、松材線蟲等11種農林入侵物種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 損失達574億多元[5,15]。外來入侵物種已對國家生物安全、生態安全、產業安全及生物多樣性構成嚴重威脅,並對農林生態和自然生態環境造成重大破壞或損害。
黃瓜上的煙粉虱
二、農業生物
多樣性危機的主要誘致因素
1、思想認識滯後
一是危機意識淡薄。長期以來,囿於對大自然與客觀世界認知的局限性和自然資源富足的表象,以及輿論導向的偏差或誤導,使得人類尤其是國人乃至各級政府及管理部門均普遍存在盲目的優越感,資源環境憂患意識和危機感嚴重缺失,並進一步為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破壞埋下伏筆。
二是發展觀念滯後。長期的貧困落後、物質匱乏與經濟發展遲滯,使得國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意願過度強烈,功利主義大行其道、色彩濃厚以致過度短視,片面追逐經濟總量規模與增速或不切實際的「跨越」發展,而忽視發展的內在質量效率與資源環境成本。同時,誤讀發展的真正要義,將「發展」簡單等同於增長,一味專注於眼前利益、暫時利益、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對發展的科學性、和諧性、均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和「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平衡性缺乏足夠認識。
三是認識膚淺。基於生物多樣性喪失過程的漸進性、隱蔽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等客觀原因,迄今,眾多管理者尤其是廣大農民群眾乃至科技人員依然尚未真正全面認知和把握生物多樣性在資源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及深遠意義,或依然停留於「治污」、「護林」的初始水平,對更深層次的生物多樣性尤其是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內涵及重要性缺乏基本認知或一知半解,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帶來的嚴重惡果知之甚少,認識缺位、模糊或片面膚淺,農業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保護意識嚴重淡薄。
2、不可持續的工業化與城鎮化
一是工業化、城鎮化對耕地的損毀[5]。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速度驚人,但其對「三農」資源尤其是耕地資源的掠剝或破壞也同樣令人側目,並呈現出極度的非理性和不可持續性。主要表現在:人的城鎮化顯著滯後於土地城鎮化;工業用地佔比過高,遠高於發達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過度超前,且違法違規現象突出;城市新區容積率普遍偏低,土地浪費現象嚴重,節約集約化水平低下等,致使大量優質耕地、重要天然濕地、草地、湖泊和灘塗等屢遭破壞或永遠消失,從而加劇農業生態環境的萎縮、退化或碎片化。
二是工業與城鎮排污。伴隨粗放、高速的工業化進程和城鎮的過度快速膨脹,全國工業和城鎮「三廢」排放量與日俱增,但無害化處理率、達標排放率及有效利用率等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偷排、超排和違規排放屢禁不止,「跑冒滴漏」現象嚴重,致使巨量廢污水、固體廢物或有毒有害物質不經任何處理肆意排放或堆放,污染或破壞土壤、水體或大氣環境,進而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產生不良影響、構成威脅。
三是工業化、城鎮化對水資源的掠奪[16]。以水、電為核心的生產生活資源能源需求量與消費量陡增,繼而導致各類引(調)水工程、地下水工程和水電工程等項目盲目上馬、無序推進乃至泛濫,以及水資源過度開發與配置的失衡,最終加劇農業旱災常態化、水資源供求矛盾尖銳化以及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量化。
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過度發展
造成對環境的破壞 | 圖片來源:網路
3、粗放的農業農村生產經營
一是發展理念滯後。古往今來,從國外到國內、科研到生產,獲取農業最高或更高產量一向是人們孜孜追求的首要目的乃至終極目標。然而,過度、盲目或片面追逐暫時產量指標、眼前收益或短期效益效率之結果,促使人們從農業新品種培育開始,就急功近利地不斷進行人工選擇和「優勝劣汰」,以致到生產環節的集約化、專業化和規模化經營管理,大面積單一化連年推廣種養高產「優良」品種並「不擇手段」輔之以一切奪高產、保豐收和增效益的養殖栽培綜合措施,而忽視種質資源和遺傳多樣性保護,輕視生態環境與產業多樣性保護,忽視增產、增長或發展的長期性、持續性和科學性。
二是對農業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基於發展理念偏差和認識局限,追求產量產值、增收增效和脫貧致富的意願過度強烈,以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信念的客觀現實性,致使毀林開荒、圍海(湖)造田(地)、盲目外引物種和無序開發野生生物資源等亂象叢生,亂砍濫伐、濫墾濫牧、濫采濫捕和濫引等現象屢禁不止。同時,鄉村建設無序失范,土地利用率嚴重偏低,缺乏規劃、布局散亂、盲目攀比、貪大求洋、濫佔耕地和奢侈浪費等不良傾向並存,以致對農業資源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產生脅迫[17]。
三是過度的農業化學化。當前,我國以化肥、農葯、農膜和抗生素等為代表的農業化學品使用量位居全球榜首,單位面積使用量為發達國家的數倍,且遠超世界平均水平和國際公認的環境安全上限,並進一步呈現 持續快速增長態勢 ,農業對化學品的依賴度達50%以上。同時,農業化學品的有效利用率或回收率長期處於低位徘徊,致使大量化學品或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於田間地頭或土壤,進而帶來農業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嚴重損毀。
四是不可持續的水利化。傳統的水利工程建設乃至現代水利理念或水利化進程中,依然存在諸多粗放、欠科學或不可持續成分。例如,過度規模化或頻繁、盲目的遠程調(引)水與水壩水庫建設,以及日趨硬質化、水泥化和直線化的江河壩堤、田埂溝渠及田間道路等,在大幅度提高排灌能力與防洪抗災水平的同時,或將進一步導致水生態破壞或水環境惡化[17],加劇農田生境碎片化和農業生物多樣性危機,弱化農業環境的自凈與自我平衡能力。
五是生物化的風險[5]。一方面,農業轉基因或高產雜交新品種的不斷選育研發和推廣擴散,致使傳統地方品種、農家品種逐漸萎縮乃至消亡,從而加速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農田生態多樣性的喪失。同時,極易引發新生重大病蟲害的侵襲危害,導致農業生物種群結構的急劇變化。另一方面,基因漂移與污染,在嚴重破壞農業生物遺傳的完整性、多樣性與生存能力的同時,或將進一步催生新的超級有害生物或增強有害生物的危害性;進入土壤的轉基因生物殘余,則產生新毒素而殃及土壤生物。
過量的農葯噴灑
4、日趨惡化的農業生態環境
一是耕地污染嚴重,質量下降。當前,我國近 20%耕地土壤污染物超標,約 20%耕地遭受重(類)金屬污染,1300萬~1600萬hm2耕地受化學農葯污染,2500萬hm2以上農田受塑料殘膜污染,大面積土壤遭受硝酸鹽、亞硝酸鹽等化肥殘余物污染,受酸雨危害農田達 266.67萬hm2,污灌區面積為650萬~700萬 hm2。同時,全國耕地等級總體偏低,質量欠佳或較差,60%以上耕地無水源保障;40%以上土壤出現退化現象,中低產田佔比高達 71%;土壤營養失衡嚴重,沙化、鹽鹼化突出,水土流失加劇[5,18]。
二是水環境堪憂。環境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地表水總體呈輕度污染,十大江河水系 50%受污染;近 40%國控重點湖泊水質達污染級;約 60%地下水水質較差或極差;近岸海域 1/3以上遭受污染,局部污染嚴重[19]。
三是大氣環境質量下降。研究表明,新中國成立至今,全國大氣環境中的氨通量增加了數倍;農業產業排放的痕量溫室氣體正以較快的速度增長;500多萬hm2耕地遭受不同程度大氣污染[5]。目前,全國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不足1%,霧霾范圍、頻次和持續時間不斷刷新紀錄。農業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進一步加速了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5、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
當下,全球氣候變化愈演愈烈,自然災害頻發,影響愈益廣泛深遠。氣候的持續暖化及降雨量的時空劇變,一方面,可以直接改變農業生物生存發育及地理分布區間,加劇沿海土壤鹽漬化、沼澤化進程,導致農業生境萎縮;另一方面,則使原有農業生態系統和農業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以特大乾旱、旱澇急轉、罕見暴風雨(雪)、沙塵暴、低溫冰凍、高溫酷暑、泥石流等為主導的極端異常天氣與自然災害的頻現高發,已經並正在帶來農業生態環境的直接損毀或破壞,加劇農業生物多樣性危機[17]。
結 語
綜上所述,中國農業生物多樣性危機已悄然而至並日趨嚴峻,其成因是復雜多層面的,既與直接、主觀和可控的人為因素密切關聯,又有客觀、難以抗拒的自然力量綜合作用。但歸根結底,人類活動或人為損毀是導致並加劇農業生物多樣性喪失或危機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們長期背離客觀自然規律、急功近利、逆天而行和盲目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生物多樣性喪失過程又是漸進、持續、隱蔽、復雜和不可逆的,其影響是廣泛、深刻、嚴重和持久的。
因此,亟須以全球大視野、國際大背景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審視、認識和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唯有充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敬畏自然,徹底轉變陳舊、落後和非理性的傳統發展觀念與粗放低效發展模式,牢固樹立科學可持續的「五大」發展新理念並一以貫之,方能有效保障農業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安全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榮。
片荒劇荒,找不到好電影,就關注電影悅分享吧~這里不但有大量免費好電影,還有成龍、周星馳、王朔、向華強、梅艷芳、章子怡等等的風雲往事... 總之,在這里,明星情史、八卦人物、各類電影...你想看的全都有!
哈佛大學本傑明教授曾說:越是到了高等教育的階段,人們就越重視從歷史中總結經驗,尤其是精英階層。無論是梁啟超、胡適、林語堂這些文學大師,還是縱橫商界的馬雲、任正非等都是歷史愛好者。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歷史—地圖上的世界簡史》,既系統、嚴謹,又好讀、易懂。作者傑弗里•瓦夫羅是耶魯大學的教授,深耕世界史領域數十年, 耗費了三年心血,從宇宙形成到21世紀初,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商貿民俗……所有現代人想知道、應該知道的人類歷史時刻,在此一覽無遺。

㈢ 中國農業銀行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又什麼區別

1、概念:

(1)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簡稱ABC,農行)成立於1951年。總行位於北京建國門內大街69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也是中國四大銀行之一。 中國農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各種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金融市場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業務范圍還涵蓋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賃、人壽保險等領域。

(2)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中國唯一的一家農業政策性銀行,1994年11月掛牌成立。主要職責是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籌集資金,承擔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代理財政支農資金的撥付,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2、區別:

(1)中國農業銀行是國有商業銀行,可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2)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政策性銀行,主要負責辦理國家糧棉油等主要農副產品的國家專項貸款和收購貸款,不以盈利為目的的。

(3)中國農業農村部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1)銀行,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世界銀行,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

(2)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

(3)國有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

(4)國有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

(5)投資銀行: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富國銀行、瑞銀集團、法國興業銀行等。

(6)世界銀行:用於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㈣ 請舉例說明電子商務在農村應用的主要領域有哪些

1、網上農貿市場。

迅速傳遞農林漁牧業供求信息,幫助外商出入屬地市場和屬地農民開拓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進行農產品市場行情和動態快遞、商業機會撮合、產品信息發布等內容。

2、特色旅遊。

依託當地旅遊資源,通過宣傳推介來擴大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全方位介紹屬地旅遊線路和旅遊特色產品及企業等信息,發展屬地旅遊經濟。

3、特色經濟。

通過宣傳、介紹各個地區的特色經濟、特色產業和相關的名優企業、產品等,擴大產品銷售通路,加快地區特色經濟、名優企業的迅猛發展。

4、數字農家樂。

為屬地的農家樂(有地方風情的各種餐飲娛樂設施或單元)提供網上展示和宣傳的渠道。通過運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製作全市農家樂分布情況的電子地圖,同時採集農家樂基本信息,使其風景、飲食、娛樂等各方面的特色盡在其中,一目瞭然。

(4)中國農業農村部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菜市場」集線上線下為一體的「種、養、收、加、銷、送、旅」的全新數據電商農業綜合體,產品從種養殖到加工、包裝、銷售、配送、旅遊等,均能形成獨立的業態,從而打造一個全新生態農業產業鏈。

依託「中國農業雲大數據」的數據支持,中國網路菜市場採取「以銷定產」的訂單農業模式,與種植、養殖戶簽訂種養殖協議,最後以高於成本價0.5—3倍的價格進行收購,以此保障農民增收。

通過自產、自銷、自送的運營方式,省掉了傳統菜市場中間商環節,從而降低了城市人口的家庭開銷。消費者只需通過手機APP移動端、PC電腦端、400電話端完成下單,菜就可送到家,保證了產品的新鮮、便宜、健康、安全。

與此同時,我們的所有產品,都有身份信息識別系統,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描產品溯源碼,即可了解產品從播種、加工到銷售、配送等的全過程,產品全程通過線上的衛星視頻定位追溯系統進行實時監測管理,和線下基地技術管理人員進行實時現場監督管理,實現全程可視化管理,全方位保障產品安全。

㈤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2022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

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是指為了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系統和持續地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害因素進行檢驗、分析和評價的活動,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普查和專項監測等內容。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是指為了監督農產品質量安全,依法對生產中或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進行抽樣檢測的活動。第四條農業農村部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等工作需要,制定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和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並組織實施。第五條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由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條件的檢測機構承擔。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建設,提升其檢測能力。第六條農業農村部統一管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數據和信息,並指定機構建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資料庫和信息管理平台,承擔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數據和信息的採集、整理、綜合分析、結果上報等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數據和信息。鼓勵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建立本行政區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資料庫。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經費列入本部門財政預算,保證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第二章風險監測第八條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應當定期開展。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需要,可以隨時開展專項風險監測。第九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需要,制定並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網路建設規劃,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網路。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監測計劃向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機構下達工作任務。接受任務的機構應當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編制工作方案,並報下達監測任務的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備案。

工作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監測任務分工,明確具體承擔抽樣、檢測、結果匯總等的機構;

(二)各機構承擔的具體監測內容,包括樣品種類、來源、數量、檢測項目等;

(三)樣品的封裝、傳遞及保存條件;

(四)任務下達部門指定的抽樣方法、檢測方法及判定依據;

(五)監測完成時間及結果報送日期。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分布及變化情況,適時調整監測品種、監測區域、監測參數和監測頻率。第十二條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抽樣應當採取符合統計學要求的抽樣方法,確保樣品的代表性。第十三條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應當按照公布的標准方法檢測。沒有標准方法的可以採用非標准方法,但應當遵循先進技術手段與成熟技術相結合的原則,並經方法學研究確認和專家組認定。第十四條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任務的機構應當按要求向下達任務的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報送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第十五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建立風險監測形勢會商制度,對風險監測結果進行會商分析,查找問題原因,研究監管措施。第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上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報送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並向同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衛生行政、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通報。

農業農村部及時向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和衛生行政、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通報監測結果。

㈥ 中國農業怎麼搞機遇在哪裡前景如何

當前在農業現代化、生物技術、移動互聯網、食品安全全球化競爭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業迎來了空前的變革機遇。這15個關鍵詞,讓你看懂今後農業發展格局。

1.農業供給側改革

農業供給側改革本身就代表一個產業趨勢,而且在今年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把它作為未來的一個重點工作,所以它本身就具備了年度的主題特徵。「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對於大眾農產品進行去庫存,調整糧食供給;另一方面,除了保障農產品數量充足,中央目標是通過政策改革等方式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具體包括降低成本來提高價格競爭力。

通過土地產權制度變革、農業低息引入資本投入、農產品價格有序市場化、必將帶來農業生產力的全面提升。

2.產業精準扶貧

要根據各地的比較優勢,選擇具有市場前景和開發潛力的特色農產品作為開發的主攻方向。其次要考慮「小」產品如何做「大」,是要形成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引導創辦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發展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通過加工增值和流通增值來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切實改變扶貧「大水漫灌」的現象。

3.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居民看病報銷將不再分「城裡人」、「農村人」。城鄉醫療做到統一覆蓋范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基金管理。

4.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是新常態下農業農村轉型發展的根本選擇。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藉助信息化等力量實現網路鏈接,如部分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農業等。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或創意農業,或打造富有歷史、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特色景觀旅遊村鎮。用現代技術改造農業,從而提高農業競爭力。同時支持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多渠道農村產業融合服務。

5.馬鈴薯主糧化

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玉米之外的又一主糧。預計2020年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引領農業綠色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有益探索。

6.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

2007年以來,國家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行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這一政策對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保持市場穩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國家收儲行為客觀上也造成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及市場價格信號被扭曲,對加工行業造成了較大的沖擊。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糧食局決定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改革玉米臨儲制度、建立新的收購和補貼機制,這既是市場倒逼的必然結果,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

7.農村電商

廣闊的農村市場已經成為電商巨頭群雄逐鹿的「戰場」,2016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為4675億元,成為零售電商市場新增長點。農村市場成為電商戰略發展的新重地。

電商下鄉關鍵在於激活農村市場消費潛力。應抓住「互聯網+」的政策機遇,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將電商自身的品牌優勢和本地經銷商的渠道優勢結合起來。目前主要是推動工業品下鄉,未來還應促進農產品進城,讓電商下鄉成為實現消費公平、縮短城鄉差距的重要實踐。

8.糧改飼 米改豆

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以綠色生態、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為主線,堅持農民自願原則,以「鐮刀彎」地區為主、黃淮海地區為輔,以玉米改種大豆為主,兼顧改種馬鈴薯、飼草、雜糧雜豆、油料等作物,推廣「一主四輔」種植模式,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用地養地結合的耕作制度體系和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9.耕地輪作休耕制度

耕地是最寶貴的資源,也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超多人口的糧食供給壓力,使得耕地水資源超強度利用,資源環境已亮起「紅燈」。利用現階段國內外市場糧食供給充裕的時機,在部分地區實行耕地輪作休耕,既有利於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又有利於平衡糧食供求矛盾、穩定農民收入、減輕財政壓力。

10.農業信息化十三五規劃

積極引導電信運營商、電商、IT企業、金融機構等共同推進信息進村入戶,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服務主體、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部門工作人員開展農業物聯網、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提升技術水平、經營能力和信息素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農業生產經營全程託管、農業植保、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機作業、農業農村綜合服務、農業氣象「私人定製」等服務。

11.農業大數據試點

中國農業一直以來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中西部的農業發展一直滯後於時代發展。建立農業大數據平台,有利於解決農業生產信息不對稱問題,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大數據能為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信息優勢,並且與互聯網接軌,提高農產品的信息接觸面。

12.易地扶貧搬遷

精確瞄準「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區約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採取超常規支持力度,通過「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其穩定脫貧問題,切實補齊異地扶貧搬遷這塊脫貧攻堅「短板中的短板」,實施981萬建檔立卡搬遷人口異地搬遷所需投資約為6000億元。加上同步人口住房建設投資,「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總投資約9500億元。

13.三權分置農村土地改革制

「三權分置」是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再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格局。有利於明晰土地產權關系,更好地維護農民集體、承包農戶、經營主體的權益;有利於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14.十三五農村經濟發展規劃

總的來看,《規劃》突出加強了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方面的謀劃。具體來說,《規劃》提出了5大專欄33個重大工程和項目,到2020年,我國的農產品供給保障體系要更加健全有效,農村經濟發展更加繁榮協調,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農村經濟體制更加成熟定型。針對不同類型的人群,因人制宜幫大家的錢袋子鼓起來。努力讓每一位農民有尊嚴的,幸福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15.高耐鹽海水稻

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把原來不能種植農作物的鹽鹼地變成良田。「該技術用於海水稻研發,可以提高海水雜交稻配組成功率,雜種優勢將使海水稻研發在短期內出成果。」

㈦ 中國農村信用社手機銀行客戶端下載

中國農村信用社手機銀行客戶端下載方法,以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手機銀行下載方法為例:

1、以oppor11s為例,打開手機流量,保障網路暢通。

注意事項:

1、在下載中國農村信用社手機銀行客戶端進行注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證賬戶和密碼的安全。不要泄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在下載中國農村信用社手機銀行客戶端的時候,要保證網路的安全以及穩定。

3、在下載中國農村信用社手機銀行客戶端的時候,一定要按照提示的步驟來進行操作。

4、在不知道怎麼操作的情況下,一定要第一時間聯系專業的人員進行處理。

㈧ 鄉村振興局有哪些工程項目可以參與

摘要 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內大循環、需求側改革的大環境,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帶動投資,勢必是大趨勢。投資「文旅、農旅」項目的不在少數,只有資金足夠充裕,才能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地。

閱讀全文

與中國農業農村部網路安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293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195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306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203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782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986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740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8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449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686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400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731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406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170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24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898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045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187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761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