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譯林十萬個為什麼免費閱讀

譯林十萬個為什麼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2022-05-15 03:23:40

㈠ 十萬個為什麼免費讀書不用下載

是的,十萬為什麼可以在各大讀書網站,App免費閱讀。十萬個為什麼是一個權威的免費為兒童、少兒、青少年提供在線閱讀的網路全書,內容涵蓋宇宙、地球、文學、環境、動物、植物、人體、歷史、藝術、生活等領域。
《十萬個為什麼》的名稱是借用了蘇聯科學文藝作家伊林(真名為伊利亞·雅科甫列維奇·馬爾夏克)的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麼》。伊林又是取自英國作家、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一個詩句:「五千個在哪裡?七千個怎麼辦?十萬個為什麼?」「十萬」是一個虛指,用來形容許多。
《十萬個為什麼》這一圖書品牌是由位於上海的少年兒童出版社在1961年出版的,文章通常採用「為什麼?」的標題,每一篇文章是幾千字的科學普及作品。該品牌誕生50多年來,以其貼近讀者的編輯形式、嚴格篩選的圖文內容影響了無數求知道路上的讀者。
從1961年開始,《十萬個為什麼》被業界視作圖書品牌,大規模開發利用,同名圖書層出不窮,但是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憑借其獨特的編輯理念和對質量的嚴格要求,仍然成為廣大讀者的第一選擇。

㈡ 伊林十萬個為什麼

《十萬個為什麼》是「伊林經典科普小叢書」(共四冊)之一種,講述了關於日用品的科學知識。 圖書採用屋內旅行的方式組織內容,形式新穎獨特,結構清晰完整。

《十萬個為什麼》最初的版本,是蘇聯科學文藝作家伊林(真名為伊利亞·雅科甫列維奇·馬爾夏克:Илья́ Я́ковлевич Марша́к)的科普讀物《Сто тысяч почему》。

伊林的「十萬」是取自英國作家、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一個詩句:「五千個在哪裡?七千個怎麼辦?十萬個為什麼?」「十萬」是一個虛指,用來形容許多。

伊林站在一個求知心旺盛的孩童的角度,把好奇的眼光停留在居室內的六個角落:自來水龍頭、爐子、餐桌和爐灶、廚房鍋架、碗櫃、衣櫃。每日常用常見故而平淡無奇的事物頓時綻放異彩,引出一個個為什麼:「人什麼時候開始洗澡?」「為什麼用水來洗澡?」等等。

擅長講故事的伊林就這樣以文學的手法來表達科學,二者融為一體,用活潑生動的語言為讀者送上精確的科學解釋。誠如高爾基評價伊林寫作風格時所言:「他有著簡明扼要地描述復雜現象和奧妙事物的罕見才能」。

㈢ 十萬個為什麼米伊林

十萬個為什麼是蘇聯有名科普作家米伊林的代表作。米伊林十萬個為什麼是快樂讀書吧書目,本書在原著的基礎上增設閱讀規劃詞語在線名師點評延伸閱讀等板塊,助力學生掃清障礙提高閱讀效率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十萬個為什麼》介紹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介紹了一些生活中常見但不知道它發生的原因解釋,《十萬個為什麼》是中國第一本普及版的網路全書物理化學天文氣象農業生理衛生5卷, 初版即發行五百多萬冊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於1961年1月出版它並不是一本書, 而是以套出版的作品,其內容非常廣泛。

㈣ 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是誰

是已故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於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書。

米·伊林(1896—1953)是我國讀者十分熟悉的蘇聯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師、兒童文學作家。著名的科普作品有《十萬個為什麼》、《幾點了》、《白紙黑字》、《桌上的太陽》、《原子世界旅行記》和《在你周圍的事物》等。

「十萬個為什麼」這是一個全面而極富生命力的名稱即取自伊林的著作,而米·伊林則取自獲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作家盧·吉卜林的一句話:「五千個哪裡,七千個怎樣,十萬個為什麼。」 米·伊林的作品是優秀科普作品的典範,對我國科普創作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4)譯林十萬個為什麼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米·伊林善於把文學和科學結合起來,用文藝的筆調、生動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詩一樣的語言,娓娓動聽地講述科學知識,作品活潑而又邏輯嚴謹。我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報》上用「內容豐富,文字生動,思想活潑,段落簡短」這樣16個字來概括米·伊林作品的寫作特點。

米·伊林作品譯介到中國來已有七八十年,版次不斷增加,印數始終不衰,一直是廣大青少年的良師益友。

㈤ 語文快樂讀書吧十萬個為什麼第一章主要內容

圖書: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蘇聯)伊林 曹文軒編更新時間:2020-09-10 15:25:10字數:4295

人們什麼時候開始洗澡?

現在很少有什麼城市沒有自來水。我們每人每天要用十桶、十一二桶水。可是古時候,在十五六世紀,即使像巴黎這樣的城市的居民每天也只有一桶水。你盤算一下,他能不能經常洗澡,又有多少水能用來洗衣服和打掃屋子……

也難怪他們用水不多:那時候還沒有自來水。有些地方的廣場上有井,水得用桶去吊上來,現在一些小城鎮里還是這樣做的。井裡常常發現有死貓和死老鼠。

古時候人不僅缺少水,也缺少清潔觀念。人每天要洗一洗,這件事開始不算很久。

三百年前,人們缺少清潔觀念,即使國王也不是每天都洗澡的。這點你也沒想到吧?接下來的每一站都有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如果遇到了,請你做好標記哦。

三百年前,即使國王也不認為必須每天洗一洗。在法國國王華麗的寢宮里,你可以找到一張大床,這張床這么大,要是沒有一種特別的工具——鋪床棍——幫忙,簡直就沒法鋪。你可以找到一頂華麗的帳幔,掛在四根鍍金的柱子上,就像一座小神殿。你可以在那裡找到極好的地毯,威尼斯產的鏡子,最上等的工匠精製的時鍾。但是不管你怎麼找,你在那裡都找不到一隻洗臉盆。

每天清晨,給國王一塊濕手巾,他就用這塊手巾來擦擦臉和手。大家認為這就完全足夠了。

我們這里的人是比較愛清潔的。外國人來到莫斯科,看到俄國人經常去澡堂,覺得奇怪。柯林斯[1]醫生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

國王的洗漱未免太簡單了吧!這種稀奇古怪的見聞讓這本書妙趣橫生。作者運用輕松有趣的敘述方式使作品與其他科普文章大有不同,閱讀時請多體會這種寫法的效果,你會有很大啟發的。

澡堂在這里很需要,而且獲利很多,因為宗教信仰要求俄國人去洗澡。在生著爐子的冬天,他們常往身上灑冷水。有的人從澡堂里跑出來,在雪裡光著身子打滾,然後再回到澡堂里去。

我們還是回到巴黎。巴黎人很少換衣服,一個月一次,多則兩次。那時候關心的並不是襯衣干凈不幹凈,而是袖口花邊名貴不名貴,胸襟綉花漂亮不漂亮。晚上就把襯衣和其餘的衣服一起脫掉,光著身子睡覺。

只是到二百年前,衣服才開始換得勤些了。

手帕也是不久以前才用起來的,總共不過二三百年。開頭用手帕的只有少數人。在名流要人中有不少人認為手帕是一種不需要的奢侈品。

床上掛的華麗的帳幔並不只是為了掛著好看,更是為了擋住從天花板上掉下來的蟲子。有些古代王宮里,到現在還保存著那種防臭蟲的傘。臭蟲即使在王宮里也很多。

其實,帳幔對臭蟲起不了什麼作用。臭蟲給安頓在它的褶子里還挺舒服呢。

手帕、帳幔和下水道的發展史正是人類文明的演變史,未來的生活方式又會發生哪些變化呢?你不妨猜想一下,別忘了跟朋友交流哦。

以前,沒有下水道。臟水都是從窗口直接往街上潑的。臟水流到街心挖的一條溝里。溝里臭氣熏天,行人都強忍著靠著屋邊走。

1867年在莫斯科鋪設煤氣管道的時候,在地底下發現了十五六世紀的木頭鋪的街面遺跡。在最古老的街面上積著一俄尺[2]厚的一層污泥,然後又是一層街面——這是比較晚近的,上面又是一層污泥。

難怪古時候人們生病比現在多得多。那時候沒有一個人知道,什麼地方臟,什麼地方就會有疫病。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整個城市由於可怕的疫病——鼠疫、文明的生活方式為我們帶來了健康和長壽,這其中離不開水的功勞。請你設想一下,未來水會有哪些新用途。

天花——而荒廢了。十個孩子中活到十歲的只有五個。每個角落都有許多窮苦人由於天花和麻風病給毀壞了容貌。

是什麼使我們變得比古人健康強壯呢?是自來水龍頭、肥皂、干凈的襯衣。

為什麼用水來洗滌?

為什麼水能洗掉污垢?也許它只是簡單地帶走污垢,就像河水帶走扔下去的木片那樣?

那就來試一試。把臟手放在自來水龍頭下面沖。它會不會變干凈呢?

恐怕不會。你知道沒有人會這樣洗手的。我們洗手的時候,總是用一隻手去搓另一隻手。為什麼要這樣?為了把污垢擦去、颳去。

洗衣服也正是這樣。我們不是把衣服放進水裡就算了,而是要搓洗它——用手搓,甚至用刷子刷。

搓洗衣服,這就是從衣服上搓下污垢[3],就像我們用橡皮從紙上擦去寫的字跡一樣。污垢一經清除下來,水就不難把它沖走了。

人怎樣迫使肥皂泡工作?

可是這里我們忘了一件東西,沒有它就怎麼也搓洗不掉。

這是什麼東西呢?

這是肥皂。

要是我們洗衣服或者洗澡不用肥皂,那總歸是洗不幹凈的。肥皂是污垢的冤家對頭。就比方說煙炱吧,它特別難洗掉。煙炱——微小的炭粒,它的邊緣尖銳不平。這樣的小炭粒落在皮膚的凹紋里,掛住了,就抓不出來了。

可是你拿塊肥皂,好好擦一下。

肥皂向煙炱猛撲過去,拖它拉它,把它從坑坑窪窪裡面趕出來。

肥皂是怎樣干這件事的呢?

那你來想一想。

肥皂的分子一部分喜歡油,一部分喜歡水。當用肥皂洗油漬時,喜歡水的那部分會把喜歡油的那部分拽進水裡,油漬便跟著掉進了水裡。這就是肥皂去除油漬的原理。

什麼樣的肥皂洗東西更好使——泡沫多的,還是幾乎不起泡沫的?

是泡沫多的好。可見關鍵在於泡沫。

那麼泡沫又是什麼呢?

你把它仔細看一看。它全部是由小肥皂泡組成的,由外麵包著一層水膜的小空氣球組成。正是這些泡泡把煙炱抓住帶走的。煙炱小顆粒沾在泡沫的這些小泡泡上,把它沖去就不難了。

正是用這種辦法,工廠里把礦物從廢石里洗出來。礦物和廢石在水裡都要下沉。可是如果把它們磨碎了,放在泡沫里,它們就不會下沉了。小泡泡有很大的力量,它們把礦物和廢石的小顆粒都帶到上面來。在這里就開始了選擇。廢石顆粒不能長時間沾在泡泡上,就沉到桶底去。而礦物顆粒卻不會沉。最後在桶里就浮著一層礦物,很容易撇出來。

可見肥皂泡並不只是給孩子們玩兒的。人真是機智——連肥皂泡他也強迫它替自己工作。

為什麼我們要喝水?

這又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問題這樣簡單,好像就用不著問。

可是一問,原來十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知道為什麼我們要喝水。

你說:我們喝水,因為需要水。

可是為什麼需要呢?

對人體來說,水是最重要的物質之一。普通人不喝水也不通過其他方式補水的話,活不了幾天。喝水至關重要,大家每天都要補充足夠的水分。

因為沒有水人就活不了。

活不了是因為我們一刻不停地在消耗水,我們應該補充水分。

你呵一口氣到冷玻璃上。玻璃就模糊了,蒙上了小水滴。

這水從哪裡來的?從你的身體里來的。

再說,你在熱天里要出汗。

汗是從哪裡來的?也還是從你的身體里。

既然你在消耗和失掉水,你就應該隨時去補足它。

人一晝夜要失掉整整十二杯水。因此,他應該喝下或者吃下這么多的水。

難道水是吃下去的嗎?

正是吃下去的。

在肉里,在蔬菜里,在麵包里——在任何食物里,水分都比固體物質多得多。肉里水分比固體物質多一倍,黃瓜幾乎全是水分。

就說你自己身體里的水分,也差不多和新鮮黃瓜一樣多。如果你體重四十公斤,那你就有三十五公斤是水分,只有五公斤固體物質。

成人的身體里含的水分少一些:大約是體重的四分之三。

有些大人喜歡把黃瓜切片,敷在臉上。請你查找資料,探究這種方式是否能達到補水的效果。

你會問:

「那為什麼人不會淌一地板的水,就像果凍那樣?」

東西是用什麼構成的並不怎麼重要,最主要的是它是怎樣構成的,這就是奧妙所在。

如果我們拿一小片肉或者一小片黃瓜放在顯微鏡下面觀察,我們會看到許多飽含汁液的細胞。這些汁液是不會從細胞里流出來的,因為它四面都是封閉著的。秘密就在這里。

所以水是構成我們身體的主要物質。

這就難怪人不吃東西還能活許多天,不喝水就活不了幾天。

水會不會炸毀房屋?

水看起來是無害的東西。可是常有這樣的事,水就像火葯那樣爆炸起來。而且火葯算什麼!要是你不善於對付它,水比火葯還危險二十倍。

有一次,水炸毀一整座五層的大樓,死了二十三個人。

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原來,大樓里是一個工廠。

在底層建了一座大鍋爐。鍋里裝的水就有一個大池塘的水那麼多。

爐子生起火來,鍋里的水沸了,蒸汽經過管道通到蒸汽機。

有一次,鍋爐工忘了按時添水。鍋里的水剩得很少。可是爐子還在繼續燒著。因此鍋壁燒得紅熱了。鍋爐工沒有想到這一點,就把水灌到那燒得紅熱的鍋里。

可是你知道,把水澆到紅熱的鐵上會發生什麼情況?它一下子全都變成了蒸汽。

這也正是在這里發生的情況。水全都變成了蒸汽,鍋里存貯的蒸汽太多了,鍋壁經不住壓力,就炸裂了。

水的威力之大令人驚訝。近年來,人們研究出了水刀、水彈,未來還會有更多新的研究成果。科學的力量會改變我們的生活。

曾經發生過更嚴重的事:德國有一次同時爆炸了二十二個蒸汽鍋。四周的房屋全都給毀掉了。蒸汽鍋的碎片飛到離爆炸地點半公里遠的地方。

你看水蒸氣是多麼可怕的東西!

就在你家裡,每天也有幾千個蒸汽鍋在爆炸,只是都不大,很小的。當爐子里的劈柴在畢剝作響的時候,這就是水在爆炸。完全乾燥的劈柴是沒有的,劈柴里總有水分。由於強熱,水變成了水蒸氣,使木頭的纖維破裂,發出畢剝的響聲。

固體的水

冬天自來水管破裂原來是這個道理。冰是固態的水,霜也是。那麼,除了固態的水,還有其他形態的水嗎?

固體的水,就是冰,有時也會爆炸。

蒸汽炸毀房屋,冰卻毀掉整座山。

秋天,岩石的裂隙里滲進了水。冬天,水結成了冰。可是冰占的地方比水大,固然大得不算多——總共才大了十分之一。冰向各個方向擠壓,結果連最堅固的石頭也裂開了。

自來水管破裂也正是這個原因。要不讓水管破裂,冬天應該採取防凍措施——用氈一類的東西把水管包起來。

為什麼著上冰刀不能在地板上滑溜?

有一個孩子,我問他為什麼著上冰刀也不能在地板上滑溜,他回答說:

「因為冰又滑又硬,地板卻沒有那麼硬,也不滑。」

可是你知道有一種石板地,它又滑又硬,而在這種石板地上仍舊不能滑溜。

我們在冰上滑溜的時候,冰在冰刀的壓力下融化了。在冰刀和冰之間出現了一層水。要不是有這層水,在冰上滑溜就和地板上一樣困難。水像機器里的潤滑油,減少冰刀和冰之間的摩擦力。

冰川從山上滑下來,也就是這個緣故。在冰的重壓之下,它的下層就融化了,於是冰川就順著山坡滑下來,正像你的冰刀在溜冰場上滑溜一樣。

作者從水聯想到透明的物體,並大膽聯想是否存在透明的鐵。這種思考方式很值得大家借鑒。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受文本約束,發散思維,才能收獲更多。

有沒有不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鐵?

人人都說水是透明的。其實只有薄層的水才是透明的。海洋的底層是漆黑的,因為陽光不能透過那麼厚層的水。

而且不只是水——所有的物質取一薄層都是透明的,厚層的就不透明。比如取一塊無色透明的玻璃,從它的邊緣去看它。你看那玻璃也就不是無比透明的了。

不久以前,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塊鐵片,只有十萬分之一毫米厚。這塊鐵片就像玻璃一樣透明,而且幾乎完全無色。把它放在書頁上,可以一點不費事地讀出最小號的字。

作者寫這本書的時候可能沒有想到後來透明的金屬能用於製造手錶和智能屏幕,甚至用來保護飛機和汽車。你可以去查閱相關資料,拓展知識寬度。

科學家也用金子和別種金屬做出了這種透明的薄片

㈥ 米·伊林《十萬個為什麼》閱讀卡A4紙一半

閱讀卡可以是A4一半大小。
「十萬個為什麼」這個全面而極富生命力的名稱,即取自米·伊林的著作,而米·伊林則取自獲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作家盧·吉卜林的一句話:「五千個哪裡,七千個怎樣,十萬個為什麼。」米·伊林的作品是優秀科普作品的典範,對我國科普創作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㈦ 米.伊林寫的《十萬個為什麼》主要內容是什麼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介紹了一些生活中常見、但不知道它發生或形成原因的現象或事物。

它是中國第一本普及版的網路全書,分物理、化學、天文氣象、農業、生理衛生5卷,初版即發行五百多萬冊。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於1961年1月出版。

它並不單指一本書, 而是以「套」出版的作品。其內容非常廣泛,採取一問一答的方式介紹各類科學知識 ,文字不長,深入淺出,非常符合青少年讀者的認知方式和閱讀特點。

(7)譯林十萬個為什麼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此書由米·伊林始創作於1927年,兩年後正式出版。不到五年,在科學尚不發達的中國幾乎同一時間就出現三個不同的譯本,是一個小小的奇跡。

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一些大城市文化呈現出奇特的繁榮景象,「五四」以來知識精英們所提倡的「科學」也開始進入市民階層的眼界。

參與推進伊林《十萬》中譯本傳播的出版單位甚多。此書不但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50年代,其重印和再版又達高潮,不但開明書店一再印刷,異軍突起的中國青年出版社也接手再版的工作。「文革」結束直至21世紀,還有一些新的版本推出。

㈧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是誰

《十萬個為什麼(伊林選集
第一分冊)》作者:(蘇)伊利亞·雅科甫列維奇·馬爾夏克
譯者:鄭繽
林在大學時學化學,31歲的他出版第一本書《不夜天》。此後,創作了《十萬個為什麼》、《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樣變成巨人》等作品。
伊林寫的《十萬個為什麼》是一本小冊子,大約只有五萬多字。書的副標題是「室內旅行記」。那本書用文學的筆調,帶領讀者在室內旅行,從水龍頭到書櫥到大衣櫃,提出一個個「為什麼」。

㈨ 十萬個為什麼米.伊林

摘要 《伊林十萬個為什麼》是2010年2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聯)伊林。

㈩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簡介

1、作者簡介
米·伊林,他誕生於烏克蘭。他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大自然,喜愛科學實驗。童年時期曾仔細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情況,觀察天空和星象。這一切,為他日後用文藝的手法,詩一般的意境、創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礎。1914年中學畢業,因成績優異獲得金質獎章。從1924年起,他還在大學念書時就開始創作科學文藝性短文。1925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工藝學院。1927年創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讀者的喜愛。
2、作品
伊林的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萬個為什麼》、《不夜天》、《黑白》、《幾點鍾》、《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樣變成巨人》(第一、二、三部)、《書的故事》。
3、《十萬個為什麼》
《十萬個為什麼》,是已故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於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書,非常簡短,約5萬字,並非真的有十萬個問題,在俄語中,「十萬」用以形容數量之多。這個奇怪的書名不太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並不是譯者所加,但也非伊林原創,它最初出現在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一句詩中:「五千個在哪裡?七千個怎麼辦?十萬個為什麼?」伊林便從這首朗朗上口的小詩中截取「十萬個為什麼」作為這本書的名字,其本意是虛指有許許多多的問題等待讀者發掘。

閱讀全文

與譯林十萬個為什麼免費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626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504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854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462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227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326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220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94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857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1094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701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159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71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545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53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242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47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672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1061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