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知識 > 創速電腦橫機是哪個廠出的

創速電腦橫機是哪個廠出的

發布時間:2022-05-27 16:59:07

⑴ 中國第一台雙缸洗衣機是哪個廠家出的

威力洗衣機中山威力洗衣機廠

⑵ 國產的電腦橫機那個牌子好

國產機目前在市場上佔有一定市場份額且消費者反應不錯,同時生產工廠自身真實的具備相關科研團隊、銷售團隊、售後服務團隊、嚴格的生產製造&品質檢驗團隊且生產已經逐步量產(平均生產量:100台-200台以上/月,1200-2400台以上/年)的一線品牌排名前十位的主要有:-(依據東莞.中山.佛山市場相關數據來評估) ①寧波裕人機械有限公司(慈星)、②常熟金龍機械有限公司(龍星)、③浙江飛虎針織機械有限公司(華倫飛虎)、④紹興越發針織機械有限公司(越發)、⑤南通天元針織機械有限公司(天元)、⑥常熟雪亮機械有限公司(盛星)、⑦福建紅旗針織機械公司(寧波紅旗子公司—紅旗馬)、⑧福建南星工業機械有限公司(野馬)、⑨東莞神州天島有限公司(東莞精尚)⑩嘉興黑馬機電有限公司(黑馬) 目前國產電腦橫機主要分布在四大主要生產基地: ①浙江機:寧波、桐鄉、杭州、紹興、台州生產廠家代表 ②江蘇機:張家港、常熟、南通生產廠家代表 ③福建機:漳州、泉州生產廠家代表 ④廣東機:東莞、中山、惠州、陽江生產廠家代表 國產電腦橫機目前從功能看主要有三大類型:一為專業的電腦織領機(或電腦嚇欄機),二為單系統簡易型電腦機;三為雙系統或三(多)系統電腦機。從生產廠家背景來看:80%廠家為原來手搖橫機或原始鐵柄嚇欄、織帶廠家,在經過技術改造、升級與市場同步後而研發、生產;15%廠家為原來生產針織機械的廠家直接改制和增添生產線而成—如大圓機、高速劍桿織機、襪機、手套機、綉花機、織帶機;5%廠家為其他相關聯配套廠家因合作、加盟等轉型而成(如電控系統、電子元器件供應廠家) 國產電腦橫機目前從發展淵源(關鍵技術:控制器—打版系統)來看主要有是以兩種機器為代表:日系和台系(其中還有國產杭系與進口歐系:德國斯托爾與義大利諾基卡系統,另有韓國系統機—如東莞神州天島、上海歐大緯引塔夏即是,但其技術源頭仍舊是源自日系系統。) 目前市場上國產機為日系的有:金龍、新三紡、嘉升、慈星、大偉、越發等。其中,金龍(目前該司單系統採用國產仿日系統或全日系-PICASSO畢加索系統;雙系統用日系-PICASSO畢加索或義大利的諾基卡LOGICA)和新三紡用的是日系第三代的控制器,嘉升是日系第一代的控制器,慈星、大偉、越發三家是浙江大學和杭州綉花機廠共同研發的仿日系第一代的控制器又稱杭州系統,這些國內品牌的控制系統都是建立在向日本的控制系統之上或者是模仿日本控制系統的基礎上。 整理編輯:蕭然 杭州智爾科技有限公司,專業研發電腦橫機控制系統。 參考資料: http://www.zhongsou.net/%E6%AF%9B%E8%A1%AB%E7%BD%91/news/8432754.html

⑶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於哪年哪個國家誕生過程是怎樣的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埃尼阿克(ENIAC)

3、誕生過程;

1943年美國國防部批准了由Pennsyvania大學John Mauchly教授和John Presper Echert工程師提出的製造一台由電子管構成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電子數字積分器和計算器)的計劃,其目的是計算新型火炮的彈道軌跡。

ENIAC於1946年2月14日交付使用,它由17468個電子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千個開關組成,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瓦,耗資45萬美元。這台計算機每秒只能運行5千次加法運算。

1945年ENIAC的顧問von Neumann在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電子離散變數計算機)計劃中首次提出了存儲程序的概念。這個思想幾乎同時被英國的科學家Turing想到。

1946年,von Neumann在Princeton Institute進行高級研究時,設計了一台存儲程序的計算機IAS,雖然IAS直到1952年也未能問世,但IAS的總體結構得到確認,並成為後來通用計算機的原型。

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Sperry和IBM兩大製造計算機的公司,IBM公司於1952年推出了程序控制的計算機701,1955年又推出了702,後來形成了700/7000系列,使IBM公司成為計算機製造商的絕對權威。

⑷ 是誰把電腦創造出來的

計算機是新技術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動社會向現代化邁進的活躍因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最快、影響最為深遠的新興學科之一。計算機產業已在世界范圍內發展成為一種極富生命力的戰略產業。

現代計算機是一種按程序自動進行信息處理的通用工具,它的處理對象是信息,處理結果也是信息。利用計算機解決科學計算、工程設計、經營管理、過程式控制制或人工智慧等各種問題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演算法進行的。這種演算法是定義精確的一系列規則,它指出怎樣以給定的輸入信息經過有限的步驟產生所需要的輸出信息。

信息處理的一般過程,是計算機使用者針對待解抉的問題,事先編製程序並存入計算機內,然後利用存儲程序指揮、控制計算機自動進行各種基本操作,直至獲得預期的處理結果。計算機自動工作的基礎在於這種存儲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礎則在於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共性方法。

計算機的歷史

現代計算機的誕生和發展 現代計算機問世之前,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機械式計算機、機電式計算機和萌芽期的電子計算機四個階段。

早在17世紀,歐洲一批數學家就已開始設計和製造以數字形式進行基本運算的數字計算機。1642年,法國數學家帕斯卡採用與鍾表類似的齒輪傳動裝置,製成了最早的十進制加法器。1678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製成的計算機,進一步解決了十進制數的乘、除運算。

英國數學家巴貝奇在1822年製作差分機模型時提出一個設想,每次完成一次算術運算將發展為自動完成某個特定的完整運算過程。1884年,巴貝奇設計了一種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機。這台分析機雖然已經描繪出有關程序控制方式計算機的雛型,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而未能實現。

巴貝奇的設想提出以後的一百多年期間,電磁學、電工學、電子學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連發明了真空二極體和真空三極體;在系統技術方面,相繼發明了無線電報、電視和雷達……。所有這些成就為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准備了技術和物質條件。

與此同時,數學、物理也相應地蓬勃發展。到了20世紀30年代,物理學的各個領域經歷著定量化的階段,描述各種物理過程的數學方程,其中有的用經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難解決。於是,數值分析受到了重視,研究出各種數值積分,數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數值解法,把計算過程歸結為巨量的基本運算,從而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數值演算法基礎。

社會上對先進計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現代計算機誕生的根本動力。20世紀以後,各個科學領域和技術部門的計算困難堆積如山,已經阻礙了學科的繼續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軍事科學技術對高速計算工具的需要尤為迫切。在此期間,德國、美國、英國部在進行計算機的開拓工作,幾乎同時開始了機電式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的研究。

德國的朱賽最先採用電氣元件製造計算機。他在1941年製成的全自動繼電器計算機Z-3,已具備浮點記數、二進制運算、數字存儲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現代計算機的特徵。在美國,1940~1947年期間也相繼製成了繼電器計算機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不過,繼電器的開關速度大約為百分之一秒,使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電子計算機的開拓過程,經歷了從製作部件到整機從專用機到通用機、從「外加式程序」到「存儲程序」的演變。1938年,美籍保加利亞學者阿塔納索夫首先製成了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部件。1943年,英國外交部通信處製成了「巨人」電子計算機。這是一種專用的密碼分析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了應用。

1946年2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製成的大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最初也專門用於火炮彈道計算,後經多次改進而成為能進行各種科學計算的通用計算機。這台完全採用電子線路執行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信息存儲的計算機,運算速度比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這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但是,這種計算機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儲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備現代計算機的主要特徵。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數學家馮·諾伊曼領導的設計小組完成的。1945年3月他們發表了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序式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電子離散變數自動計算機(EDVAC)。隨後於1946年6月,馮·諾伊曼等人提出了更為完善的設計報告《電子計算機裝置邏輯結構初探》。同年7~8月間,他們又在莫爾學院為美國和英國二十多個機構的專家講授了專門課程《電子計算機設計的理論和技術》,推動了存儲程序式計算機的設計與製造。

1949年,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實驗室率先製成電子離散時序自動計算機(EDSAC);美國則於1950年製成了東部標准自動計算機(SFAC)等。至此,電子計算機發展的萌芽時期遂告結束,開始了現代計算機的發展時期。

在創制數字計算機的同時,還研製了另一類重要的計算工具——模擬計算機。物理學家在總結自然規律時,常用數學方程描述某一過程;相反,解數學方程的過程,也有可能採用物理過程模擬方法,對數發明以後,1620年製成的計算尺,己把乘法、除法化為加法、減法進行計算。麥克斯韋巧妙地把積分(面積)的計算轉變為長度的測量,於1855年製成了積分儀。

19世紀數學物理的另一項重大成就——傅里葉分析,對模擬機的發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前期,相繼製成了多種計算傅里葉系數的分析機和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機等。但是當試圖推廣微分分析機解偏微分方程和用模擬機解決一般科學計算問題時,人們逐漸認識到模擬機在通用性和精確度等方面的局限性,並將主要精力轉向了數字計算機。

電子數字計算機問世以後,模擬計算機仍然繼續有所發展,並且與數字計算機相結合而產生了混合式計算機。模擬機和混合機已發展成為現代計算機的特殊品種,即用在特定領域的高效信息處理工具或模擬工具。

20世紀中期以來,計算機一直處於高速度發展時期,計算機由僅包含硬體發展到包含硬體、軟體和固件三類子系統的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系統的性能—價格比,平均每10年提高兩個數量級。計算機種類也一再分化,發展成微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通用計算機(包括巨型、大型和中型計算機),以及各種專用機(如各種控制計算機、模擬—數字混合計算機)等。

計算機器件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再從分立元件到集成電路以至微處理器,促使計算機的發展出現了三次飛躍。

在電子管計算機時期(1946~1959),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主存儲器是決定計算機技術面貌的主要因素。當時,主存儲器有水銀延遲線存儲器、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和磁心存儲器等類型,通常按此對計算機進行分類。

到了晶體管計算機時期(1959~1964),主存儲器均採用磁心存儲器,磁鼓和磁碟開始用作主要的輔助存儲器。不僅科學計算用計算機繼續發展,而且中、小型計算機,特別是廉價的小型數據處理用計算機開始大量生產。

1964年,在集成電路計算機發展的同時,計算機也進入了產品系列化的發展時期。半導體存儲器逐步取代了磁心存儲器的主存儲器地位,磁碟成了不可缺少的輔助存儲器,並且開始普遍採用虛擬存儲技術。隨著各種半導體只讀存儲器和可改寫的只讀存儲器的迅速發展,以及微程序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計算機系統中開始出現固件子系統。

20世紀70年代以後,計算機用集成電路的集成度迅速從中小規模發展到大規模、超大規模的水平,微處理器和微型計算機應運而生,各類計算機的性能迅速提高。隨著字長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的微型計算機相繼問世和廣泛應用,對小型計算機、通用計算機和專用計算機的需求量也相應增長了。

微型計算機在社會上大量應用後,一座辦公樓、一所學校、一個倉庫常常擁有數十台以至數百台計算機。實現它們互連的局部網隨即興起,進一步推動了計算機應用系統從集中式系統向分布式系統的發展。

在電子管計算機時期,一些計算機配置了匯編語言和子程序庫,科學計算用的高級語言FORTRAN初露頭角。在晶體管計算機階段,事務處理的COBOL語言、科學計算機用的ALGOL語言,和符號處理用的LISP等高級語言開始進入實用階段。操作系統初步成型,使計算機的使用方式由手工操作改變為自動作業管理。

進入集成電路計算機發展時期以後,在計算機中形成了相當規模的軟體子系統,高級語言種類進一步增加,操作系統日趨完善,具備批量處理、分時處理、實時處理等多種功能。資料庫管理系統、通信處理程序、網路軟體等也不斷增添到軟體子系統中。軟體子系統的功能不斷增強,明顯地改變了計算機的使用屬性,使用效率顯著提高。

在現代計算機中,外圍設備的價值一般已超過計算機硬體子系統的一半以上,其技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計算機的技術面貌。外圍設備技術的綜合性很強,既依賴於電子學、機械學、光學、磁學等多門學科知識的綜合,又取決於精密機械工藝、電氣和電子加工工藝以及計量的技術和工藝水平等。

外圍設備包括輔助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兩大類。輔助存儲器包括磁碟、磁鼓、磁帶、激光存儲器、海量存儲器和縮微存儲器等;輸入輸出設備又分為輸入、輸出、轉換、、模式信息處理設備和終端設備。在這些品種繁多的設備中,對計算機技術面貌影響最大的是磁碟、終端設備、模式信息處理設備和轉換設備等。

新一代計算機是把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和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智能計算機系統。它不僅能進行一般信息處理,而且能面向知識處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的能力,將能幫助人類開拓未知的領域和獲得新的知識。

計算技術在中國的發展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上中國曾經在早期計算工具的發明創造方面寫過光輝的一頁。遠在商代,中國就創造了十進制記數方法,領先於世界千餘年。到了周代,發明了當時最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籌。這是一種用竹、木或骨製成的顏色不同的小棍。計算每一個數學問題時,通常編出一套歌訣形式的演算法,一邊計算,一邊不斷地重新布棍。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就是用算籌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一結果比西方早一千年。

珠算盤是中國的又一獨創,也是計算工具發展史上的第一項重大發明。這種輕巧靈活、攜帶方便、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的計算工具,最初大約出現於漢朝,到元朝時漸趨成熟。珠算盤不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過有益的作用,而且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區,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至今仍在使用。

中國發明創造指南車、水運渾象儀、記里鼓車、提花機等,不僅對自動控制機械的發展有卓越的貢獻,而且對計算工具的演進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張衡製作的水運渾象儀,可以自動地與地球運轉同步,後經唐、宋兩代的改進,遂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鍾。

記里鼓車則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數裝置。提花機原理劉計算機程序控制的發展有過間接的影響。中國古代用陽、陰兩爻構成八卦,也對計算技術的發展有過直接的影響。萊布尼茲寫過研究八卦的論文,系統地提出了二進制算術運演算法則。他認為,世界上最早的二進製表示法就是中國的八卦。

經過漫長的沉寂,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計算技術邁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先後建立了研究機構,在高等院校建立了計算技術與裝置專業和計算數學專業,並且著手創建中國計算機製造業。

1958年和1959年,中國先後製成第一台小型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60年代中期,中國研製成功一批晶體管計算機,並配製了ALGOL等語言的編譯程序和其他系統軟體。6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研究集成電路計算機。70年代,中國已批量生產小型集成電路計算機。8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重點研製微型計算機系統並推廣應用;在大型計算機、特別是巨型計算機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建立了計算機服務業,逐步健全了計算機產業結構。

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研究方面,中國在有限元計算方法、數學定理的機器證明、漢字信息處理、計算機系統結構和軟體等方面都有所建樹。在計算機應用方面,中國在科學計算與工程設計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在有關經營管理和過程式控制制等方面,計算機應用研究和實踐也日益活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發展極其迅速的面向廣大社會的技術學科,它建立在數學、電子學 (特別是微電子學)、磁學、光學、精密機械等多門學科的基礎之上。但是,它並不是簡單地應用某些學科的知識,而是經過高度綜合形成一整套有關信息表示、變換、存儲、處理、控制和利用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計算機科學是研究計算機及其周圍各種現象與規模的科學,主要包括理論計算機科學、計算機系統結構、軟體和人工智慧等。計算機技術則泛指計算機領域中所應用的技術方法和技術手段,包括計算機的系統技術、軟體技術、部件技術、器件技術和組裝技術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五個分支學科,即理論計算機科學、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組織與實現、計算機軟體和計算機應用。

理論計算機學 是研究計算機基本理論的學科。在幾千年的數學發展中,人們研究了各式各樣的計算,創立了許多演算法。但是,以計算或演算法本身的性質為研究對象的數學理論,卻是在20世紀30年代才發展起來的。

當時,由幾位數理邏輯學者建立的演算法理論,即可計算性理論或稱遞歸函數論,對20世紀40年代現代計算機設計思想的形成產生過影響。此後,關於現實計算機及其程序的數學模型性質的研究,以及計算復雜性的研究等不斷有所發展。

理論計算機科學包括自動機論、形式語言理論、程序理論、演算法分析,以及計算復雜性理論等。自動機是現實自動計算機的數學模型,或者說是現實計算機程序的模型,自動機理論的任務就在於研究這種抽象機器的模型;程序設計語言是一種形式語言,形式語言理論根據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分為O~3型語言,與圖靈機等四類自動機逐一對應;程序理論是研究程序邏輯、程序復雜性、程序正確性證明、程序驗證、程序綜合、形式語言學,以及程序設計方法的理論基礎;演算法分析研究各種特定演算法的性質。計算復雜性理論研究演算法復雜性的一般性質。

計算機系統結構 程序設計者所見的計算機屬性,著重於計算機的概念結構和功能特性,硬體、軟體和固件子系統的功能分配及其界面的確定。使用高級語言的程序設計者所見到的計算機屬性,主要是軟體子系統和固件子系統的屬性,包括程序語言以及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軟體等的用戶界面。使用機器語言的程序設計者所見到的計算機屬性,則是硬體子系統的概念結構(硬體子系統結構)及其功能特性,包括指令系統(機器語言),以及寄存器定義、中斷機構、輸入輸出方式、機器工作狀態等。

硬體子系統的典型結構是馮·諾伊曼結構,它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組成,採用「指令驅動」方式。當初,它是為解非線性、微分方程而設計的,並未預見到高級語言、操作系統等的出現,以及適應其他應用環境的特殊要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軟體子系統都是以這種馮·諾伊曼結構為基礎而發展的。但是,其間不相適應的情況逐漸暴露出來,從而推動了計算機系統結構的變革。

計算機組織與實現 是研究組成計算機的功能、部件間的相互連接和相互作用,以及有關計算機實現的技術,均屬於計算機組織與實現的任務。

在計算機系統結構確定分配給硬子系統的功能及其概念結構之後,計算機組織的任務就是研究各組成部分的內部構造和相互聯系,以實現機器指令級的各種功能和特性。這種相互聯系包括各功能部件的布置、相互連接和相互作用。

隨著計算機功能的擴展和性能的提高,計算機包含的功能部件也日益增多,其間的互連結構日趨復雜。現代已有三類互連方式,分別以中央處理器、存儲器或通信子系統為中心,與其他部件互連。以通信子系統為中心的組織方式,使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緊密結合,形成了計算機網路、分布計算機系統等重要的計算機研究與應用領域。

與計算實現有關的技術范圍相當廣泛,包括計算機的元件、器件技術,數字電路技術,組裝技術以及有關的製造技術和工藝等。

軟體 軟體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程序設計、基礎軟體、軟體工程三個方面。程序設計指設計和編製程序的過程,是軟體研究和發展的基礎環節。程序設計研究的內容,包括有關的基本概念、規范、工具、方法以及方法學等。這個領域發展的特點是:從順序程序設計過渡到並發程序設計和分幣程序設計;從非結構程序設計方法過渡到結構程序設計方法;從低級語言工具過渡到高級語言工具;從具體方法過渡到方法學。

基礎軟體指計算機系統中起基礎作用的軟體。計算機的軟體子系統可以分為兩層:靠近硬體子系統的一層稱為系統軟體,使用頻繁,但與具體應用領域無關;另一層則與具體應用領域直接有關,稱為應用軟體;此外還有支援其他軟體的研究與維護的軟體,專門稱為支援軟體。

軟體工程是採用工程方法研究和維護軟體的過程,以及有關的技術。軟體研究和維護的全過程,包括概念形成、要求定義、設計、實現、調試、交付使用,以及有關校正性、適應性、完善性等三層意義的維護。軟體工程的研究內容涉及上述全過程有關的對象、結構、方法、工具和管理等方面。

軟體目動研究系統的任務是:在軟體工程中採用形式方法:使軟體研究與維護過程中的各種工作盡可能多地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創造一種適應軟體發展的軟體、固件與硬體高度綜合的高效能計算機。

計算機產業

計算機產業包括兩大部門,即計算機製造業和計算機服務業。後者又稱為信息處理產業或信息服務業。計算機產業是一種省能源、省資源、附加價值高、知識和技術密集的產業,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國防實力和社會進步均有巨大影響。因此,不少國家採取促進計算機產業興旺發達的政策。

計算機製造業包括生產各種計算機系統、外圍設備終端設備,以及有關裝置、元件、器件和材料的製造。計算機作為工業產品,要求產品有繼承性,有很高的性能-價格比和綜合性能。計算機的繼承性特別體現在軟體兼容性方面,這能使用戶和廠家把過去研製的軟體用在新產品上,使價格很高的軟體財富繼續發揮作用,減少用戶再次研製軟體的時間和費用。提高性能-價格比是計算機產品更新的目標和動力。

計算機製造業提供的計算機產品,一般僅包括硬體子系統和部分軟體子系統。通常,軟體子系統中缺少適應各種特定應用環境的應用軟體。為了使計算機在特定環境中發揮效能,還需要設計應用系統和研製應用軟體此外,計算機的運行和維護,需要有掌握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這常常是一股用戶所作不到的。

針對這些社會需要,一些計算機製造廠家十分重視向用戶提供各種技術服務和銷售服務。一些獨立於計算機製造廠家的計算機服務機構,也在50年代開始出現。到60年代末期,計算機服務業在世界范圍內已形成為獨立的行業。

計算機的發展與應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各門學科相結合,改進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促進了各門學科的發展。過去,人們主要通過實驗和理論兩種途徑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現在,計算和模擬已成為研究工作的第三條途徑。

計算機與有關的實驗觀測儀器相結合,可對實驗數據進行現場記錄、整理、加工、分析和繪制圖表,顯著地提高實驗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計算機輔助設計已成為工程設計優質化、自動化的重要手段。在理論研究方面,計算機是人類大腦的延伸,可代替人腦的若干功能並加以強化。古老的數學靠紙和筆運算,現在計算機成了新的工具,數學定理證明之類的繁重腦力勞動,已可能由計算機來完成或部分完成。

計算和模擬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手段,常使一些學科衍生出新的分支學科。例如,空氣動力學、氣象學、彈性結構力學和應用分析等所面臨的「計算障礙」,在有了高速計算機和有關的計算方法之後開始有所突破,並衍生出計算空氣動力學、氣象數值預報等邊緣分支學科。利用計算機進行定量研究,不僅在自然科學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也是如此。例如,在人口普查、社會調查和自然語言研究方面,計算機就是一種很得力的工具。

計算機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常常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引起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經營管理和服務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在產業結構中已出觀了計算機製造業和計算機服務業,以及知識產業等新的行業。

微處理器和微計算機已嵌入機電設備、電子設備、通信設備、儀器儀表和家用電器中,使這些產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計算機被引入各種生產過程系統中,使化工、石油、鋼鐵、電力、機械、造紙、水泥等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水平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上升、質量提高、成本下降。計算機嵌入各種武器裝備和武器系統干,可顯著提高其作戰效果。

經營管理方面,計算機可用於完成統計、計劃、查詢、庫存管理、市場分析、輔助決策等,使經營管理工作科學化和高效化,從而加速資金周轉,降低庫存水準,改善服務質量,縮短新產品研製周期,提高勞動生產率。在辦公室自動化方面,計算機可用於文件的起草、檢索和管理等,顯著提高辦公效率。

計算機還是人們的學習工具和生活工具。藉助家用計算機、個人計算機、計算機網、資料庫系統和各種終端設備,人們可以學習各種課程,獲取各種情報和知識,處理各種生活事務(如訂票、購物、存取款等),甚至可以居家辦公。越來越多的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將與計算機發生直接的或間接的聯系。普及計算機教育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總之,計算機的發展和應用已不僅是一種技術現象而且是一種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現象。世界各國都力圖主動地駕馭這種社會

⑸ JVC是哪個國家的

JVC是日本勝利公司,公司英文簡稱為JVC。

JVC是一間日本消費性與專業電子企業,總部設在日本橫濱,成立於1927年。該公司最為人熟悉就是展示日本第一台電視機及發明了VHS系統。

JVC公司硏發了幾項領先的技術,例如VHS錄像機,JVC正為多媒體時代提供產品。JVC專業產品公司(Professional Procts Company)分配了一條完整的廣播設備、專業的演示設備生產線,包括相機、VTR、編輯設備、D-ILA及LCD投影機、視覺演示,顯示屏及計算機產品。

(5)創速電腦橫機是哪個廠出的擴展閱讀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形成了京濱、阪神、中京、北九州4個主要的工業區。

日本工業集中於幾個工業區的方式發展,例如關東地方和東海地方,東京和福岡之間。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

⑹ 國產的電腦橫機那個牌子好

國產機目前在市場上佔有一定市場份額且消費者反應不錯,同時生產工廠自身真實的具備相關科研團隊、銷售團隊、售後服務團隊、嚴格的生產製造&品質檢驗團隊且生產已經逐步量產(平均生產量:100台-200台以上/月,1200-2400台以上/年)的一線品牌排名前十位的主要有:-(依據東莞.中山.佛山市場相關數據來評估)
①寧波裕人機械有限公司(慈星)、②常熟金龍機械有限公司(龍星)、③浙江飛虎針織機械有限公司(華倫飛虎)、④紹興越發針織機械有限公司(越發)、⑤南通天元針織機械有限公司(天元)、⑥常熟雪亮機械有限公司(盛星)、⑦福建紅旗針織機械公司(寧波紅旗子公司—紅旗馬)、⑧福建南星工業機械有限公司(野馬)、⑨東莞神州天島有限公司(東莞精尚)⑩嘉興黑馬機電有限公司(黑馬)
目前國產電腦橫機主要分布在四大主要生產基地:
①浙江機:寧波、桐鄉、杭州、紹興、台州生產廠家代表
②江蘇機:張家港、常熟、南通生產廠家代表
③福建機:漳州、泉州生產廠家代表
④廣東機:東莞、中山、惠州、陽江生產廠家代表
國產電腦橫機目前從功能看主要有三大類型:一為專業的電腦織領機(或電腦嚇欄機),二為單系統簡易型電腦機;三為雙系統或三(多)系統電腦機。從生產廠家背景來看:80%廠家為原來手搖橫機或原始鐵柄嚇欄、織帶廠家,在經過技術改造、升級與市場同步後而研發、生產;15%廠家為原來生產針織機械的廠家直接改制和增添生產線而成—如大圓機、高速劍桿織機、襪機、手套機、綉花機、織帶機;5%廠家為其他相關聯配套廠家因合作、加盟等轉型而成(如電控系統、電子元器件供應廠家)
國產電腦橫機目前從發展淵源(關鍵技術:控制器—打版系統)來看主要有是以兩種機器為代表:日系和台系(其中還有國產杭系與進口歐系:德國斯托爾與義大利諾基卡系統,另有韓國系統機—如東莞神州天島、上海歐大緯引塔夏即是,但其技術源頭仍舊是源自日系系統。)
目前市場上國產機為日系的有:金龍、新三紡、嘉升、慈星、大偉、越發等。其中,金龍(目前該司單系統採用國產仿日系統或全日系-PICASSO畢加索系統;雙系統用日系-PICASSO畢加索或義大利的諾基卡LOGICA)和新三紡用的是日系第三代的控制器,嘉升是日系第一代的控制器,慈星、大偉、越發三家是浙江大學和杭州綉花機廠共同研發的仿日系第一代的控制器又稱杭州系統,這些國內品牌的控制系統都是建立在向日本的控制系統之上或者是模仿日本控制系統的基礎上。
整理編輯:蕭然
杭州智爾科技有限公司,專業研發電腦橫機控制系統。 參考資料:
http://www.zhongsou.net/%E6%AF%9B%E8%A1%AB%E7%BD%91/news/8432754.html

⑺ 關於創訊公司

創新經營:新經濟的核心
新經濟的核心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企業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經濟的核心。縱觀社會經濟的發展,創新引導著人類文明的進化歷程;創新開創著人類社會的前途未來;創新蘊藏著人類發展的無限生機。
新經濟時代的競爭首先是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創新能力的競爭,它一改以往那種以資源、資本的總量或增量為主的競爭模式,使創新優勢彌補資源、資本上的劣勢。在新經濟時代,隨著全球大市場的形成,企業普遍奉行成本一質量戰略。全球性信息網路的形成,使得技術擴散的速度加快,因而造成產品和工藝在技術上的趨同化。企業間競爭實力,就體現在創新能力上。惟有大力創新,不斷推出新技術和新產品方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與此同時,技術貿易壁壘也必然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而日趨強化。在這種形勢下,開發自己的技術,提高本國和本企業的創新能力,就成了新經濟時代的基本要求。如此一來,企業管理就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信息管理,而是創新管理,並把通過管理提高企業的創新力和創造力作為經營的核心。
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3月的一期評出了美國業績最優秀的50家公司。這50家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積極創新,首先是公司領導人在經營方法上敢於創新。其次是他們高度重視科技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正如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所說的,在目前這個競爭激烈的新經濟時代,一個企業家最差勁的表現就是缺乏創新、不思進取。沒有知識和技術創新,對一個企業是非常危險的致命信號,西方企業界流行一句話:「不創新,即死亡。」
美國《財富》雜志每年評選美國最受推崇的公司,其標准除了要有良好的管理、產品質量和財務狀況外,更重要的一條是還需要有一種不可缺少的要素一創新精神。他們認為,創新是一種對新思想、變化、風險乃至失敗都抱歡迎態度的企業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必須滲透於企業上下才能發揮作用。正是由於這種創新,美國企業多年來在高科技領域保持領先地位,新產品層出不窮,以此推動以美國為發源地的「新經濟」浪潮在全球發展。一、技術創新:新經濟發展的銀帶1.技術創新是新經濟企業的生命之源
在某種程度上,世界各國的差距主要就是科技創新的差距。縱觀世界強國和經濟大國,無一不是科技大國。當今世界,各國都致力於將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有機地融入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國際競爭已進入了以高科技為競爭焦點的新階段,高新科技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一國的高新科技創新與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綜合國力及其國際競爭能力。
新經濟時代,科技創新的價值含量會更突出地體現在前沿性的學科領域,諸如信息科學、生物工程、空間科學、海洋科學。專家系統和人工智慧、復合材料、激光與光纖,以及有益於環境搞新科技和管理科學技術。這些前沿性的學科領域正在迅速發展,並且改變著世界面貌、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
因此,迅速提高科技實力特別是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發展新經濟的當務之急,這是關系民族利益、民族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一個迫切任務。科技創新一定要從科學、技術和市場的關系的變化,要從企業、產業和學校、研究院所的關系變化,要從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人文科學之間的聯系及全球性的角度來考慮並注重科學的作用。以前的技術是以總結經驗為主,而今天的技術尤其是高技術,是基於科學的技術,今天的技術創新如果沒有科學的支撐,沒有科學方面的突破,要想有真正的、大的技術創新是不可能的。1998年年初,美國總統柯林頓在一份關於21世紀發展戰略的報告上曾經指出,今天的技術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而科學是引擎的燃料。今天的技術沒有科學的強大後勁,技術創新是很難的。新經濟時代,科技創新更多地要著眼於把新設想轉變為新產品、新工藝、新市場這一應用層面。
對企業而言,技術創新是創造名牌產品的保障,而生產適銷對路的各種名牌產品、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則是企業立足市場的基礎。因此,技術創新從根本上來說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當今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以及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使技術進步對於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意義今非昔比,只有不斷開發、應用新的技術,實現技術創新,才能使本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領先一步,獲得成功。這方面,許多世界知名企業提供了很有說服力的經驗,而中國廣東科龍集團的成功也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12年前,科龍公司用9萬元滾動發展,如今已有員16000人,產業涉及五大方面,擁有11億元固定資產,年均增長速度達35%以上!公司生產的容聲牌冰箱、科龍牌空調和三洋科龍牌冷櫃享譽全國並出口海外,在消費者心目中擁有很高聲望。其中冰箱的產銷量從1991年起連續6年在全國名列第一,1996年產銷量突破180萬台,佔全國電冰箱總產量的20%。科龍公司創造的驕人業績,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家電行業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給了世界一次次驚嘆。
只有12年成長經歷的科龍公司,成了國際跨國公司走向中國市場首先要征服的對象。國外一大公司的總裁曾公開揚言:我們要用同科龍公司一樣的檢測設備,分解容聲冰箱的各項性能,在中國製造與容聲冰箱技術參數相同的冰箱,寧肯虧損2.5億元,要讓容聲冰箱在中國消失。
科龍人採取的第一項措施,就是加快自己的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的檔次,以此來應對競爭。科龍集團加快成立了香港科龍發展有限公司,加快了技術研發的步伐,加大了對技術更新的投入……經過這一系列的舉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科龍人不斷集中獨特的技術,開發優質新產品、提高技術含量、加快技術更新、引導新潮流成了科龍精粹的一大特色。在國內首創電子除臭的旋轉功能的是科龍容聲;在國內首先開發出無氟電冰箱,率先推出全自動除霜功能的是科龍容聲;首家推出大圓弧門,太空流線型冰箱外觀的是科龍容聲;花費3000萬日元,從日本引進風靡世界的熱轉式冰箱外觀,又一次帶動我國冰箱外觀革命和產業升級的還是科龍容聲……。
科龍終於憑著不斷的技術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並且得到了持續不斷的發展。現在,科龍又在日本創建了一家電器研究所。研究所的所長,一位日本冰箱企業的負責人坦率地說,如果真正掌握好一些關鍵技術,科龍占據國際冰箱市場的主流地位將有希望。
從科龍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技術創新確實是企業的生命之源,對於新經濟企業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2.技術創新論體統企業再創新輝煌
在新經濟浪潮的沖擊下,傳統產品裹足不前,新產品發展緩慢曾是很多企業面臨的窘境,此時誰有抓住技術創新這一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才能讓企業的發展步入正軌。索尼公司的決策者也是在企業徘徊不前時,調整經營思路和經營戰略,果斷地轉變了航向,把市場定位於數字化技術系列產品,試圖利用技術進步及不參與價格戰的集中效應確保公司利潤。
人們當時是懷著疑慮的態度慶祝索尼公司成立50周年的。1996年5月,日本企業巨人索尼公司似乎出了故障:銷售額連續4年在2250億法郎左右徘徊。傳統的產品裹足不前,新產品發展緩慢,好萊塢的製片廠一時也難以實現增值。總之,索尼公司已經到了轉變航向的時候了。
集團的新領導、60歲的出井伸之終於為企業帶來了人們所企盼的新戰略。出井伸之很快確立了新的目標:數字化技術。
「出並戰略」的第一步是微電腦市場。1996年6月索尼公司在美國建立了第一條個人電腦生產線。索尼的微電腦雖然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它的圖像和聲音質量明顯高於其他個人電腦,其內存程序的容量尤為驚人:家用電腦內裝了IGB的軟體,從網路全書到各種游戲應有盡有。索尼公司還充分發揮了其生產電子元件的領袖地位:如顯示器、硬碟、光碟驅動器等等。
嘗試進入電腦行業是索尼公司的新戰略之一。首先,日本的高級管理人員開始意識到,只有那些與網路有關的產品才會有市場前途。產品的附加值今後將不是來自盒子,而是來自盒子裡面的內容。正因為如此,索尼公司領導人表示,他們今後的對手將不再是飛利浦公司或湯姆森多媒體公司,而是美國的微軟公司。
介入信息行業給索尼公司帶來的另外一個教訓是:電子王國今後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單槍匹馬地投入戰鬥了。晶元可以用英特爾公司的,元件可以用蘋果公司的,索尼公司應當和康柏公司聯手,將重點放在個人電腦如何與攝像機結合上。同樣,索尼公司還學會了在DVD的開發和生產上避免與東蘭或松下公司發生沖突。這不是膽怯,而是一種明智的行動。新經濟背景下的企業似乎都應該明白這一點:今後的市場將不可能被某一家公司所獨霸。
在日本,出井伸之與著名的澳大利亞魯拍特·默多克新聞公司開展合作,建立了一系列名為「JSKyB」數字化電視台。在美國,索尼公司不久前進入了數字解碼器市場,擁有了「NEXTLEVEL」公司5%的股份。
這方面的市場是十分巨大的,因為美國大部分有線電視台都希望採用數字化技術來播放節目。未來3至5年內,數字解碼器的市場需求量將達1500萬個。
為保持索尼公司在大眾電子產品方面的霸主地位,出井伸之提出了另外一個策略:開發數字化技術的系列產品,如手機、數字化相機以及新型的CD機等。數字化產品的銷售額在1990年時僅占索尼公司銷售總額的10%,這一比例到1997年提高到了30%。
在電視方面,盡管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但索尼公司由於推出了新型的16/9型號電視機,因此仍然出現了增長的勢頭。1997年,索尼公司在法國共銷售了20萬台16/9型的電視機,而1998年的銷售量達到35萬台。
索尼公司在法國的成功是該公司重新獲得生機的最好體現。1997年法國電子市場的銷售量比上一年度下降了2%,而索尼公司的銷售量卻上升了10%。索尼公司法國分公司總裁讓一米歇爾·佩爾貝說:「我們所擁有的市場份額可望達到20%。」
索尼公司的秘訣是什麼?一方面技術的進步不可辯駁,另一方面不參與價格戰,從而確保了索尼公司能夠獲得可觀的利潤。當然,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好處的不僅僅是索尼公司一家,但能夠利用這種「集中」效應的日本企業只有索尼一家。創新帶來了發展,科技盤活了「索尼」。很多企業都希望趕上或超過索尼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但很少有企業能真正從技術創新入手發展自己。索尼為此提供了鮮活的、有說服力的創新經驗。
3.技術創新今IBM重現三者雄風
PC技術革命打造了無數現代企業的新貴,也摧毀了一大批傳統企業的遺老。「貴族」在沒落,新生代不斷涌現。所有這一切企業間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源於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憑著它神奇的力量決定著今天每一個企業的未來命運。
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幾乎被自己曾幫助發端的個人計算機技術革命摧毀以前,該公司是一個榜樣——不僅是本行業的典範,而且是整個美國及至全球企業界的典範。如今,在盧·格斯特納領導下經歷了5年的磨難之後,IBM公司相信自己能夠重新扮演這一角色。格斯特納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這樣一個業務廣泛的技術企業究竟能否與更為專業化的對手一爭高低?
僅僅在幾年的時間里,IBM公司就發展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計算機服務業務,並在1995年超過了實
http://www.lunwennet.com/thesis/2003/5986.html

⑻ 歐大緯紡織機械(廣東)有限公司 專業生產嵌花機 電腦橫機 襪機 內衣機

廣東潮安庵埠的振雄機械
是一家專業生產分條機,制袋機及食品包裝機械的公司
位於著名的「中國食品之鄉」庵埠鎮中心,是一家專業機械生產企業,所產機械廣泛應用於印刷、食品、包裝、醫葯等行業。引進了國內外先進技術,積累了十多年生產製造經驗,在不斷摸索、創新、開發中生產出一系列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機械,產品暢銷國內各地及東南亞各國,深受國內外用戶的親睞和信任。(另還可按客戶要求製造各種特殊機械)
特別在檢品機、分切機、制袋機、熱收縮膜機方面上有著過人的技術。全部採用微電腦控制高速度,高精度。
詳情可登陸網站:http://www.zxjixie.com

⑼ 德國斯托爾電腦橫機一天最多能織出多少件貨

復雜的和簡單每一件用的時間差得多了。

按照12針整件單面平板為例,每件大概40-60分鍾不等,那麼一天24小時的產量在24-36件之間不等。

德國斯托爾公司於1873年成立於德國,在隨後的幾年裡,HEINRICH STOLL先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編織雙反面組織的手搖針織橫機,並由此引發了針織橫機的產業革命。 在過去的一百三十多年中,數百項發明與專利一直伴隨公司不斷成長。從提花選針裝置到第一台電腦橫機、到世界上第一個專業的花型設計系統、再到CMS系列電腦橫機, STOLL創新和傑出的機器性能、一體化的優質服務、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銷售網點、服務中心或是代理商使得德國STOLL不斷取得成功,成為世界一流的針織電腦橫機生產廠商。 與眾不同的STOLL:所有CMS機器都具備簡單快捷的調整和設置、高度人性化的操作和維護界面、多樣化的針距和工作寬度,以及高效實用的附件, 一切都使您從容應對任何訂單,一切變得如此簡單、快捷和順暢。 與眾不同的STOLL:所有CMS機器都具備極強的兼容性,在設計時即考慮到靈活性與全面的兼容性。從裁減/縫合產品到全成型,甚至更復雜的織可穿產品,STOLL機器及其花型軟體都可以幫助您完美應對。

⑽ 華碩是哪個國家的

華碩品牌起源於台灣,台灣是中國的。所以華碩是國有品牌!

閱讀全文

與創速電腦橫機是哪個廠出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314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20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323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22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800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007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762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27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463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701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421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748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429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19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27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921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07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212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780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