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西走廊主要位于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兰州和“河西四郡”: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瓜州)。民族上居住着汉、蒙古、裕固、藏等民族。自汉朝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以来是内地连接新疆的重要通道,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国同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介于祁连山脉和北山山脉(包括龙首山、合黎山等)之间的狭长低地,东西长约1200公里。走廊底部海拔多在1200—1500米之间,以敦煌一带地势最低。因其位于黄河以西,故被称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内部起伏较大,不少地方都有干燥剥蚀的丘陵、山地突出于平原之上。走廊中间是2—3公里宽的冲积平原,它们又被突出其间的丘陵、山地分割为武威平原、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平原。每个平原的中部多是绿洲区,沟渠交错,耕地如织。绿洲之间贯穿有戈壁、沙漠。河西走廊是历史上中西交通要道,是从古都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一直向西延伸
㈡ 河西走廊以西以什么为锥头
河西走廊是指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黄河以西的狭长地带.走廊海拔为1 000~1 500米,长约1 000千米,宽由几千米至百余千米不等,面积约11.1万平方千米.由于地势较为平坦,且有祁连山的融雪水灌溉,这里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本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国内着名的戈壁绿洲.
故选:C.
㈢ 河西走廊位于兰州的什么河以西
读图分析可知:
(1)河西走廊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位于流经兰州的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弱水属于内流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流量显着增加,进入汛期.
(2)图示山脉纬祁连山,呈西北--东南走向,穿越河西走廊的铁路是兰新线.
(3)图示信息显示,河西走廊武威、酒泉等城市分布于河流沿岸(城市沿河分布).
(4)河西走廊成为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条件: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足够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灌溉水源充足.
(5)河西走廊进一步扩大制种产业规模,反对,理由是: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制种业会加剧土地荒漠化(赞同:扩大制种规模,可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
(1)黄河;夏;
(2)西北--东南;兰新;
(3)城市分布于河流沿岸(城市沿河分布);
(4)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足够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灌溉水源充足;
(5)反对;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制种业会加剧土地荒漠化(赞同;扩大制种规模,可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㈣ 河西走廊位于什么以西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东起乌鞘岭,西至甘肃和新疆交界的星星峡、古玉门关一线,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狭长且直,是一个长约 1000 公里,南北宽几公里至百余公里不等的“大走廊”。
河西走廊其南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脉,其由一系列西北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西宽东窄,由柴达木盆地至酒泉之间为最宽,约300公里。祁连山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疏勒南山团结1峰海拔为6305米,这基本上接近了青藏高原大多数山峰的高度。祁连山北侧和南侧分别以大起大落的明显断裂由高山一下降至平原,北坡与河西走廊的相对高度在2000米以上,而南坡与柴达木盆地间仅1000多米。在祁连山4500米以上的高山上,有着丰厚的永久积雪和史前冰川覆盖,这些积雪和冰川在每年特定的季节融化,为这一地区大量的绿洲和耕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20世纪中国四大文献考古奇观:故宫明清档案、安阳甲骨、敦煌遗书、居延汉简,后两者都与河西走廊有关;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也从这儿出土,这里依旧保留着华夏族的农耕文明。
㈤ 河西走廊的名称来源于: [ ] A.位于塔里木河以西B.位于长江以西C.位于淮河以西D.位于
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河西为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河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师云集,大小乘佛教通过河西传入洛阳,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有着深厚渊源,足见河西在中国佛教的地位。
(5)河西走廊位于什么以西扩展阅读:
河西走廊的相关情况:
1、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
2、境内有高入云际的祁连山雪峰、有绵延起伏的大黄山、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飞珠泻玉的河流、有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和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嘉峪关。
3、它包括酒泉、张掖、武威3地区,金昌、嘉峪关两个省辖市和永昌、金川、肃州、玉门、金塔、瓜州、敦煌、肃北、阿克塞、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凉州、天祝、民勤、古浪等19个县、市、区,总人口337万。
㈥ 河西走廊位于什么以西什么河以西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凉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又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其南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脉。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西宽东窄,由柴达木盆地至酒泉之间为最宽,约300公里。北侧则为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北山),绝大多数山峰海拔在2,000-2,500米之间,个别高峰达到了3,600米。
㈦ 河西走廊位于什么以西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
河西走廊简称河西、雍凉,位于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
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争之地。一般来讲河西走廊的繁荣期是河西之战到唐代安史之乱间的八九百年时间,即汉唐巅峰时期。安史之乱后,陇右高原、西套平原、河湟谷地、吐鲁番绿洲等陇右道精华地区逐步超越河西走廊。
风景名胜:
三危圣境以其神、奇、灵、峻而着称,三危山主峰与莫高窟隔大泉河相望,“危峰东峙”是敦煌“八大景”之一。
相传西王母、 观音菩萨、太上老君曾云游此山,至今仍保留古建筑“王母宫”、“观音井”、“老君堂”等。特别是1600多年前,乐僔和尚云游此山,夕阳西下时万道金光中出现了千万尊佛的金身,便开凿了莫高窟第一个洞窟。
阳关国家级沙漠森林公园,位于阳关遗址西10公里处,由葡萄长廊、葡萄观赏园、沙生植物园等组成。总面积16.65平方公里。是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河西走廊
㈧ 河西走廊的“河西”是指() A. 黄河以西 B. 长江以西 C. 黑河以西 D. 塔里木河以西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依据题意.
故选:A.
㈨ 河西走廊位于什么以西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
河西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汉朝时期,军队在此戍兵屯田,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在唐朝繁荣时期,河西走廊内各国商旅纵横,经济发达盛极一时。河西走廊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河西走廊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公元前1年已有了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小乘佛教通过河西走廊传入洛阳;佛教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走廊有着深厚渊源;
20世纪中国四大文献考古奇观中的两大奇观敦煌遗书、居延汉简与河西走廊有关;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从河西走廊出土;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凉州白塔寺在这里屹立;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1600余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在这里留存;华夏族的农耕文明在河西走廊保留。
㈩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它位于什么以西
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争之地。
(10)河西走廊位于什么以西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约7500~4000年前,从凉州的磨嘴子、马家窑文化,皇娘娘台遗址、海藏寺遗址的齐家文化,沙井子、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证明从那时起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四千年以前凉州就率先进入了青铜时代,是上古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玉帛之路的重要节点。
约前2070~前1046,雍州、凉州地处犬戎的势力范围,河西走廊为西戎的驻地,西戎首领行使司法权,因为是游牧部落,繁衍生息的场所不固定。
前1046—前256,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西周,此地为北羌、马羌、西戎占据,此地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 但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西周时中国分为九州,此地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
7世纪到12世纪,唐代,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再度引起统治者的关注。河西走廊成为经济繁荣程度仅次于长安、苏杭的地区。那时的河西走廊各国商旅纵横,经济发达盛极一时。河西走廊一度是距离长安最近的副金融中心,最大的外贸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