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防治大学生网络沉迷的具体措施
只能说这是学生的自身因素 并不是宏观调控可以解决的 只能寄望这些沉迷网络的学生早日回头
❷ 大学生如何避免沉迷网络游戏
没钱,只要没钱了,你就没办法沉迷游戏了。手机话费刚刚够交月租,然后开个流量包只有几十M,玩个屁游戏,你连上网都够呛。吃饭的钱只够吃饭,多一分都没有。
没有女朋友,找个不喜欢游戏的女朋友,要么你离开游戏,要么她离开你。远一点每天都要打电话联系,近一点每天都要陪她。
没时间,还是不够忙,够忙你哪来的时间去玩游戏。参加学校社团,三天一小聚,7天一大聚,玩个屁游戏。当选班干部,我保证忙死你,老师天天联系你,学校活动通知你,线下联谊你安排。
找个兼职,周末就去兼职啊,还有钱赚! 上班时间老板会让你玩不了游戏的。
读书吧少年,自学一门技术,学设计啊兄嘚
❸ 大学生如何抵御网络成瘾
首先可以把自己的手机扔掉,把自己的电脑扔掉,这样断绝自己的这个网络,然后好好的进行去学习,时间久了之后你养成习惯之后,你就不会有网瘾了。
❹ 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在当今信息时代,青少年已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然而,过分沉迷网络,已经严重影响了一些青少年的正常生活,甚至导致人格扭曲、学业失败、身心受伤,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因此,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已刻不容缓。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变堵为疏,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成长单的积极作用。例如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把网络变成工具,帮助孩子制定网络学习计划,教孩子通过网络查资料、学习知识、进行小制作等。还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网站,搞一些小竞赛,小设计来激励学生学好用好网络。
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心理辅导老师要多关注那些交往困难,内心敏感,容易受挫的学生,及时与他们沟通,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学生心理普查可以增加成瘾人格的测量,以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说明网络成瘾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免疫力。通过团体训练等形式加强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沟通维系技巧的训练,以防止他们过度依赖网络。
❺ 大学生安全教育怎样预防网络成瘾
教育方法 心里教育
❻ 如何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首先要界定是不死成瘾,成瘾的话可以归类为疾病,可以通过专业的医疗机构和药物治疗,一般的主要以教育和心理辅导为主,具体方法上要采用“疏”而不是“堵”。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部分小孩能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后,自然就不成为一个问题了。
❼ 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孩子不学习不睡觉,反而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打魔兽、聊QQ中去,相信是每位家长都不愿见到的。网络成瘾不仅会让青少年出现失眠、视力减退、运动不足等问题,同时还可能诱发青少年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下面就为您介绍一种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的绝招。
心理专家表示,预防孩子网络成瘾,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这里专家给出了一个防治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的绝招,那就是家长可以不着痕迹地打乱孩子的上网时间。
首先,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寻找孩子出现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的原因,比如性格内向、成绩不如意、人际关系冲突等。将“因迷恋上网而失去的重要的人和事”列表,让孩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后果。然后,使出防治青少年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的绝招,逐渐减少并限定孩子的上网时间。具体做法是:将原来的上网时间错开,打乱原有的心理秩序。规定每天与家人、朋友交流一小时。
接下来,帮助子女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网瘾的危害。帮助子女寻求网络之外的替代性兴趣。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知识,并主动与子女一起使用网络。
❽ 如何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
1.加强高校学生自控能力
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处于极不稳定时期,面对随身携带充满诱惑的手机网络平台,容易沉浸其中。基于愈演愈烈的手机成瘾现状,高校需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成立专门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矫正的部门,定期定向关注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
此外,通过班级反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及时疏导和干预,包括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等方式。孟礁的研究结果显示,手机成瘾者往往容易排斥心理咨询的形式,而采用前期团体辅导配合后期心理咨询的形式对矫正和预后评估成瘾起到积极作用。
2.丰富校园多元文化建设
王凯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程度,能够作为降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有效手段之一。除了体育运动之外,高校还需加强校园多元文化建设,加大对社团的管理和宣传,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特别是手机成瘾对象)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通过面对面交流活动,改变人——机的成瘾形式,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手机的过分依赖,从而也为手机成瘾的大学生提供更多人际交往的渠道。
3.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
对于碎片化时间,手机关系成瘾(微信等)、娱乐成瘾(微博等)和信息收集成瘾形式的现象较为严重,而目前新媒体建设情况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错误引导。高校应采取相关方式倡导,结合学生所需的能力素质以及专业所需和就业能力培养,通过教师推荐或其他有效宣传形式加强对新媒体利用的创新建设推广。
4.改变传统教学形式
大学生手机成瘾原因之一在于本身对专业的认同度不够,导致大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缺乏学习兴趣,出现态度消极、被动学习等现象,并产生厌倦情绪。
此外,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教授内容的掌握,也是造成上课期间学生手机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此类现象,一方面高校需做好大学生专业学习生涯规划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灵活管理学生转专业学习体系;一方面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你听我讲、你问我答的传统授课形式。
实践结果显示,学生通过工作坊形式中的角色扮演能够强化自主学习主动性,很大程度改变学生对传统授课形式的认知,通过新颖的授课形式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和师生间的互动,从而减少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手机成瘾”现象。
5.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尤其重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涯设计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落地的重要途径,要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个性化辅导、大学生涯设计竞赛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理念信念与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意识,成长成才意识,自我发展意识。
6.密切家校沟通
研究发现,具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发生率明显低于具有不良亲子关系的大学生,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良容易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的父母教育方式大多为冷漠型和专制型的,往往采用不合适的教育方式,往往依靠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与子女一代的冲突和矛盾。这种教育方式在孩子进入大学后通常都会妨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学生在学校里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如果父母亲不及时与他们交流与沟通,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使子女感受到家庭气氛的和谐与亲密,就会使他们因缺乏关爱和交流而容易产生困惑,转而在沉迷于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之中,在网络中寻找精神的刺激和安慰,更容易网络成瘾。
家长应配合学校,主动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尽可能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发现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交往中遇到的障碍,及时地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有益的建议,使远离家庭的大学生在学校里仍然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注,从而能更有效地抗拒网络的诱惑。学校应引导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改善家庭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