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郑罗茜是哪里人
郑罗茜,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1级本科毕业生,曾获得首届全国“明日之星”大赛冠军,获第十届华表奖最佳新人提名奖,曾参加演出电视剧《秘密列车》、《家仇》、《搏击第五空间》、《夏家三千金》、电影《地下的天空》 等多部电视剧和电影。
② 作者简介(叶永烈)
作家简介:
叶永烈,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此后,多年从事科普创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关心,并对叶永烈作了两次批示:“调查一下,如属实,应同上海商量如何改善叶永烈同志的工作条件。”(1979年1月6日)“我看要鼓励科普创作,这项工作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1979年3月4日)
由于方毅同志的关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曾任中国科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根据叶永烈长篇科幻童话改编的6集动画电影《哭鼻子大王》获1996年“华表奖”(即政府奖)。
后来转向纪实文学创作。主要新着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此外,还有《毛泽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国》、《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战》、《何智丽风波》等。
即将出版《叶水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
③ 起点作家华表
他有四部作品
《苍穹龙骑》 《龙骑战机》 《国破山河在》 《天界传奇》
其中《苍穹龙骑》 正在更新中
④ 华表的来历
华表又称擎天柱,在汉代时称桓表,是中国古时用以标志或纪念性的建筑物。早在尧、舜时期便已有之,传说帝尧时代,尧为征集民众意见而设立,古籍中有“尧设诽谤木,今之华表木也”,也就是在木头柱上安放一块横木,设置在交通要道上,意思是让老百姓将意见书写在诽谤木上,体现君王纳谏的诚意。汉代时,华表多为木制,顶上立有白鹤,到了明代逐渐用石柱代替了木柱。
华表一般由柱础、柱身、柱顶组成,明以后柱础一般为莲花柱座;柱身以圆形为主,也有八棱形、方形等,柱身一般雕有螭龙、卷草等图案;柱顶上部横一云板,称为承露盘,盘中蹲坐一怪兽,叫“犼”。
犼的原型螭吻
犼的传说
古代传说中,龙生九子,不成龙,而各有所好。九子之中有一形状类似狮子,喜好守望的犼,常立于华表和房顶上。北京天安门城楼华表上的犼在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说。
据说犼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它每天蹲在华表上密切关注皇帝的行踪。两只面南而座的犼是专门守候皇帝出巡的,每当皇帝久出不归,荒淫作乐时,它们就会呼唤皇帝:“国君快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盼望你回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归”。位于城楼后华表上的的两只面北而座的犼则是监视皇帝在宫中的举动的,如果皇帝久居宫中,不理政事,它们便会催促皇帝:“国君快出宫体察民情吧,不要总呆在宫中享乐,我们盼望你出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出”。
这个生动的传说故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皇帝寄存的美好愿望,同时也 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懑情绪。
⑤ 华表的详细资料
有关华表的由来多数学者认为是源于尧舜时立下的诽谤木原型,其原始造型可能就是在一根柱上横钉一块木牌,这种诽谤木就是为了便于百姓在上面书写不满情绪、上谏批判朝政而专立的。
2、另一种意见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现在天安门前的华表上蹲着一头怪兽,非狮非狗,头望宫外,名为“犼”,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让它望着宫外,是让它眺望远游的皇帝不要迷山恋水,早作归计,以理朝纲。这种说法本身包含了先人的建造华表时对王权的一种虚幻的期望。
⑥ 华表的来历
由原始社会在交通要道设立的木柱演化而来。
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和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
在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意见箱”的作用。据史书上记载,尧时的诽谤木以横木交于柱头,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尧时诽谤木的基本形状。
(6)网络作家华表是哪里人扩展阅读
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的一对华表,蹲兽的头则朝向宫内,传说,这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成天呆在宫内吃喝玩乐,希望他经常出去看望他的臣民,它的名字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恋游山玩水,快回到皇宫来处理朝政,它的名字叫“望帝归”。
华表的柱身上雕刻着盘龙,柱头上立着瑞兽,它们和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两侧的金水桥一起烘托着这座皇城的威严气势。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使人既感到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又感到历史的庄重和威严。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的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
⑦ “华表”是什么东东
华表
去过北京的人,几乎都欣赏过天安门前那对高大的华表。这对用汉启玉雕刻而成的华表,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有幡龙流云纹饰,上部横插一块石片,石片上有浮雕的祥云,仿佛高大的柱身直插云间。捶顶承露盘中,蹲坐着一头别致的怪兽。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使人既感到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又感到历史的庄重和威严。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的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
除了在天安门,在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以及卢沟桥等处我们也可以见到华表。那么为什么华表要矗立于宫殿、陵墓、桥梁等处?华表究竟在这些建筑物中起着什么作用?至今尚有不同看法。
一般认为,华表又名恒表、表术,是一种在古代建筑物中用于纪念、标识的立柱。华表起源于古代的一种立术,相传在我国尧舜时代,人们就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行路时识别方向的标志,这就是华表的雏形。
另一种意见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现在天安门前的华表上蹲着一头怪兽,非狮非狗,头望宫外,名为“犼”,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让它望着宫外,是让它眺望远游的皇帝不要迷山恋水,早作归计,以理朝纲。这种说法本身包含了先人的建造华表时对王权的一种虚幻的期望。而远古时的人们都将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其上,对它视如神明,顶礼膜拜,华表校顶的雕饰也因各部落图腾的标志不同而各异,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图腾的标志渐渐在人们心中印象淡薄,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唐朝诗人杜甫有“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的诗句,其意就是说华表的校顶上雕饰的是白鹤。观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华表上确实雕饰有白鹤。据传这是因为一个名叫丁令威的人,学道成仙,化鹤归未,立于华表上作歌,故人们以后将白鹤雕刻于华表柱子上,以示吉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华表上古名“谤木”,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也就是鼓励人们提意见。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说:“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衡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工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肠路也/崔豹所言华表木的形状与现存的天安门前的华表大致相同。只是华表的‘谤木’作用早已消失,上面不再刻以谏言,而为象征皇权的云龙纹所代替,成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也有人认为,华表是由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变而来。这种乐器名为“木锋”,是一·种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于全国各地,敲击木锋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征求意见,而是等人找上门来,将这种大型的木锋矗立于王宫之前,经过演变,就成了华表。
还有人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并以此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筑施工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表必须长期留存。为了坚固起见,常改立木为石柱。一一旦工程
完成,石柱也就成了这些建筑物的附属部分,作为一一种型制而保留下来,每每成为宫殿、坛庙寝陵等重要建筑物的标志。后世华表多经雕饰美化,表柱有圆形。八角形,雕有蟋龙云纹,柱头有云板,校顶置承露盘,华表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而成为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装饰品。
以上这些各种各样的说法,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对华表产生的历史看法却是比较一致的。华表在我国由来已久,不论它的原型究竟是什么,但是它发展到今天的形状,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我们今天看到精致壮观的华表,是我们祖先一代代心血和才智凝成的结晶
⑧ 中国华表是什么
华表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华表用于放在宫殿、陵墓外的道路两旁,也称为神道柱,石望柱,表,标,碣。
华表通常由汉白玉雕成,华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莲花座或须弥座,上面雕刻有龙的图案,蟠龙柱上雕刻一只蟠龙盘于柱上,并饰有流云纹;上端横插一云板,称为诽谤木;石柱顶上有一承露盘,呈圆形,因此对应天圆地方,上面的蹲兽为传说中的神兽朝天吼,或称为望天、犼。
云板比较有名的华表有:
天安门城楼内外的两对华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天安门城楼内外各有一对华表,相传外面的称为望君出,里面的称谓望君归。
南京梁吴平忠侯墓前的神道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石表。
~~
⑨ 大连华表谁让扒的
只说是中央。并没有说明什么人让的。
位于大连星海广场,竣于1997年6月30日,为纪念香港回归而建。2016年8月5日凌晨0点30分左右,华表被拆除。
主要信息
华表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分为底座、柱身、云板和望天吼四部分,高19.97米,直径1.997米,寓意1997年香港回归,华表底座附有八条龙,柱身雕着一条龙,柱身刻有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九条龙寓意中国九州,也寓意九州华夏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华表顶端坐望天吼,高2.3米。华表周边还设有5盏高12.34米的大型宫灯,由汉白玉柱托起,光华灿烂,与华表交相辉映。
华表广场中心仿效北京天坛圜丘的设计,由999块四川红大理石铺成,红色理石的外围是黄色大五角星,红黄两色象征着炎黄子孙。大理石上刻着天干地支、24节气和12生肖,站在自己的生肖上摄影 ,可以带来好运。广场内园直径199.9米,外圆直径239.9米,寓意2399年大连将迎来建市500周年。
文化意义
华表及华表广场的设计显示了大连人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景仰,也表达了大连人对中华民族的真挚感情,它的建成为星海广场增添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
年夏季都有中国国际啤酒节在星海广场举行,而今次拆除华表就是在啤酒节结束,拆除大棚时,一同拆除。
星海广场是大连的城市标志之一,位于大连南部海滨风景区,原是星海湾的一个废弃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于1993年7月启动,竣工于1997年6月,历时近四年。今晨被拆除的华表也是当时所建,位于广场中央。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 大连华表、新闻网 “大连华表”凌晨被拆除 系薄熙来主政期间所建(1)
⑩ 安战军是哪里人
安战军的名字,近年来随着他的作品蜚声影坛。他电影情缘很深,在圈 导演安战军
里的人缘也特别好,1996年拍摄电影《红棉袄红棉裤》崭露头角。 2000年 完成《美丽的家》、《血性山谷》、《六月男孩》、《看车人的七月》、《花儿》等,其中《血性山谷》获第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六月男孩》获第二十五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 2001年 拍摄电视剧《一年又一年》、《警察李酒瓶》 2001年 拍摄电影《血性山谷》讲的是老乡给八路军带路,使部队冲出了日本鬼子的包围,而老乡却壮烈牺牲了,表现了中华民族战胜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战争是残酷的,是生与死的搏斗,我就用心去琢磨,怎样才能使影片拍得极美,又极浪漫,还能表现出人性的多面。”影片确实达到了这种境界。 安战军有着孩子般的童心,他的《六月男孩》拍得阳光灿烂,充满活力,安战军说:“男孩和女孩之间有好感,进行健康的交往,是正常现象,是青春活力的证明,影片本身要宣扬的是积极向上的格调。”此片还获得中国电影童牛奖“最佳故事片奖”。 通过一系列的拍片经历,安战军越来越感觉到中国电影市场的严峻,而且大腕的出场价格越来越高,国产影片投资到了请不起大明星的地步。他想到了走商业片的路子,于是就有了影片《看车人的七月》。其实这部片子的内容也很简单,讲的是一个下岗职工被花店老板娘所衷情的故事。有专 《红棉袄,红棉裤》
家认为,这部影片是去年国产片的佼佼者之一。 尽管拍电视剧似乎能赚大钱,拍电影的资金往往捉襟见肘,安战军这几年就是舍不下电影,他笑着说:“因为我不想用书包往家背钱。”笑谈归笑谈,电影和电视剧其实各有自己的独特属性,但实际上电视剧技术手段简单,电影技术手段较难,有的人自称不爱拍电视剧,其实是对自己驾驭长篇电视连续剧没有信心。“我该拍什么,就拍什么,关键是自己把握住自己。” 2004年 安战军的最新作品是他心仪已久的讲警察与毒贩子做斗争的《疑案忠魂》,这部影片和他以往拍的影片不太一样。有人说惊险悬疑影片主要靠情节、气氛,不靠大牌演员,但安战军还是煞费苦心地挑选主演:在投资有限的前提下,既要考虑票房效益,又要考虑演员表演能否到位。还好安导的知名度引来了合作伙伴:着名演员刘威。据看过这部还没公映的影片的圈内人说,刘威的表演准确、深刻,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安战军想拍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大片,所以他就尝试把大片的感觉,用小投资的影片展现给观众。《疑案忠魂》中有一场戏就营造出十分惊险的效果。警官马红旗和战友押送逃犯回归的途中,狂风呼啸,地势险恶,逃犯突然扑向吉普车的方向盘。经过激烈的搏斗,吉普车翻下山,栽倒在一个小平台上,电影效果惊心动魄。为了给影片营造真实的氛围,安导带领剧组不畏艰险劳累,从西南古镇到川藏高原,再转入西北黄土高原,后又进入蜀南高原,一路艰辛跋涉,从而使《疑案忠魂》的场景新鲜、 《六月男孩》
奇异且真实生动。 已经功成名就的安战军,既没有上过电影学院,也没有父辈给他奠定下影视方面发展的根基,他是在苦学苦干中一步步走上来的。一连串优秀的影视作品,证明了安导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至今为了电影艺术还没结婚的他,“梦中的情人”也许就是电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