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问题 > 公众参与政务的网络平台有哪些

公众参与政务的网络平台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09 19:53:21

‘壹’ 电子政务网站提供哪些业务

一、 课程基本情况:
《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授课对象是修读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课程的学员,因此本课程是具有提高性质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前指的大专课程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际,优先选择国际行政管理理论完整且坚实、证据丰富而确凿的若干题目作为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作进一步的系统讲解,讲解中适当增加基础理论部分,展现从理论走向应用的逻辑过程,揭示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含义。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员树立和巩固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应该坚持的基本信念,向学员提供看待行政、行政管理问题的有利视角,努力使学员形成富有启发性的认知结构,从而便于他们反思自己的经验,改善自己的工作。

第1-2周完成 第一章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化 5学时
第2-3周完成 第二章电子政务的兴起 7学时
第3-4周完成 第三章我国电子政务建设 6学时
第5-6周完成 第四章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 6学时
第6-7周完成 第五章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 6学时
第8-9周完成 第六章电子政务的法律政策与制度建设 6学时
第9-10周完成 第七章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6学时
第11-12周完成 第八章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 6学时
第12-14周完成 第九章电子政务评估及指标体系建设 6学时
第14-15周完成 第十章电子政务的应用 6学时
第16-17周完成 第十一章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6学时
第17-18周完成 第十二章国外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 6学时

四、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掌握信息社会的理论构想;着重领会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框架;懂得学习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及学好电子政务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兴起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电子政务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掌握电子政务的发展态势和程度;明确电子政务在每个发展阶段的目标定位,使政府能够以理性的思考、缜密的计划和预先的策略来不断扩大政府信息化成果。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一、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演变
(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办公自动化的定义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立场
(二)政府上网阶段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虚拟政府
主要任务
(三)电子政务建设阶段
国家机关的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或主导取向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
(二)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
(三)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
(四)网上事务处理阶段
第二节电子政务的概念和特点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功能
(一) 电子政务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定义
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定义的内容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各种定义
(二) 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1. 从电子政务组成看的三个部分
2. 从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看三个方面的内容
3. 从电子政务应用形式看的内容
(三) 电子政务的功能
电子政务的五个功能

二、电子政务的特点与发展难点
(一) 电子政务的特点
政务手段和技术先进实用
政府信息的公开与共享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回应
政府更高的办事效率
开放式的管理
(二) 电子政务的发展难点
崭新的电子政务工作形式与陈旧的政府组织结构的矛盾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墨守成规的法律建设之间的矛盾
政务活动的安全性要求与为公众服务的信息开放之间的矛盾
电子政务的结构性问题
实施电子政务的难点
第三章我国电子政务建设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掌握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明确电子政务对我国的发展。
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与发展模型
一、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一)政府内外网总体框架的形成
“三金工程”
电子政务“三网一库”架构
“十二金”的三中分类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
(二)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横向层面
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我国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省(市)级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十二业务系统关系
二、电子政务发展模型
(一)、电子政务宏观模型
电子政务三个行为主体
电子政务的五个领域
(二)电子政务业务模型
电子政务纵向模型
电子政务横向模型
电子政务参考模型
电子政务信息模型
第二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1.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2.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
3. 整合资源,拉动产业
4.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目标
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
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任务
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建立公共体系的内容
建设两个支撑平台内容
三项应用内容
重点建设内容
围绕公文办理、业务审批、协调官吏、交叉稽核试点内容
地方政府的决策指挥、协调办公、行政管理以及新鲜交换和共享试点示范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综合信息环境比较薄弱
电子政务建设的信息环境主要内容
(二)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拉动”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呈现多层次性
(三)政府业务和运行流程优化重组普遍滞后于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
第四节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标准化为纽带,实现信息共享
1.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
我国电子政务构建的标准体系
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原则
2. 信息共享才能发挥电子政务的效益
二、建立开放的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建立开放性、兼容性、可扩展性的电子政务系统
三、权衡安全与成本
四、加强数据克的建立与开发
对策: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支撑发展电子政务
五、实现电子政务的完整性
功能层
监管层
效益层
六、根据条件和需求,着眼于应用设定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目标
确立电子政务发展优先级,实现滚动式发展
七、通过电子政务引领政府改革
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和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要求,进一步设计中国电子政务的整体结构
八、加强电子政务立法工作

第四章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对国家信息化建设;掌握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明确电子政务技术基础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节计算机技术基础
一、计算机硬件
主机
微处理器
主机板
内存
显示卡和其它扩展卡
外部设备
二、计算机软件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第二节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一、计算机网络硬件
服务器
工作站
网络适配器
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互联设备
二、网络的拓扑结构
三、计算机网络软件
网络协议软件
网络协议和标准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应用软件
四、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
Internet
IP地址与域名
Internet上的主要服务
WWW服务
Internet
第三节多媒体技术
一、多媒体设备
主机
音频输入输出设备
视频输入输出设备
图象输入设备
多媒体存储设备
控制设备
二、多媒体软件
文本处理软件
图形与图象处理软件
动画编辑与制作软件
声音编辑与处理软件
视频编辑与处理软件
三、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的结构
数据库的种类
数据库系统
第四节安全认证技术
一、认证系统和公钥基础设施
公钥基础设施内容
二、CA认证系统
数字证书
电子签名
电子认证
三、公钥基础设施
什么是公钥基础设施
公钥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
第五章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电子政务安全威胁及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政府作用;明确电子政务安全的主要措施。
第一节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一、电子政务面临的安全威胁
(一) 来自与外部或内部的各种攻击
(二) 电子政务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弱点或隐患
二、电子政务安全的概念和内容
(一)电子政务安全的概念
电子政务安全的概念
电子政务安全的表现
(二)电子政务安全的内容
电子政务安全的宗旨
按照计算机网络的层次进行分类
按照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的手段进行分类
按照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来进行分类
第二节电子政务的内网安全
一、电子政务的内网安全威胁
安全隐患的原因:
1. 应用系统自身的安全隐患
2. 绕开应用系统对数据进行直接访问的安全隐患
3. 病毒对政务内网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隐患
二、电子政务的内网安全技术
(一)访问控制
网络设备
操作系统
防火墙
(二)应用系统安全
身份认证
权限管理
数据安全
(三)病毒防治
桌面防毒
服务器防毒
网关防毒
三、电子政务的内网安全管理
(一)访问控制策略
入网访问控制
网络的权限控制
目录级安全控制
属性安全控制
(三) 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
第三节电子政务的外网安全
一、电子政务的外网安全威胁
网络攻击的种类
二、电子政务的外网安全技术
(一)文件监控系统
文件监控系统的目的
(二)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
(三)漏洞扫描器
安全扫描三中类型
三、电子政务的外网安全管理
(一)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负责对本网络拥护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加强对信源单位信息分布于和BBS公告系统信息发布的审核管理工作
正在信息发布的审核过程保留有关原始记录接受并配合公安机关的安全监督、检查和指导
(二)信息发布登记制度
(三)信息内容审核制度
第六章电子政务的法律政策与制度建设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内容;掌握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建设;明确电子政务法律和制度建设的方向和趋势。
第一节电子政务的法律体系
一、电子政务的法律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内容
电子政务的政策体系与制度建设的内容
二、电子政务的基础性法律
(一)行政次序法与信息公开法
公开制度的内容
美国联邦听政会的形式
(二)信息公开法与政府信息管理
“透明政府”
美国
英国
三、个人数据保护法
英国的情况
德国的情况
日本的情况
个人数据保护法包括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电子签名法
一、电子签名的法律模式
电子签名的单一式法律模式(以德为例)
电子签名的开放式法律模式(以日本为例)
电子签名的半开放式的法律模式(以新加坡为例)
二、电子签名的具体法律制度
法定最低标准制度
签名者的责任制度
认证机构制度:认证机构处理的条件;认证机构的运营制度;认证机构的责任制度;人证机构的主管机关的权力
第三节计算机犯罪的法律防范
一、计算机犯罪的类型与特点
(一)计算机犯罪的类型
计算机盗窃、欺诈等经济犯罪
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
非法泄露计算机次序或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或正在传输的数据的犯罪
利用计算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及其他危害社会的犯罪
公开宣布对计算机或者通讯系统非法连接、侵入和干预的犯罪行为
制作、销售、分发主要用于进行计算机或者通讯系统的非法连接、侵入个干预的设备和程序的犯罪行为
(二)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智能性、隐蔽性
复杂性、确定性
犯罪主题低龄化
损失大,对象广,发展迅速,涉及面广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
二、计算机犯罪的法律防治措施
加强计算机网络立法工作
正确定位,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监管工作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职能型计算机网络监管人才
第七章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领导;掌握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内容;明确电子政务组织与管理的方法与趋势。
第一节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领导
电子政务对政府的构造作用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体制
(一)信息化进程中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体制演变
信息化建设的24字方针
(二)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
(三)进一步理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强化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
在集中统一领导下,实行分工负责制
处理好国家信息虾和重点领域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在政府范围内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的网络平台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一)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由公办部门管理
由电子信息产业部门负责管理
由计划部门管理
由科技部门负责
处理事业单位来管
由党委同意管理
(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能
三、电子政务的制度和队伍建设
(一)电子政务的制度建设
(二)电子政务的队伍建设
电子政务队伍建设的内容
电子政务队伍建设的措施
第二节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管理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来源
政府财政加大对电子政务的投入
探索政府网络建设的新模式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使用管理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项目官吏
(一)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合理安排项目的进度
加强项目的团队合作
降低项目风险有效控制项目范围
使项目决策更加有依据
有效地进行项目的知识积累
(二)项目管理的内容
项目范围界定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沟通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三)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市场化运作
工程的外包
工程的监理制
工程建成后的托管
(四)加拿大的项目管理经验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部门协调
美国的经验
法国的经验
第九章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电子政务的目的;掌握电子政务的整体规划;明确电子政务整体规划的各种成功方案。
第一节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概述
一、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的兴起
二、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的内容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的定义
按照涉及角色和政务类型的不同,整体解决方案的分类
三、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原则
符合国际标准
根据应用的实际需求进行多层结构的架构,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
提供较为全面的业务功能
提供基于局域网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基于Internet广域网的产品解决方案
权限严密稳定性强
集成度高
系统性好
安全可靠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原则
第二节电子政务网络解决方案
一、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概念
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概念
二、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结构
三、电子政务网络的具体设计
(一) 主干层网络承载能力
(二) 汇聚层接点介入能力
(三) 拥塞控制与服务质量保障
(四) 通信协议的支持
(五) 网络管理与安全体系的建设原则
(六) 网络交互技术选择
第三节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一、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概念
二、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总体结构
(一) 政务资源数据库
(二) 应用支撑层
业务支撑层
安全支撑层
业务应用层
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总体实施方案
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具体设计
(一)电子政务应用层的具体设计
事务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公共行政系统
(二)电子政务支撑层的具体设计
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层的具体设计
数据交换平台
电子邮件系统
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层的具体设计
第四节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一、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的概念和原则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二、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总体结构
(一)技术安全
物理安全
链路安全
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
(二)管理安全
安全制度
安全审计
三、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具体设计
(一)物理安全的考虑
环境安全
设备安全
媒体安全
(二)防火墙
(三)入侵检测系统
(四)漏洞扫描系统
(五)病毒防治
桌面防毒
服务器防毒
网关防毒
(六)数据加密
身份认证
信息保密
信息保全
第九章电子政务评估及指标体系建设
电子政务评估是要对电子政务事实状况进行全面的量化分析和评估,即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议和考核,以期通过评议和考核,检查各级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成效。
第一节国内外电子政务的评估方法
一、外电子政务评估的方法
(一)Accenture咨询公司的评估方法
Accenture公司评估电子政务的标准是,信息公开与通讯程度是一种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化程度越高,通讯越发达,就表明公共服务成熟度越高。
Accenture的评分系统侧重与测量本调查者电子政务的总体成熟度。
Accenture的评分系统CRM的概念评测电子政务,并给予30%的权重。
(二)Gartner 遵循公司的评估方法
Gartner 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估电子政务项目的有效性,即公民的服务水平、运行效益以及政治回报。
(三)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的评估方法
被评估国家必须满足的条件
电子政务发展的五个阶段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指标
二、我国电子政务评估的方法
(一)IT公司的评估方法
(二)互联网实验室的评估方法
(三)《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的评估方法
第二节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
一、电子政务评估指标确立的原则
(一)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在国家层面信息化的定性
(二)与电子政务的任务,目标等保持一致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
(三)符合国情并适合国际间的比较
(四)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
(五)具有可操作性
(六)具有独立性
(七)具有导向性
(八)具有可延续性
二、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
(一)电子政务平谷指标的类型
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
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与产出指标
肯定性指标与否定性指标
(二)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
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着成效
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
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
(三)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构造
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表
第三节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
一、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意义
在管理体制上的意义
技术层面的意义
电子政务标准重要性应注意事项
二、电子这个内务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一)综合平分分析法
(二)主成分——费雪方法
第四节电子政务评估存在的风险及规避
一、电子政务评估存在的风险
(一)评估在我国是个新兴行业,电子这个内务评估起步教晚
(二)评估原则、程序和方法使用的不当
(三)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二、电子政务评估风险的防范
(一)宏观防范措施
强化风险意识,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
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评估法制,统一立法管理
加强电子政务评估标准的研究
(二)微观防范措施
力促第三方评价监督政府工作
加强电子政务评估人员的素质教育
实行电子政务评估人员和评估项目的回避制度
第十章电子政务的应用
第一节政府门户网站
一、什么是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门户网站定义
政府门户网站的社会效益
二、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
政务信息
网上办事
参政议政
信息检索
个性化服务电子邮件服务
数据交换
信息报送
统计分析系统
三、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要点
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中应考虑的因素
第二节电子社区
一、什么是电子社区
电子社区的内涵
二、电子社区的主要功能
教育培训服务
就业服务
电子医疗服务
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公民信息服务
交通管理服务
公民电子税务
电子证件服务
电子购物服务
三、电子社区建设
电子社区建设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信息交换与处理系统
一、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内涵
二、电子办公系统
电子办公系统的核心
电子办公系统应满足的要求
电子办公系统的结构
三、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的内涵
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
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
人机交互系统
数据库系统
模型库系统
第四节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示例
一、电子报税系统
电子报税的组成环节
电子报税系统的组成
某一个多元化报税平台的系统构成
二、电子采购系统
政府采购的定义
电子采购系统的功能模块
三、工商电子政务系统
工商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
四、应急处理系统
应急处理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
第五节中国电子政务典型应用
一、 金卡工程
二、金税工程
金税工程的重要意义
金税工程系统的组成
三、金关工程
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
出口退税管理系统
出口收汇付汇核销系统
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
第十一章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第一节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一、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职能是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
电子政务的理想服务形态
二、重塑政府业务流程是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三、重视研究政府上网对政府只能的发挥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电子政务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一、政府的科层组织结构向网络组织机构转变
组织机构网络化
政府纵向结构扁平化
政府横向机构整合化
二、政府高度集权体制向合理分权体制转变
削弱了政府对信息的控制权
有利于打破集权状态,提高政治社会化程度
有利于建立权力制约机制,增强权力运作的透明度
第三节电子政务对政府工作方式的影响
一、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二、改进政府的领导方式和决策方式
政府管理方式由控制型向参与和自主型转变
实现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
决策方式有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三、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
四、要加强研究管理方式变化带来的新问题
技术官僚层的产生
信息安全管理
数字鸿沟
第四节电子政务对政府工作作风的影响
一、有利于消除官僚主义,保持清正廉洁
二、有利于发扬民主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
三、有利于加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四、有利于强化对政府管理的监督
第五节电子政务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提高了政府利用信息的效率
网上虚拟机关减少了大量人为的内耗扯皮
有限政府是高效和有效政府的前提
提高效率重在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降低行政成本提供了工具
第十二章国外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基本特征
一、电子政务发展特征
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构造和发展电子政务
就电子政务的内涵而言,更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
二、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基本特点
领导人的政治意愿与具体实现的结合
以用户为中心,引进“客户关系管理”技术
门户网站成为主要趋势
第二节发达过度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一、加拿大
(一)发展概况
以客户为中心的网上服务
(二)基本特点
发挥中央政府的统一和调作用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以“客户为中心”,强化政府服务理念
(三)最新发展
推动电子化的公开投标系统
推行单一的商业注册登记号码
运用电子资料交换系统推动“电子商务”
试行以电子布告栏及国际互联网络传送政府的电子文件
二、美国
(一)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
电子政务的基础架构
(二)应用重点
建立全国性的、整合性的电子福利支付系统
发展整合性的电子化取用信息服务
发展跨越各级政府的纳税申报及交税处理系统
发展全国性的执法及公共安全信息网络
建立国际贸易资料系统
推动政府部门电子邮递系统
(三)发展现状特点
网站多
分类细
网连网
(四)四大优势
扩大了政府传播信息的渠道
扩展了政府提供服务的职能
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拉近了公民与政府间的距离
三、英国
(一)发展概况
(二)基本特点
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全民上网建立和开发知识管理系统
“政府入口”
发展电子民主
(三)最新发展
四、澳大利亚
(一)发展概况
(二)基本特点
围绕电子商务发展电子政务
实施政府在线战略
实施创新行动计划
(三)发展趋势
五、新加坡
(一)发展概况
(二)基本特点
“强政府”的发展模式
电子公民中心
(三)未来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再造政府
传递完整集成的电子服务
包出政府的主动性与响应力
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构建新的能力与容量
实现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
第三节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
遵循“审慎规划,小步快走”的战略原则
确立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
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法发展电子政务
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
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
电子政务发展优先考虑的因素
二、未来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将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整合服务,实现“单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电子民主
分?我的

‘贰’ 网络自媒体平台有哪些

网络自媒体平台有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微信公众号、一点号。

第1名:头条号。自媒体平台的标杆。特点:智能推荐,自带粉丝,流量大,收益多。

第4名:微信公众号。起步早,发展快,知名度最高,腾讯旗下产品,自媒体的基础设施。特点:制度较健全,法规完善,吸粉苦难。收益难。

第5名:一点号。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私人定制的精准资讯,并成为内容分发自媒体平台。特点:有点小气,关于其他自媒体平台内容,发布不给通过。背后财团是凤凰网和小米。女性的天堂。

‘叁’ 如何构建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活动中的平台

-

-3-

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公民能力提高的重要途经。公众参与公共

政策制定,表达自己的意见,考虑或批评别人的观点,通过一

系列讨论和思忖过程,公民逐渐培养出独立决策和辩证看问题

的能力。公民的积极参与,冶炼了公民的政治热情,从而成为

一个自觉参与政治,自觉表达个人意志,自觉维护个人权益的

个体。

(四)公众参与是实现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必须途径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是衡量社会全面进

步的重要尺度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因此公平正义的利

益分配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因此

,

在政策制定上要

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充分考虑和

兼顾社会各方的承受能力

,

防止发生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必须通过公众参与

,

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

确保各方利益

关系得到均衡和协调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障碍

(一)政府信息透明度低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只有获取了足够的信息之后,才能对自

己是否参与、如何参与、参与强度的大小以及参与后果等等做

出明确的选择。但是,现实中,我国政府信息的透明度比较低,

具体表现在:报喜不报忧,夸大决策的积极影响而不透露负面

影响;向参与的公众提供的数据不科学,材料不规范;不全面

公布公众参与的各方意见等。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信息沟通障

碍往往使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影响参与的实际效果。

-

-4-

(二)公众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

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理性化程度不高。由于历史原因

,

公众担心参与决策过程存在一定风险

,

对制度化参与的效果普

遍持怀疑态度

,

因此

,

中国公民往往不重视决策过程的参与而偏

重执行过程的参与

,

不重视制度化参与而重视非制度化参与。

(三)公众参与成本限制

公众参与的成本可分为物质成本和非物质成本,物质成本

是指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而花费的钱财,而非物质成本则是指公

众参与花费的时间、精力等。例如农民去参加一个村里的公共

事务的讨论会,首先就必须骑自行车去,虽然不用花费金钱,

但是要花时间和精力,而且要考虑为此而放弃的干农活的收入。

其次公民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也使得公众参与的成本过高。

现在政策的决定需要许多专业知识,公民要参与,就必须花费

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相关的政策知识和了解相关政策信息,这就

挫伤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四)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公众

参与公共决策的重要保障,公众参与机制涉及宪政体制、决策

体制等诸多方面和环节。

决策机制方面

,

我国还倾向于精英决策

,

权力精英个人的价值观念、长官意志和行为方式往往直接决定

了决策过程缺乏社会上各种政治力量、利益集团乃至公众的影

响和作用。

我国公众参与的制度化渠道主要有

:

一是人民代表大

会;二是听证会;三是信访制度。这些制度化渠道为公众参与

公共政策执行提供了保证

,

但制度不够完善

,

如人大代表中的代

-

-5-

表性不强;听证会目前也往往成为摆设。总之,公民制度化参

与渠道相对较少且不够畅通

,

无法满足越来越强烈的公众参与

要求。

三、促进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制定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传统决策观念

,

营造良好决策环境

公众参与的有效实现

,

参与机制的构建固然重要

,

但首先必

须转变政府的决策观念。决策观念决定了政府公共决策的发展

方向

,

以及政府、

社会、

公民三者在决策中的地位、

作用和关系。

决策部门只有树立群众观念

,

以人为本

,

服务百姓

,

充分认识到

公众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充分尊重公民

的合法权利

,

才能认同并推进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

破除各种不

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旧观念

,

树立现代化的

决策观念

,

真正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提高决策信息透明度,降低参与成本

公众参与政策制度前,首先会考虑,如果参与的收益大于

成本,公民就会乐于参与,因此,减少成本是关键的一步。目

前成本高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不透明,所以首要的是增

加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第一,扩大政务公开的内容。

政务公开应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第二,保证决策信息公开的

及时性。各级政府部门所掌握的政务信息,对于公民而言,往

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实现行政程序公开。行政程序

的公开

,

特别是公共政策制程序的公开能使公民了解政策的形

成过程

,

一方面能使公民对政策制定进行全面的监督;另一方

-

-6-



,

当政策制定发生变化时

,

公民能及时地了解政策变化的原



,

理解政策的变动并及时作出反应

,

使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

公民利益损失降到最低。

(三)培养公众参与能力

一些公民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参与愿望,但是由于

其素质不高、能力有限,致使参与效率很低。所以,必须加强

对公民的教育和培训,因为一方面会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水

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公民对政府政策的理解,获得更多公

民支持,便于后期的政策执行。要培养公民的参与能力,首先,

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和科技,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

质,使每位公民都成为有理性思维的、能运用自己的文化知识

的政策参与者;其次,应加强对公民相关政治知识和技能的传

授,努力培养公民的民主政治行为能力。

(四)

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

提高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

一是多途径的参与方式。

公众参与的方式包括召开座谈会、

论证会、听证会

,

通过电话、信件、电子邮件、互联网络、走访

提出意见、建议

,

直接提交行政决策等。参与方式的设计应以方

便公众为原则

,

根据政策本身的特点和需要确定。

当前应进一步

完善和规范公共决策的听证会制度

,

恰当地确定实施听证的决

策领域

,

正确地选择决策听证的运作方式

,

对参加听证会或进入

听证程序的人员和组织

,

听证的形式、

内容以及程序应作明确的

规定;二是全过程的参与机制。公众参与包括决策参与、执法

参与、争议裁决参与、监督参与等

,

公众参与应包括信息公开、

-

-7-

意见收集、处理和反馈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当前应建立健全

经常性、

规范化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

扩大公众对政务的知情范

围和知情度;三是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

管理监督体系

。社会团体处于普通公民和政府决策者之间,具

有与双方方便接触的有利位臵,

通过同双方的经常联系和对话,

有效地缩短了决策者和公民之间的距离,减少了误解和隔阂,

从而经过自己的转换功能,有效地沟通了政府决策者和公民社

会之间的关系,增加了政府决策的社会影响和公众参与政府决

策的能力。社会团体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充当了“缓冲器”



“过

滤器”和“调节器”的角色,它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形成“参

与社会”和“和谐社会”

,使得大众的意愿能够有顺畅的渠道向

政府表达出来,有利于促进大众广泛而理性地参与政治,保证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困境分析

[J ],

马赛

,

广西社会科学

,2003(4)

[2]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J],

王建军

.

唐娟

,

四川大学学报

2006(5)

[3]

我国转型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J],

王洛忠

,

中国行政管理

,2005(8)

‘肆’ 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平台建设的方式有哪些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在方案第三章一项一号申请简化优化办事流程中明确提出:2.建设电子证照库。按照分散集中相结合原则,以电子证照目录为基础,启动电子证照库建设,在城区、街道、社区统一应用,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实现基础证照信息的多元采集、互通共享、多方利用。推进制证系统、业务办理系统与电子证照库对接联通,做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同步签发。以电子证照库支撑各部门办事过程中相关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

‘伍’ 1、什么是电子政务如何理解其概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与新型管理理论相结合的创新经营方式,其实质是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改造旧商业模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B2B模式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模式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模式,因此也最值得当代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近年来,电子商务B2B业务虽然在中国取得跨越式的进展,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最为制约我国B2B发展的因素就是信用问题。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未来我国的经济是信用经济,所以我国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信用管理,本文旨在探讨B2B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管理问题,结合我国当前情况提出改善B2B电子商务中信用管理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对我国促进B2B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B2B;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
1B2B电子商务和信用管理的定义
1.1电子商务的概念
目前,电子商务形式涉及各类经济活动的很多方面,是电子信息时代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旧经济活动形式的重大变革。这种方式使得很多商品的生产、经营等经济价值链发生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1990年以来,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极大地加快了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一般来说,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媒介、以各种商品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与结算为手段的全新商务模式。B2B电子商务主要指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电子贸易等活动。
1.2信用管理的概念
信用管理的最初含义是对于消费者信用和各类企业资信状况进行全方位管理,内容包括各种信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然后把它们变成信用产品,最后以信用产品为工具,从技术上保证信用交易的成功实现。从信用管理水平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作用看,在经济很发达的诚信国家中,信用管理主要是对个人信用的管理。而在很多的发展中国家里,信用管理主要是指对企业的信用管理。B2B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之间在进行网上交易时的资信状况进行管理,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用风险出发,重点对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方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地处理各项业务程序。
2我国B2B电子商务信用管理发展现状和问题
2.1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充分认识到良好的信用环境会对本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各省、市、自治区都开始着手整治本地区的信用环境和建设相关的信用制度。但是,国内的信用资信状况还很不乐观,在有些地区和经济领域内还大量存在着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在商品交易这一领域,很多网购企业都存在不能按时收到所购买的商品,即使按时收到也是质量不过关,假冒伪劣产品居多,甚至还有过期和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更为恶劣的是直接遭遇资金欺诈,单方面支付了金钱,结果没有收到商品,对企业形成了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很多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站也因信用问题而烦恼。据一些网站销售人员说,他们曾接到网上的客户订购后,按其所提供的地址送货上门,可是却发现地址根本不存在。像这样的恶意欺骗事件时有发生,使电子商务网站的成本急增,但又无法有效识别真假,以致于有时对正常业务都造成了不良影响。更令网站无可奈何的是,许多中老年客户由于对网上购物不放心,不愿意按照网站的流程支付货物的款项,虽然看中了电子商务网站经销的很多优惠商品,但最终还是选择实物购买,网站因信用问题也失去了许多订单。
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从深层次面上分析来说,我国尚未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一些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如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立法与执法体系建设、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确立、政府职能转变等,都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种种原因造成了企业降低“失信”成本,导致了电子商务市场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网络销售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2.2B2B电子商务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 企业电子商务信用观念有待提高
在我国,“眼看,手摸,耳听”的购物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网上购物具有抵触的情绪,人们总是觉得网络具有虚假性,不能够直观的将商品的优良等级表现出来。另外,网络购物的又一误区是价格及发货期限问题,而这些均与商品的生产进度以及经营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归根结底就是担心一个诚信问题。而B2B电子商务的消费市场是以企业为主角的需方市场,如果需求小的话,则大部分供方也就不积极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和产品,因此,一些企业对电子商务还需要有一个信用意识和观念的转变过程。
2.2.2 企业信用数据共享度较低
由于网络只是一个供买卖双方彼此了解与沟通的平台,而并不能真实的参与对方的生产运作中去,因此,对于产品的质量问题、信用状况等信息只有供货方比较了解,而购货方并不清楚,这些问题,就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的。尽管有些供货方的产品质量过关,信誉度较高,价格较适中,但是由于企业信用数据的共享不完善,购货方难以通过网络及时、快捷的了解对方信息,这就直接影响了双方的利益所得,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购货方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去了解对方的信用数据,而是宁可选择老客户,而放弃了其他质量、价格和服务更具优势的新客户。反之,供货方也是如此。如果企业间的信用数据可以昭告天下,那么信用信息的共享度就会大大提高,企业间面临的信用信息不对称性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2.2.3 服务中介机构网上服务的普遍率较低
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是负责收集整理消费者信用数据,提供信用报告的服务机构。中国加入WTO以后,信用报告机构已经开始向有偿服务化发展了。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开展网上服务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为数不多,普及率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大量信用信息的收集、加工及信息检索平台的建立,从而制约了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2.4 网络失信惩罚机制力度不够
失信惩罚机制是我国信用管理体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采用赊销方法的企业来说,网络失信行为是深恶痛绝的,因此,要严格按照规定,对失信行为做出相应的惩罚。当前,B2B电子商务的网络失信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因为我国网络的失信惩罚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多企业在其中浑水摸鱼,而我国现有的网络失信惩罚的监督技术还满足不了及时搜查,并及时指出的功能。结果,对于大多数失信行为的惩罚,是以法律规定的罚款处罚为主的。对于B2B电子商务来说,这样失信行为的惩罚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一是很有可能找不到受惩罚者,网络平台中的多变性和灵活性导致了惩罚的相对者很难明确;二是失信者并没有切身体会到由于对方失信而带来的严重后果。
2.2.5 电子商务中的信用制度不够完整
信用管理有关的法律应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保证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惩罚失信的责任人,规范信用管理行业的行为,规范商业授信。我国电子商务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法律法规体系,但至今尚未出台有关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虽然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法律滞后是难以避免的普遍规律,但毕竟我国在立法上的反映还是太慢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更需要有规范的体制来制约和管理电子商务中的信用制度问题。如果B2B电子商务发展实践中的诚信问题无法用适当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则会造成网络平台的混乱,使大多数企业毫无目标地进行网上交易,这样的情况会影响网络经济的发展,甚至瓶颈市场上的新型产品,严重阻碍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发展。 3改善B2B电子商务信用环境的意义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会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影响,也会给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带来巨大的影响,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发展机遇。回顾以往提到的电子商务环境建设,一般都是在探讨法律环境、安全环境、税收环境和物流配送等方面,而较少专门的研究信用环境问题。而事实上,信用环境则是电子商务建设进程中的基础条件,也是电子商务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支撑环境之一,它对电子商务的开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信用环境的改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其他支撑体系的完善与否,因为,只有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支持电子商务整个体系的发展。
3.1加强商务合作,增进企业信誉
电子商务是一种在虚拟化市场中进行的商品交易, 它已经打破了“眼看、手模、耳听”的传统购物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更新原有的观念,在合理的市场运行机制、自律机制和运作标准的基础上,确保供需双方建立起商业信用,另外,为了保证交易双方按期、按质、按量支付货物和货款,可以在这种交易中引进监督机构。在这样的良好信用环境中,逐渐使得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增强信任感,实行企业间的虚拟合作,为众多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所以加入WTO后,在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更需要通过信用环境来支持电子商务,以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2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交易成本
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网络操作的交易手段,因此,它可以有效地利用企业的有限资源,加快对客户的沟通,节省库存,缩短商业周期循环,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但这种电子商务的实施,必须要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下进行,只有提高了信誉度,才能从根本上解除企业之间的顾虑,使企业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扩大利润上。
3.3降低信用风险,树立良好形象
在商务活动中,交易双方都希望他们进行的交易是没有风险的。虽然在电子商务中信息的传播是很有效率的,但是这种效率不能增加信息的可靠性。也就是说,交易风险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交易本身的问题,更是网络环境下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只有用户具体地了解网络市场的真实信息,才能积极地参与到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中。另外,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首先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将商品和服务如实地传递给其客户,努力从形象上降低来自买卖双方的信用风险,使得网上交易更加安全化。
3.4促进国际贸易,打破区域界限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为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WTO的一系列规则和协议、协定本身就是一套信用体系,提供了检验成员间诚信的机制。有了互联网和诚信品牌,企业能更便捷地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发展潜在客户,而且世界各地对购买者会主动上门,业务不断发展,贸易额持续上涨。在“入世”的背景下,如果人们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增强,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支持、促进和帮助各地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效率,拓展网上业务,实施网络化管理,逐步建立起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陆’ 闽政通是什么

为深化数字福建建设,深入践行“马上就办”,2017年以来,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建设了福建省政务服务APP统一平台(闽政通APP),实现网上政务服务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变,开辟多元服务新途径,初步建成全省一体化掌上便民服务大平台,初步实现政务服务“马上办、掌上办”。
一、整合全省政务服务资源,确保便民服务供给能力
1、提供掌上便民服务。接入省网上办事大厅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超过16万项,整合政府及第三方可信便民服务事项494项,推进省市县便民服务事项清单编制和高频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提供掌上便民服务。
2、提供信息共享服务。聚合省、市两级政府门户网站信息资源,通览海量资讯,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3、提供互动监督服务。对接全省12345便民服务平台,打造移动互联网公众参与渠道,提供互动监督服务。
二、发挥公共平台支撑能力,推进资源互通共享
1、初步实现全省“一号通认”。率先建设省级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福建省社会用户实名认证授权平台,为全省各级政务平台提供身份认证支撑服务,完成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以及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福建省公共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等超过50个省内政务服务平台(业务系统)身份认证对接,初步实现全省“一号通认”。截至2019年4月30日,已为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福建省住房租赁业务平台、e龙岩等平台提供认证服务超过31万次,为闽政通App平台提供认证服务超过59万次。
2、初步具备“一码通行”基础条件。完成与公安部网络身份认证系统(eID)对接,可以生成居民身份码;完成与福建省电子证照共享服务平台对接,最多可以生成户籍信息、婚育收养和社会保障等15类重要信息二维码,实现个人信息“一人一档,随手可查”;完成与省医保局业务系统对接,上线医保扫码付款功能,一键生成医保结算码,用户通过扫码支付即可在医保定点药店脱卡结算,初步具备“一码通行”基础条件。目前,正与省卫健委密切合作,推进电子健康码(电子医保码、电子社保码和金融支付码三码融合码)应用,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手机支付无法结算等“痛点”“堵点”问题。
3、初步实现聚合支付。对接财政非税支付缴费平台、多卡融合公共平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多个渠道,初步实现聚合支付。正在筹备建设全省统一支付平台,为各级各部门非税支付和商业支付提供线上线下缴费能力。
三、深化与“BAT”等可信第三方合作,推动政务服务便民化
闽政通APP先后与蚂蚁金服集团、腾讯公司、网络网讯科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和深化“马上就办”掌上便民服务数字化转型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便民化;闽政通小程序入驻支付宝、微信、网络APP,成为全国首个同时与蚂蚁金服集团、腾讯公司、网络网讯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与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战略合作,对接政融支付平台,提供便民缴费服务,提升政务服务平台支付能力,让群众轻松实现“一次办、马上办、掌上办”。

未来,闽政通APP将继续践行“马上就办”,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按照“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统筹建设,完善平台功能,进一步推进“一号通认”“一码通行”,实现掌上便民服务业务闭环,让用户“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

‘柒’ 什么是电子政务如何理解其概念

在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政治制度下,“社会治理”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代表和领导人民掌握政权、运行治权的过程,是强调在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统筹各方的格局下,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人民群众各方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治国理政。“社会治理现代化”包括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层面。其中,“社会治理体系”是保障治国理政有效运行的各项制度所构成的制度体系,“社会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现阶段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重要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现代国家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国家和政府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电子政务作为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对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电子政务有助于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并促进治理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电子政务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电子政务进一步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新时期,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加快了简政放权的步伐,加快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

2、使政府服务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的政府服务很难覆盖所有领域,而电子政务利用统一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为公众提供直观简便的多领域、多元化服务。

3、推动政府服务更加专业和精准

电子政务可以根据用户偏好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实现政府服务个性化定制,提高用户满意度。比如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化政府和公众间的互动,进一步优化服务项目。

二、促进社会治理结构转型

1、在强化党的领导的基础上有效推进治理结构转型

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是以中国共产党统筹领导下的多方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制度体系。电子政务通过问政平台和网络监督增强党的执政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基础。同时,电子政务倒逼政府不断简政放权,有利于加快形成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发挥作用的新型治理结构。

2、通过网络渠道促进治理结构扁平化和高效化

网络问政加强了高层决策者和行政执行层以及民众的直接联系,简化了行政程序和层级,扩大了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

3、基于业务系统的创新加强跨部门网络化联动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跨部门联动平台的建立成为可能,进而可真正建立围绕活动连续运作的工作体制。比较典型的是全国普遍建立的行政审批大厅和部分网络审批平台,以及可提供多部门审批的一站式服务和远程、网络审批。

三、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升级

1、互联网的开放公开特性不断强化公众参与

电子政务为社会其他主体参与治理提供了新型渠道,公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更快捷高效地参与治理,社会治理的多元参与特征会不断加强。

2、基础数据库建设使社会治理更加客观有效

电子政务的推广使政府能够获取原先难得到的各类公众信息,政府核心业务数据库和基础信息数据库不断完善,政府和公众的决策行为将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而得到优化,社会治理将更加客观有效。

3、电子政务平台使社会治理流程更加透明科学

电子政务将传统的人格化管理转变为系统程序化管理,让政府工作受到同事、公众和媒体多角度的监督,杜绝可能的“暗箱”操作和其他腐败行为。

四、推动社会治理环境优化

1、通过多元化平台不断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电子政务倒逼相关体制机制不断革新,加快了相关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变革。如政务一站式服务带动了全国政务系统公共服务大厅的建设和推广,通过建立网络举报和监督平台、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来推进反腐倡廉和医疗体制改革等。

2、利用互联网监督转变行政工作作风

电子政务有利于推动绩效管理,有效地对政务服务进行评估和奖惩。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管理环节的业务协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3、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增强政府公信力

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网上听证等新的网络问政平台丰富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渠道,使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得以充分体现,有利于赢得公众信任,见下表:

金鹏信息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捌’ 政府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大方向来说政府提供如下服务:

1、提供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

2、提供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政府责无旁贷。

3、提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服务。(路电网、公路网、水利网、铁路网、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公益性的部分直接承担起来)。

4、提供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

(8)公众参与政务的网络平台有哪些扩展阅读: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狭义的公共服务不包括国家所从事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一些职能活动,即凡属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监管行为,以及影响宏观经济和社会整体的操作性行为,都不属于狭义公共服务。

因为,这些政府行为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种具体的直接需求得到满足。公民作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称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于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等则是公民活动的间接需求,不是满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

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某种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

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监护人,即他们的子女所需要的,他们可以从受教育中得到某种满足,并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发展。如果教育过程中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那么就属于教育公共服务。

但是,诸如执法、监督、税收、登记注册以及处罚等政府行为,虽然也同公民发生关系,也是公民从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这些类别的公共活动却并不是在满足公民的某种直接需求,公民也不会从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动的间接公共需求的满足,所以类似政府行为都不是公共服务。

参考链接:网络--公共服务

‘玖’ 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有哪些影响

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府的政务公开化、民主化。现在人们运用网络工具,可以十分便捷地掌握政府部门的工作进展状况,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公众意见的反馈和与监督的渠道,如通过BBS或E-mail等发表政务论谈;通过参加“网络听证会”去监督政府的施政方针等等,这些把被动参政变为主动的参政方式,形成集中而广泛的舆论,使在实现与行政系统的互动与沟通,缩短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等方面成为了可能,同时也使政府管理在走向公开、民主方面跨进了一大步。
提升政府的工作质量。电子政务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方式来说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政府管理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口号将不再仅仅是口号与文字的表述,政府与公众的信息共享将成为现实。它主要体现在(1)增强了可选择性。它改变了传统行政服务的人们只能被动接受,别无选择的整齐划一的单项供给服务类型,而现在你可以通过电子政务选择自己所需要,偏好的服务类型,如在网上,你可以阅览政府各种电子公文和电子资料,选择最合适服务;遇到困难时可以向政府或网民求助等等(2)政府服务变得普遍性。公共服务不仅要求系统内部的信息服务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行政系统与社会乃至全球的信息服务共享,而电子政务为这理念提供了技术条件。建成信息高速公路后,使偏僻的农村结束了孤立状态,加强了对外界的了解;使偏远地区的儿童接受到了教育;使工人在网上学到技能等,此外电子政务24小时全天服务也延长政务为群众的服务时间(3)增强了公平性。政府的公共服务应当具有公正性,公平性和无偏私性,这是人们追求一种理想状态,随着电子政务的实行,它逐步变为现实。电子政务的自动化,程序化,使人们没必要担心“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官僚作风,因为在网络面前大家都会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电子政务使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和透明了。
调整政府的工作方式。电子政务使政府的“盖红擢擢”的工作方式被“点击鼠标”的工作方式所取代,政府可能通过公文制作的电脑化处理和网络技术支撑,方便公众和社会取用各种公文表格和资料;政府可能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高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效率,同时由于发送电子邮件本身低廉的成本,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政府成本;在政府采购引入竞争制度之后,政府可以通项活动的竞争性,公开性和高效性,尽可能避免交易中的各种腐败现象;政府还可能通过推动“金卡工程”直接将政府原来的拨给社会福利部门的各项福利直接给予受益人,减少了中间环节等等。因此电子政务简化了政府的工作程序,改变了工作方式。

阅读全文

与公众参与政务的网络平台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共享中心没有网卡 浏览:316
电脑无法检测到网络代理 浏览:1208
笔记本电脑一天会用多少流量 浏览:323
苹果电脑整机转移新机 浏览:1222
突然无法连接工作网络 浏览:801
联通网络怎么设置才好 浏览:1007
小区网络电脑怎么连接路由器 浏览:763
p1108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027
怎么调节台式电脑护眼 浏览:464
深圳天虹苹果电脑 浏览:701
网络总是异常断开 浏览:422
中级配置台式电脑 浏览:748
中国网络安全的战士 浏览:430
同志网站在哪里 浏览:1193
版观看完整完结免费手机在线 浏览:1275
怎样切换默认数据网络设置 浏览:922
肯德基无线网无法访问网络 浏览:1072
光纤猫怎么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1212
神武3手游网络连接 浏览:782
局网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