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网络安全法制注重哪三个层面安全
是指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实体安全,数据与数据库安全三个层次,还是指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法规三个层次。
第五条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第六条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第一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第四条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
㈡ 在当今社会中,如何才能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现在网络安全是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破解网络安全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每个人的手机或者电脑中,都储备着非常隐秘的资料,一旦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给泄露出去,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在当今社会中,如何才能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想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还需要从源头上出发,只要每个人都有着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那么就不会有人利用网络安全去干一些坏事,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应该正确的使用网络,而不是利用网络来获取一些利益。
㈢ 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如下:
1、网络空间主权原则。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网络空间主权是一国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
2、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原则。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3、共同治理原则。网络空间安全仅依靠政府无法实现,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技术社群和公民等网络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采取措施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部门、网络建设者、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行业相关组织、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公众等都应根据各自的角色参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三条 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第五条 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第十二条 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㈣ 网络安全主题班会内容是什么
网络安全主题班会内容是: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尤其注意不能沉迷网络游戏,用血淋淋的事实敲响警钟。
网络安全(Cyber Security)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级成员会议。主题主要为:(1)学生共同关心、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之间认识有分歧的问题;(3)集体中产生的较重大的问题。
要求:中心思想明确,内容丰富集中;切合学生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会前充分准备,尽可能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爱好和创造性,形式活泼生动,安排紧凑,气氛和谐等。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促进良好班风形成等目的。
内容是汉语词汇,拼音是nèi róng,意思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一个艺术作品的表现、基本含义、意味或审美价值。内容关涉的是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的感觉的、主观的、心理的和情感方面的意涵,与我们对描绘性方面的单纯知觉相对。
㈤ 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
法律分析:网络空间安全仅仅依靠政府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技术社群和公民等网络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网络安全法坚持共同治理原则,要求采取措施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部门、网络建设者、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行业相关组织、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公众等都应根据各自的角色参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条 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㈥ 网络安全是什么
1、网络安全是什么?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2、网络安全为何重要?
当今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安全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3、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正确树立网络安全观,认识当今的网络安全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一是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
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
2
二是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
3
三是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4
四是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没有绝对安全,要立足基本国情保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
5
五是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㈦ 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网络空间主权原则、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原则、共同治理原则等。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原则、信息化和监管并重原则及合作治理原则等。强调主权,就是在我国境内的内外资网络运营商,都要遵守网络安全法,没有特权和法外之地。而共同治理则强调的国际合作,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法律依据:《网络安全法》
第1条规定:要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网络空间主权是一国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
第2条规定:本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这是我国网络空间主权对内最高管辖权的具体体现。
第3条规定: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既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又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网络安全法》坚持共同治理原则,要求采取措施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部门、网络建设者、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行业相关组织、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公众等都应根据各自的角色参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中来。
㈧ 什么是网络安全,为何要注重网络安全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01 网络安全是什么?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2020年4月《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突破9亿
新华社发 勾建山 作
02 网络安全为何重要?
当今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安全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03 当前我国网络安全总体形势如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演进,互联网已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的重要驱动,同时带来的风险挑战也不断增大,网络空间威胁日益增多。通过依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我国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网络安全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网络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时有发生,数据安全和侵犯个人隐私问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问题日益凸显,高强度网络攻击愈加明显。
《2019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高发频发且攻击组织性与目的性更加凸显;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逐步向各重要行业领域渗透;信息系统面临的漏洞威胁形势更加严峻;数据安全防护意识依然薄弱;“灰色”应用程序针对重要行业安全威胁更加明显;网络黑产活动专业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新技术的应用给工业控制系统带来安全新隐患。
5G “新基建” 新华社 漫画
04 如何认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安全与发展有机统一。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不可能离开发展谈安全;另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不能为了发展罔顾安全,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因而要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
05 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正确树立网络安全观,认识当今的网络安全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
二是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
三是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四是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安全,要立足基本国情保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
五是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㈨ 《网络安全法》中明确了四大主体的责任义务,四大主体具体是()
四大主体具体是国家、主管部门、网络运营者、网络使用者。
1、出台《草案》,并且在未来在这部高规格法律下完善相应的配套体系和制度,并体现其可操作化和可执行性。除此之外,还需要若干的细则出台,比如建立网络安全标准体系,由国务院哪些部门组织制定,牵涉哪些行业;网络产品、服务应当符合哪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需要予以明确等等。
3、“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公民个人信息”。企业更要树立一定的责任感,积极按照法律条款建立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4、网络使用者即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具体条款细化为不得从事入侵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还要增强法律意识。
㈩ 国家坚持网络安全遵循什么方针
法律分析: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方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六条 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第七条 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