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设置 >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保障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保障

发布时间:2023-03-27 17:05:32

Ⅰ 应对金融行业的网络安全有哪些靠谱的国产SSL证书推荐

我觉得应对金融行业的网络安全,要想了解靠蚂核磨谱的国产SSL证书,那还是到当地的银监会去咨询一下吧,因为所有的批闷斗准的金融行业那都是安全的,如果没有氏则银监会的印证,那一定是骗人的。

Ⅱ 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虽然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等,并满足更广泛群体的金融需求、增强金融普惠性,但互联网金融在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风险隐患,值得我们大家警醒和注意。

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较高,造成了投融资双方了解度不够,而大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又对投融资双方的资质审查不严格,准入门槛要求低,且缺乏完备的征信机制,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在高杠杆比率下经营,个别机构引入不具充足担保实力的第三方金融机构,甚至在无抵押无担保状态下的贷款。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高收益、高流动性的产品,看似诱人的回报背后却给将来埋下了隐患,也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那么,如何加强和防范互联网金融潜在的风险呢。

首先,要不断创造、设计、开发出各种新的组合金融工具,使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和风险控制能得以加强,以期在一定风险度内获得最佳收益。并建立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对贷款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实时监测、评估,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预测。另外应该建立一套应对大规模挤兑的应急预案,比如留存一定比例的备付金。

其次,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及相关机构应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网络金融的安全,最终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和支撑的,其关键技术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智能卡技术等,主要是通过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构筑防火墙、安全接口、数字签名等高新网络技术来实现。

最后,还要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行业管理制度,强化在工商注册、金融业务监管、电信备案或许可等不同环节的协作管理,探索构建跨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从业机构及产品监管规则,形成常态化和长效性的监管机制。要鼓励和引导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业务,为长效机制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作为国内知名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善林金融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为宗旨,以依法合规为前提,以风险防控为原则,建立良好的创新机制,通过产品、技术、制度、服务和流程等创新方式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资金和信息使用效率。善林金融的成功,原因在于始终把风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首位,并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

Ⅲ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分为

答:金融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族乎孝分为5级。
金融行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顷册券业和兆稿租赁业。

Ⅳ 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现在凡是涉及到钱的数据都会设下重重保障。像我在投的金联所平台,在平台系统上架设了专业的防火墙,对应用和数据库恶意攻击采取有效的阻断。同时,还采用银行级别的数字签名技术,网站之间的页面跳转以及数据传输都是通过数字加密技术来保证信息以及来源的安全性。

Ⅳ 我国目前有哪些控制网络金融风险的措施

我国的网络银行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措施,否则将会影响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是一个综合集成的系统,它的规划、管理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IT界通力合作,进行科学的、强有力的干预和导向,同时还应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

(一)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立法进程。一般来说,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和网络金融立法的滞后与模糊是造成法律风险的原因之一。针对目前网络金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尽快出台有关网上交易和网上银行的法律法规,降低银行的法律风险,规范网络金融参与者的行为。电子商务立法首先要解决电子交易的合法性、如怎样取用交易的电子证据,法律是否认可这样的证据,以及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的行为规范,跨国银行的法律问题。其次,对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和金融机密等也都要有相应的法律制裁,以逐步形成有法律许可、法律保障和法律约束的电子商务环境。再次,充分运用政策手段,鼓励网上银行按健康的发展方向开展业务。最后,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

(二)银监会应提高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水平。由银监会牵头,其他银行参加,统一制定一套关于网上银行业务结算、电子设备使用等的规范标准,以便实现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上银行业务审批和监管机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成立专门机构对网上银行的设立、管理、具体业务功能的实现及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应用等进行研究,为网上银行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和指导,并利用网络等先进计算机技术进行非现场监管;针对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选择安全标准,建立安全认证体系;针对黑客程序和病毒分别着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免疫体系;建立金融信息管理分析系统和金融科技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制定有关数字化电子货币的发行、支付与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网络金融的安全,最终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和支撑的,其关键技术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智能卡技术等,主要是通过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构筑防火墙、安全接口、数字签名等高新网络技术来实现。从硬件方面来说,目前我国在金融电子化业务中使用的计算机、路由器等软、硬件系统大部分由国外引进,而且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从软件方面来说,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落后于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增大了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因此,迅速缩小在硬件设备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是防范减少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性能的根本性措施。

(四)建立大型共享型网络银行数据库。要保障网络银行的资产安全,必须要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透明度的问题。依靠数据库技术储存、管理和分析处理数据,这是现代化管理必须要完成的基础性工作。网络银行数据库的设计应该采用社会化大协作的思路,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科学管理,不同银行可实行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建立不良借款入的预警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对有一定比例的资产控制关系、业务控制关系、人事关联关系的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数据库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统计,统一授信的监控。

(五)建立网络金融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存在规划不统一、商业银行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规范不统一、商业银行之间使用的安全协议各不相同的问题。应制定金融业统一的技术标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成立为此奠定了基础。确立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才有利于统一监管,增强网络金融系统内的协调性,减少支付结算风险,并有利于其它风险的监测。我们要尽快熟悉和掌握国际上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标准和规范,如掌握和应用国际ISO对银行业务交易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等,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国际标准,以便我国网络银行在风险防范上与国际接轨。
(六)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我国对金融创新的研究,特别是其应用目前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许多金融衍生工具尚没有得到利用,学术界和实务界应联合攻关,不断创造、设计、开发出各种新的组合金融工具,使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和风险控制能得以加强,以期在一定风险度内获得最佳收益。

Ⅵ 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保障措施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八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埋咐、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弯好纯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袜型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Ⅶ 电子银行:网络安全如何保障

编者按: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加剧,“钱庄多于米铺”的情景可能会再次重演。作为客户关心的要点,安全性再次引起了银行的关注。在电子银行大行其道的今天,银行的安全已经不能只从物理层面实施了,我们需要从机制、内部、外部等多方面加以考虑。新环境,新挑战:银行安全的标准升级 银行和客户之间最重要的合作条款是安全性。银行的业务就是要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使他们可以把贵重资产交由银行保管。不久前,安全意味着银行要在其办公场所采取一级防范禁闭,选用堡垒式的建筑、配置报警设施、安排保安人员把守等。不过,近十年来,全球性数字化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开展业务的方式,既为他们带来新的商机,也为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电子网络不仅构成银行与客户进行合作的主要环境,同时也成为银行开展金融业务的主要管道和保存客户资产和敏感数据的中央仓库。银行通过部署外联网、内联网和基于因特网的其他系统,加快了运营速度,实现了相互通信,为客户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服务和便利。为了适应安全和规章条令的要求[如,美国的Gramm-Leach-Bliley法案],银行正在着手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网络不受攻击。 然而,金融业在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竞争优势,银行正在实现先进的网络应用,为客户提供从保险合同到票据和工资发放等新的业务。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银行将越来越多地在世界范围内与客户进行沟通,无论是使用自动柜员机(ATM)卡的旅游者,还是跨境划拨资金的公司。除此之外,银行还必须遵守国内外关于跟踪和保护国际资金流及客户信息的相关法令,以及保证不拒绝大宗金融交易及赔付的相关规章制度。因此,随着银行不断拓展市场范围,其网络基础架构也将超越他们的物理地点被扩展到客户或第三方来执行交易,或访问保密信息所需要的任何地方。 新的保障机制:银行安全的基础架构 电子银行的不断发展增加了IT部门的压力。他们既要保障安全性和保密性,又要设法减轻IT人员高度紧张的管理负担。随着银行不断增加物理设施来加强防范措施外,IT管理人员也必须加大他们的安全防范工作,全方位的保障网络安全。 这意味着IT管理员需要设计行之有效的验证和授权机制,以便只允许授权用户,包括员工、客户和伙伴,在网上访问授权他们访问的特定资源。例如,通过部署防火墙,银行能够控制通过企业的因特网门户进入网络进行访问的人员。而对于入侵者而言,门户往往是诱人的目标。防火墙只允许合法用户进入,入侵者和外部人员将被拒之门外。 银行还需要其他安全机制,包括数字签名和证书支持功能。验证必须扩展到网络设备,特别是服务器。例如,窃贼有可能把缺乏控制的服务器和网络相连接,以便非法处理各种交易和转移资金,从而给银行造成严重后果。 保护内部安全:实施企业级安全政策 一旦加强了基础架构边缘的安全保障,银行还必须控制网络内部可能发生的情况,对象应包括银行员工和承包商。因为银行的威胁既可能来自网络外部,又可能来自网络内部。如果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擅自访问关键金融应用,他们就可能随意拒绝或窜改交易,由此给银行带来风险。 因此,银行需要实施企业级安全政策。这些政策能够进行集中管理,只允许获得授权的员工访问规定的应用和数据库。一旦某人进入网络,常规边缘防火墙就不能保护金融数据,所以银行应考虑采用先进防火墙技术,以便把防窜改安全特性嵌入到桌面系统和服务器,只允许每个机器访问用户获得授权的那部分网络资源。另外,银行还可以部署虚拟LAN/VLAN,把网络分割成各种不同的用户组。VLAN允许管理员组织和控制通信流,因此有利于对网络内部资源实行隔离。 传送不容出错:VPN+防火墙 当客户访问银行外联网查看帐户信息或执行交易时,请求将始发于客户的远程地点,然后通过因特网或其他公用网络传至银行网络。在无法约束的因特网空间内,这类敏感通信容易成为窥视的目标,甚至可能被窜改。 为了保障基于因特网和基于Web交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银行可以实现虚拟专用网(VPN)。就像装甲车一样,VPN在金融资源从银行传到其他位置的途中能为它们提供保驾护航作用。在远程用户和金融机构之间,VPN提供安全可靠的加密式端对端"隧道"。即使是最狡猾的无赖之徒,VPN的强劲安全性也能防止他们截取隧道传输的内容,使他们的阴谋不能得逞。VPN的创建宗旨就是要在每个远程访问会话期间保障其安全性,它对用户是透明的。一般而言,具有VPN功能的防火墙和客户计算机配置的许多操作系统都支持VPN。 在内部台式系统、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内可以部署基于防窜改硬件的防火墙来加强保护,防止入侵者通过远程访问VPN进入银行网络,同时严防在银行非军事区内(DMZ)从事破坏安全的活动。通常,DMZ包括允许公开访问的Web服务器和其它外联网服务器。 外包安全也要考虑:银行安全的外部延伸 当前,银行在保护企业的同时,又要为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这是银行在全球连接的经济环境中保持赢利的关键因素。银行需要整体网络保护方案,而不仅仅是为其网络基础设施增加一些零碎的安全部件。他们必须从独立的边缘防火墙,跨越所有的有线和无线端口,扩展到基于端口的网络登录和安全可靠的网络管理等领域。 显然,有效的安全性设计来源于网络本身。网络基础架构必须具有嵌入式防火墙、验证和VPN等安全功能。不仅设计安全的网络很重要,而且设计网络时所采用的方法同样也重要,不能使企业的日常运营脱离正常轨道。当超负荷网络发生故障或崩溃时,将会给银行业务造成令人可怕的后果。 要建设一种能够提供银行安全特性的基础架构,就需要IT资源和技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银行对其网络安全实行外包,虽然外包网络安全能够带来某种好处,但这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如果银行考虑采用这种选择,就应该依靠那些了解他们特定的严格安全要求的供应商。 银行需要通过与可信赖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以此作为安全决策要求的一部分,采取经济有效的方式,并适应相关规章条例的要求。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这种伙伴关系有利于金融机构应对当前和今后的所有安全问题,保证使客户永不放弃对银行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还有什么问题,问问网络专家 3Com公司的业务专长就是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解决方案。3Com公司的技术开发策略是建立在一种实用方法基础之上,宗旨是把安全性扩展到整个网络的各个层面,设计原理就是要像高性能和高可用性那样,把安全性作为网络解决方案的内在特性来对待,从而满足客户的需要。3Com公司认为,企业网络的安全性必须作为公司策略来加以实施。而3Com公司能够提供性能强劲和可靠的系统,并支持几乎所有级别的安全保护要求。
除此之外,3Com公司创建产品的先决条件就是为企业提供分层式和分布式安全解决方案,用以满足他们的各种业务需求。如果银行安装了易于部署、易于管理和易于扩展的系统,就能够减轻其IT部门的压力,减少网络总拥有成本。

Ⅷ 金融机构安全防范常识

1. 金融行业如何防范安全风险
这些变化引发了金融行业的两大战略转变:从以账户为中心向高宽以客户、服务、管理为中心进行转变;从单一的经营模式向全球网络化、多元化的混业经营模式转变。

这些变革,将给金融信息化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 首先,银行将全面部署与整合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

银行业未来经营格局将是面向多市场、跨平台、多交易品种,因此新型的综合业务系统将成为金融业的必然选择。数据大集中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必将是应用系统的整合。

而新型的综合业务系统将是整合应用系统的核心引擎。新型的综合业务系统将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安全、稳定、可靠;二、灵活、多变、多功能,要快速支持金融行业快速的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服务;三、以客户为中心。

其次,更加强调数据的合理与有效利用 现在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实现数据的物理或逻辑集中,在数据大集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利用数据将成为银行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如使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等技术,基于基础客户信息数据,通过信息挖掘、提炼,对银行的业务流程、产品等进行改进,从而为银行提供全滚尘方位的管理视角,全面提高和改善银行经营质量和服务水平。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银行尝试应用CRM系统,用于理财、贷款、信用卡、中间业务等服务。 通过数据仓库、商业智能等工具把原始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DSS)能够帮助银行实现对客户的正确识别和经营风险的自动预警。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建立以客户管理为中心的信贷决策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和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体现商业智能和自动化处理的价值。

第三,更加注重数据安全与业务连续性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普遍、深入的应用,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已经成为银行业务正常运营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意外灾祸、系统故障、人为操作不当、安全管理及措施的漏洞等都有可能造成信息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到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营。

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第四, 银行间数据将互联互通 各个商业银行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不仅是客户的基本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银行间数据的共享、扩展各自业务的覆盖范围。

着眼于此,数据标准化、集成化将是一段时期内需要重点关注与发展的领域。 第五, 前台业务处理系统与后台支持系统进行数据整合 完善的前台业务处理系统与强大的后台支持管理系统是商业银行的两大基础系统,系统间的数据整合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完善的前台处理系统是银行运作、经营的基本系统,强大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利润分析、风险控制、绩效评估和战略决策等支持系统是银行正常运作和良性发展的支撑。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两大基础系统间的数据进行整合有利于业务经营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安全提出新挑战 金融行业的这些变革趋势,对安全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 首先,银行业风险管控的要求本身就很高。

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风险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协议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要求;三是信息披露要求。在银行信息化过程中,银行必须将自身的业务、技术需求与新协议中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风险与收益、控制与效能的平衡。

其次,对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数据的大集中,对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集中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集中,如何准确地在效率与安全之间选择平衡点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 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成为一个关注点。

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委员会已经制定和发布了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PCI-DSS),对涉及支付卡的数据安全提出明确要求,作为该类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机构,银行需要在信息化中遵守相关的标准,以对个人数据的隐私性加以保护。 第四, 银行业务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成大念禅为银行信息化中的重要目标。

由于银行经营活动的特征,决定了银行业务与数据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可持续性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在银行业信息化中将得到具体体现,如对系统、数据的高可靠性指标的要求,业务持续性管理的要求等。 实施六大措施对风险进行管理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金融行业在变革中需要面对的难题。

建议可通过实施以下六种风险管控措施,多管齐下地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进行业务流程的改进,通过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 有效提高业务系统的效率、效果,有效控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进行资产负债管理(ALM),有效控制并预防流动性风险,降低因资产负债不匹配而导致的额外成本,并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增强银行盈利能力。 第三,应用系统风险评估与控制咨询,实施业务系统风险与控制的评估、设计、审计服务,可以有效降低业务流程风险,避免人为控制出现的偏差与失误。

第四,对信息安全与业务持续性进行有效管理,由于综合业务系统的特殊性,需要对大量受保护的业务、经营数据和个人隐私数据进行风险评估,进。
2. 银行安全防范的三原则是什么
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原则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方针贯彻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突出重点,保障安全。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核心是“三防一保”:防抢劫、防诈骗、防盗窃,保证职工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

以下是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一般遵循的细则,供参考:1。 运钞车到达终点时应当最大限度地靠近目的地停放。

5。押运时应严守秘密,不得向外泄露押运时间、地点、数量、人员、车型等情况。

2。银行安全保卫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支行行长是安全保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部署本单位和所辖区分支机构的安全保卫工作。 3。

安全保卫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防盗窃、防抢劫、防诈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保证职工人身安全和银行财产安全。4。

支行行长对本行负责督促,检查各项安全保卫工作的执行情况。对库存现金及重要凭证,至少每月不定期检查一次,并及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向上级汇报。

5。每个营业网点必须实行“三人当班,双人临柜”的工作制度,职工应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发现各种异常现象,并采取有效控制,防范措施得力。

6。严禁无关人员进人柜台内,因公需要进入柜台内的上级机关和公安机关人员必须有本单位现职领导陪同且信证齐全才予接待,否则不得开门受检。
3. 金融安全防范意识
一、押钞车在运行途中,驾押人员严禁饮酒、严禁搭乘无关人员、严禁空车无人值守。

二、押钞车遇前方发生交通事故,路面临时封锁或被阻塞,应立即电话向局领导说明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尽快离开事发现场,防止意外发生。

三、车辆行至邮储网点时,事先要做好交接款的准备工作,下车后出纳员行动要快,处理业务迅速、准确,办毕后立即离开。交接款时,车上要有人值守,以防空车被尾随者盯梢,乘机破坏车窗门偷盗钱物。

四、押钞车在行驶过程中,如遇车胎被钉入空心钉,导致车胎泄气无法行走时,不任是白天还是夜晚,应抓住有利时机致电110报警,告知事发地点、时间、原因和工作性质,解除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危险。

通过此次省行领导对天水案件和樟树押钞车被窃案件的分析,让我对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执行规章制度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时刻提醒自己多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因为只有安全了,才能使宝贵的生命不受到伤害,使生活充满欢乐、更加美好。

请问是不是这个!
4.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防范金融领域的欺诈风险,就要加强金融监管,将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金融风险是指任何有可能导致企业或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

金融欺诈案多数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融资领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金融欺诈案件主要通过银行的金融票据、银行保函和信用证等信用工具进行,而且诈骗手段隐蔽、金额巨大,已形成国际化、集团化的趋势。金融欺诈风险不仅会使银行和进出口企业陷入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中,造成银行的巨额资金损失,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银行的国际声誉。
5. 如何做好当下金融机构的安全保卫工作
内容预览: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金融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银行业的安全保卫工作也不例外,与以往的安全保卫工作管理体制相比较,有几个明显变化:一是管理目标和工作范围大幅延伸,管理任务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随着大量的高科技电子防护设施的陆续投入使用,技防设施水平大幅提高,安全保卫工作管理手段开始由“人防”向“技防”过度,科技含量逐渐加大,对安保队伍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针对柜面员工操作风险的监控管理工作日渐突出,而现有的安保队伍中复合型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工作水平和工……。
6. 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早在2005年银监会就提出了13条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见,并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内控十三条”,从央行的重视程度和督促力度,就可看出防范操作风险已成为规范业务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内容。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开展了全行性的操作风险大检查,同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防范操作风险。对如何加强内控建设,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打造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树立健康经营理念。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和警示教育,提高内控与员工的价值关联度,切实防范员工因道德风险引发的违规、违法行为。通过培育金融企业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并通过教育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使人的自觉行为与制度对人的约束有机结合,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同时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先规范、后发展的经营理念,严禁违规办理业务。

2.严格岗位职责管理,要以风险防范为前提,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岗位职责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和下属分支机构的内控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做到定人、定事、定责,做到工作岗位、工作范围、职责权限清晰,使内控覆盖所有风险点,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重要岗位、主要风险环节做到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3.加强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建设,要以规范管理为目的,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严格岗位分离制度,加强事前防范;严格授权管理制度,加强风险事中控制;加强对高管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控制,离岗审计。如从目前农业银行基层行的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强化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建全制度,清理制度盲点,弥补制度空白点,坚持内控在前,制度先行,使各种经营行为都置于制度约束之下,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特别是要切实落实业务营运制度、管理制度、处罚制度,把管理工作和控制融入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其次要加强岗位控制,按照纵向有监督、横向有制约,从优化业务流程着手,形成机控和人控的联控机制,切实解决业务操作岗位的失控问题。

4.构建独立的内审管理体系,要以强化监管为手段,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实行业务与监督分离,建立独立运作的内审管理系统,使内审工作真正发挥超脱性、权威性。职能部门必须认真实施自律监管,提高自律监管的效果,应严格按照自律监管责任制的要求充实监管力量,履行监管职责,强化与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克服重监管,轻整改的思想,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应一查到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加强监管队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注重监管手段的互通与监管成果的相互利用,充分发挥各个监管部门和各种监管手段的作用。

5.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当前,信息科技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和业务运营的基础平台以及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对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为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尽快树立并强化信息科技安全风险意识,要从提高风险管理支持可靠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等方面,认识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着力研究和防范信息科技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另一方面要着重关注和做好信息科技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调、信息安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科技体系变动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管理以及业务持续性规划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

Ⅸ 针对金融行业的网络安全,有哪些靠谱的国产SSL证书推荐

金融行业的网络安全需要EV SSL证书来保护。国产的话没有什么好推荐的,因为现在比较受欢迎且权威的EV SSL证书品牌都是国外的,比如DigiCert、GeoTrust、Comodo等,历史悠久,口碑都很不错。

阅读全文

与金融行业网络安全保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共享中心没有网卡 浏览:301
电脑无法检测到网络代理 浏览:1200
笔记本电脑一天会用多少流量 浏览:316
苹果电脑整机转移新机 浏览:1211
突然无法连接工作网络 浏览:786
联通网络怎么设置才好 浏览:994
小区网络电脑怎么连接路由器 浏览:747
p1108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014
怎么调节台式电脑护眼 浏览:455
深圳天虹苹果电脑 浏览:695
网络总是异常断开 浏览:410
中级配置台式电脑 浏览:739
中国网络安全的战士 浏览:413
同志网站在哪里 浏览:1179
版观看完整完结免费手机在线 浏览:1258
怎样切换默认数据网络设置 浏览:907
肯德基无线网无法访问网络 浏览:1056
光纤猫怎么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1195
神武3手游网络连接 浏览:768
局网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805